2024年以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整合全市三级法院审判专家资源,创新推出“组团式系列巡讲活动”,为培养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了“上海方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1位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3位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积极参与了26站巡讲中的10站,从京畿红墙到南国鹭岛,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那么
审判专家们
都到了哪些高校?
授课主题有哪些?
听众们如何评价的?
一起来看!
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浦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朱丹,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和理论研究工作,他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为主题,在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的授课中系统讲授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域内外立法、司法适用及立法完善等内容。讲座中,朱丹从惩罚性赔偿的伦理学、民法学及经济学基础切入,全面介绍了美、英、加等国及国内惩罚性赔偿立法情况,又结合大量司法案例,对适用惩罚性赔偿中的主观故意、情节严重认定问题,惩罚性赔偿基数、倍数的确定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韬略
朱丹院长的讲座对大家来说是一次系统而全面的、极富价值的学习机会,其中对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以及后续的立法完善等论述,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丁丽瑛
朱丹院长早在2016年就出版专著《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可见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领域有着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相信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深入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同济大学本科生 鲁亦莛
朱丹院长聚焦“故意”主观要件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通过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责任构成要件的深入分析,彰显司法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精准打击。
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浦东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三级高级法官郑天衣,长期从事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他以“我国涉外商事审判的实践与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涉外商事审判实践与发展”等为主题,在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授课中详细介绍了我国涉外商事审判的实践与发展,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善意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健全外商投资权益平等保护、完善国际司法协助机制、构建涉外商事多元解纷格局等五个维度,结合上海法院审理的典型涉外商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综合呈现了涉外商事审判中的国家视野、上海视野和自由贸易区视野。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蔡从燕
郑院长的讲座兼顾理论与实践,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涉外商事审判的诸多实践问题,不仅给学术研究带来启发,也为理解中国司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邵明
郑院长通过涉外商事案件,具体阐释了法官如何运用法律原理分析和解决法律适用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 兰琦钰
郑法官的生动讲解,让我深刻体会到裁判文书与审判程序背后蕴含着无数法官微妙的笔触与智慧的斟酌,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扩充与添补,更加深了我对国际法专业学习的意义与未来道路的理解。
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浦东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俞巍,长期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他以“法院中的破产法——破产审判实践的逻辑与探索”为主题,在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授课中从处置化解重大风险、清理“僵尸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三个角度,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了破产审判在宏观背景下的司法任务。他提出破产审判理念的现代化,要始终以公正、效率为主题,结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导向,破产保护理念和整体协同格局,并以浦东新区法规为例,介绍了破产审判的创新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袁治杰
俞院长的授课兼具了知识性与启发性,不仅系统梳理了破产法律制度的发展沿革,总结了法院在强化破产审判、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更呈现了司法实践的最新前沿问题。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芳
俞院长的讲座结合破产审判中的创新实践,深入浅出地将破产法讲解得通俗易懂,使师生们得以一窥真实世界中的重大经济事件与微观金融运作,令人受益匪浅。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张野
俞院长这场关于破产法的讲座,为我打开了洞察市场风险治理与企业命运流转的全新窗口,让我明白破产法不只是冰冷的规则集合,更是市场生态的“调节器”。
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浦东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三级高级法官毛海波,长期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他以“民商事审判的体系化思维”“涉外商事审判实务热点及发展”等为主题,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授课中围绕民商事审判的体系化逻辑和涉外商事纠纷的审判工作,解析了民商事审判的体系化逻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与师生们分享了司法实务中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他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并以涉外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为引,详细介绍了上海法院促进涉外法治建设的积极作为,讲授了准确理解涉外规则和养成系统性思维的方法及要点。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
徐冬根
毛院长用系统化的理念贯穿整个讲座。系统化的理念不仅是法官办案的方法论,对于法学教育,以及其他法律事务工作,都是灵魂性的指导思想。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
邓杰
毛院长的授课让师生们看到了上海法院在改革开放前沿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学校的学习和研究开辟了更宏阔的视野,也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本科生
陈鹏宇
毛院长深刻剖析了复杂民商事案件审判的解决之道。体系化思维是穿透疑难迷雾的利器,法官不能满足于孤立理解法条,必须深入把握立法本意与规则间的内在逻辑体系。
下一阶段,浦东法院将继续紧密围绕上海高院工作部署,在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实务研讨、人才培养、培训授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院校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深度融合。
素材来源丨上海高院、浦东法院
稿件整理丨吴大伟
责任编辑丨陈卫锋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