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底,八路军一场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战斗,在关家垴打响。这仗打得极苦,阵地难攻、敌人顽抗,兵力虽多,却久攻不下。
彭德怀坚持强攻,刘伯承和陈赓相继劝阻未果,邓小平冷静表态。一纸命令之下,129师385旅、386旅轮番上阵,官兵前仆后继,两昼夜激战,付出600余人伤亡,终于打下山头。
可五年后,这场硬仗却成了争议焦点:有人质疑打得是否值得,有人说彭总脾气上头。是战略决断,还是情绪决策?关家垴留下的,是胜利,也是反思。
![]()
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129师!
1940年10月28日,日军冈崎大队约500人,自黄崖洞西犯,在黎城、武乡、辽县交界活动。这支部队夜袭八路军总部兵工厂,未得手后南逃,途经武乡蟠龙镇一带,意图退回沁县。
此时,八路军129师刚打完榆辽战役,正驻蟠龙镇一带休整。彭德怀在接到情报后,果断调集三八六旅、三八五旅等主力部队,并动用总部炮兵团山炮连,准备合围歼敌。
计划展开前五小时,日军抢先占据关家垴、柳树垴两座山头,并构筑完备火力网。山岭陡峭,关家垴北为悬崖,西、东为斜坡,唯南侧可进攻。
![]()
日军在山顶平地布设机枪阵地,窑洞互通,壕沟封火,形成封闭防御。敌人占据制高点,突袭已不可能。
此时385旅指挥官陈赓向彭德怀请示:“是否放敌下山再伏击?”彭德怀回应:“不行,拼光了也要打!”随后,刘伯承来电建议暂缓进攻,彭德怀回道:“敌人援军逼近,必须速战。”
两人电话中意见冲突,刘伯承警告道:“这样打法,代价太大。”彭德怀的回应直截了当:“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129师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左权劝解无效,邓小平表态:“这一仗该打。”他指出,战斗不仅关乎军事胜负,更事关根据地军心、士气、八路军整体威信。
![]()
最终,彭德怀拍板,作战命令不变,各部按预定计划于凌晨3时起陆续投入战斗。战争由此展开,围歼战转入白热阶段。
这仗不是硬打,是命往上堆
29日夜间,特务团奉命夜袭关家垴主峰,副营悄然登顶,手榴弹开路一度占领部分窑洞。但日军构筑的“窑洞连环防御”严重出乎预料,洞洞相通、暗堡交叉,交火中八路军伤亡骤增。
30日凌晨4点,总攻打响,385旅与386旅分别从西北、东北、东南三面进攻。决死第一纵队负责正面牵制,后续部队自南坡推进。
但地形极为不利,小路被敌火力压制,部队只能单列冲锋。386旅772团在3小时内几乎全连阵亡仅一连剩3人,其他连仅存伤员和指导员。指挥员蒲大义仍坚持组织残兵接替进攻。
![]()
385旅769团进攻路线为西北方向陡崖,突击队使用绳索攀爬至20米高坎,但在上方斜坡遭日军机枪压制,部队被困于壕坎之下,无法推进。
刘伯承实地勘察后提出“从黄土斜坡挖掘暗道”的方案,突击队一边佯攻吸引火力,一边推进挖掘。
同时,柳树垴方向的38团原先已占据阵地,却因敌人反扑与自身协同失误,于30日上午被夺回。陈赓组织四次反攻,两个营反复抢占山头,但火力配合不足,战局陷入对峙。
彭德怀看见伤亡激增,亲自前往一线观察敌情。他在战壕中蹬墙举镜,身影完全暴露,背后是密布弹痕的土壁与未息硝烟。这一幕被抓拍下来,日后成为八路军英勇战斗精神的象征。
![]()
当日下午16时暗道掘通,突击队从日军背后发起攻击,成功夺取关家垴主阵地。柳树垴方向,38团与25团重新组织攻势联合作战取得控制权。
敌人尚未全歼,山头虽控,但村中火力未灭,伤亡依然继续。战斗形势虽有进展,战场局势并未彻底转圜。而此刻,来自四面八方的日军增援正在逼近。
“仗是打赢了,问题还在路上” 彭德怀为何在五年后仍为此仗背锅?
11月1日上午,1500名日军在10架飞机掩护下逼近关家垴。前线报告显示,敌援已迫近阵地边缘。
此时,冈崎大队已大部被歼,山顶控制在八路军手中。彭德怀、左权果断决定,部队主动撤出战斗。关家垴战斗至此结束。
根据战后的统计:敌军伤亡400余人,大队长冈崎歉受阵亡;我军伤亡600余人,尤其129师两个主力旅减员严重。虽实现歼灭目标,但作战损耗和持久性争议同时显现。
![]()
这场战斗打得极苦。代价与回报之比,引发后续多年争议。1945年华北工作座谈会上,彭德怀因坚持强攻关家垴战役遭点名批评,意见认为“指挥意气用事,部队过度疲劳”。彭德怀在会上表示:“那次确实打得重了一些,因判断敌情片面,主观性强。”
毛泽东评价此役时称:“战争总要有伤亡,关键是锻炼部队。”他指出:八路军不能仅靠游击游斗,必须具备打硬仗的能力。
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回忆:关家垴战斗虽苦,但让部队明白何为正规军之硬骨。决死纵队两个主力团,也在此役中锤炼出合成攻坚的核心骨干。
彭德怀事后亲赴关家垴,与左权、刘伯承、陈赓一同检查敌军阵地构造。刘伯承看着敌人构筑的“猫耳洞”、壕沟、防弹堡,语气凝重:“我们得学会对付这样的工事。”
![]()
这仗打下来了,战略目标实现了,部队素质锤炼了,敌军小股渗透战术被遏制了。但此战所付之代价、战前判断与指挥风格,仍成为历史必须正视的问题。
关家垴该不该打,不是简单的是非题。那一仗,是情绪决断,也是政治考量,是战略目标,也是组织风格的一面镜子。五年后批评依旧,说明人民军队是一支民主的部队,有疑虑可以公开讨论、共同商议。
参考资料:
关家垴战斗:百团大战中极具争议的一战.党史博览.2007
彭德怀谈为何要发动关家垴之战.新传奇.20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