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清政府命袁世凯编练新军时,为了解决清军此前武器装备型号纷繁复杂,后勤不便的问题,决定在新军中采用统一的马步枪和火炮。应该说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然而实行的时候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清政府一开始为新军选中的是奥地利的曼利夏M1895式步枪。这是奥地利曼利夏公司与斯太尔公司联合研制,用于取代旧式曼利夏M1888步枪的一种新式步枪,因此也叫斯太尔-曼利夏M1895式步枪。除装备奥地利军队外,还被瑞士、意大利、加拿大等国采用。不过新军使用时发现曼利夏M1895式步枪综合性能不佳,军中意见很大,袁世凯只能另选目标。
袁世凯选中的第二种步枪是德国的毛瑟系列。和曼利夏M1895相比,毛瑟的综合性能更优,而且此前清军就大量装备过毛瑟的产品,认同度更高,所以很受欢迎。
可是此时清政府财政不怎么富裕,编练新军耗资巨大,全部换装毛瑟步枪的话这个开销也实在有些吃不消。所以清政府随即又采购了一批价格较为便宜,而且距离中国更近,运输费用更省的日本武器装备新军。
加上此时汉阳厂已经开始自行生产以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为原型的汉阳造,新军也大量采用,因此实际上后来北洋军装备较多的步枪依然有曼利夏、毛瑟、日式、汉阳造四种。至于北洋军装备的大炮也有格鲁森、克虏伯、克鲁苏、日式和国产等多种类型,装备混乱的情况未能彻底解决。负责考验北洋军的大臣长庚对此感叹“其枪式、炮式仅能使一标、一营相同,将来仍应逐渐备换,俾全镇画一”。
这个情况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有所好转。以北洋第六镇为例,成军之初全镇有曼利夏步枪6863支,小口径毛瑟步枪253支,哈奇开斯步枪37支,小口径毛瑟马枪140支,曼利夏马枪924支。1906年北洋兵备处发日式三十一年式步枪6849支,三十年式马枪1483支,替换了第六镇原来的杂式马步枪。
此外清政府还考虑过自行研制制式步枪。只是因为经费问题迟迟未能实现,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倒台,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