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泛黄的文献、历经风雨的实物和带着硝烟气息的老照片背后,有怎样的抗战故事?
2025年9月18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烽火遗珍 英雄永怀”抗战文物征藏鉴研会,集中展示近年来征集到的抗战主题文物文献珍品,揭晓其背后八十余载的历史记忆。
抗战文物征藏鉴研会现场
今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件件文物也在无声地诉说着战火频仍的时代,普通百姓所经历的世事沉浮与祖辈抗战的热血与坚守。
现场,四位捐赠者代表进行了分享。赵小明介绍了父亲赵坚和庄索相识的往事;赵明则分享了李济深全身心投入抗战的两则往事;吉春富介绍了其所捐藏品的由来;顾力丹讲述了祖辈的抗战往事,希望更多青少年能够铭记历史。
抗战文物征藏鉴研会现场
鉴赏环节,一面布满字迹的旗帜尤为引人注目。“十三日扬子江渡河”“七日同济大学”“大场镇陷落”……这面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签名战历旗上的文字清晰记录着该部队1937年至1939年的行迹,是直接反映日军侵华的罪证。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展览教育部馆员叶亦帆告诉澎湃新闻,该件文物是由一位资深历史爱好者在日本购藏,并无偿捐献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签名战历旗
“大上海瓦斯股份有限公司”领收证则从生活层面,实证日军对上海所实施的经济统治。而从王继庭在一·二八事变后所召集一批来自宝山、江湾一带文人感怀诗中,则能看到战火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巨大伤害。
王继亭集一·二八战事感诗
救亡图存之际,上海各界在不同战线主动投身抗战事业。如1946年秋沪江大学郑章成致涂羽卿的贺幅,可能为祝贺涂羽卿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所书,提及抗战期间“八载婆娑同耐苦”,反映了两人在战时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此外,蚁社宣传队宣传照、上海东北义勇军后援会代表合影等影像资料也无不展现着热血与坚守。
1946年沪江大学郑章成贺涂羽卿行书诗
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周峥、上海图书馆黄薇及淞沪抗战纪念馆林杰对展出征藏进行了评鉴,从专业视角肯定了新四军臂章等珍藏的价值,提出此批征藏具有多元化、生活化的特色,也希望未来能结合多方资源来活化博物馆藏品,重现历史现场。
1938年斯诺签名版《西行漫记》
据悉,上历博(上革博)多年来逐步积累起涵盖日军侵华罪证、民间支援、文化抗争等多维度的抗战文物征藏体系。此次征藏鉴研会中展示的文物文献,七成以上为各界市民所捐。如胡金仙所藏的文物中,不仅有斯诺签名版《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也有其在伤兵医院担任护士时伤病员和医生为她而写的留言簿;展示了外国友人支援中国抗战,也从个体视角出发记录下抗战中的点滴。此次活动展示的新四军臂章,由另一张征藏照片上的主人公——庄索(原名庄五洲)所设计,而照片所有者赵坚又曾向庄索学习速写,与其是新四军战友。
这批抗战文物在承载上海的红色精神、见证抗战历史的同时,也将个体记忆融入了城市记忆,使历史的重量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1945年大众日报社记者证(左上) 1941年新四军臂章(左下) 庄索照片(右)
据馆方介绍,自2018年以来,上历博(上革博)持续开展征集工作,丰富博物馆藏品资源,在抗战主题征集上以上海为主,兼顾各地;时间覆盖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初期。截至2025年下半年,共征集到两百余件抗战题材文物文献,其中不乏具有史料价值和城市特色的珍贵物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