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逝世后,他生前的一张照片火遍全国大江南北。照片上毛主席笑容灿烂,他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学生,其中尤以他左右两侧的男孩和女孩儿尤为突出。
那么毛主席与这两个孩子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
▲毛主席与韶山学校师生合影(主席身边的为蒋含宇和彭淑清)
那是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自己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韶山。第二天,他便打算去韶山学校视察。
他将来到学校的消息,一经发出,便引起学校上下一片热议。校领导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如何为毛主席举办欢迎仪式。
在商讨后决定,由当时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的蒋含宇和大队委员的彭淑清承担起了向毛主席敬献鲜花和红领巾的任务。
这次偶然的机会,也成了他们俩与毛主席缘分的开端。
第二天一早,毛主席就来到了韶山学校。一时间,全校师生欢呼雀跃。蒋含宇和彭淑清连忙飞快地跑了过去,彭淑清把自己从校园里刚采的还带着露水的鲜花,献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着眼前的孩子,慈祥地笑了笑,拍了拍到他们的脑袋说:
“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好学生。”
在热闹之中,蒋含宇走到了毛主席的面前,他恭敬地向毛主席行了少先队队礼,然后踮起脚尖把红领巾戴在了毛主席的脖子上。
![]()
▲蒋含宇为毛主席戴红领巾
毛主席看着红领巾笑着说道:
“这红领巾你还要不要?”
蒋含宇欢快地说道:
“送给您老人家了。”
毛主席开怀大笑地说道:
“我也变年轻了,当了一回少先队员。”
这一幕恰巧被旁边的摄影师抓拍了下来,为毛主席献花和红领巾的两位少年少女也在12年后喜结连理。这张珍贵的合影,也伴随着他们的往后余生。
1963年,蒋含宇考上了人民大学的国际政治专业。彭淑清则考上了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攻读炼油机械。
由于两人都有一张珍贵的合影,所以这么多年来,两人一直没有断了联系,私交甚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关系逐渐变得暧昧了起来。在大学期间,这对年轻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
▲毛主席与学生交谈
当时,蒋含宇还幽默地打趣道:
“我们是沾了毛主席的光,毛主席是我们真正的媒人。”
1968年,蒋含宇和彭淑清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两人都被分配到了辽宁省工作。蒋含宇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了农村和农民在一起劳动。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蒋含宇丝毫没有退缩。反而放下了自己的高材生的架子,和农民一起上山砍柴,下地挑大粪。
后来,他还经常干一些力气活,搬砖时,能一次搬二十四块,做得一点不比当地的农民差。
当时人们都常常打趣他说:
“蒋含宇一点儿也不像个大学生,反倒像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
其实支撑蒋含宇坚持下去的,只有一个信念:不能给毛主席丢脸。后来,由于他工作积极,不怕苦,也不怕累。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蒋含宇就被调到了县里工作。
调到县里工作的蒋含宇,并没有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改变自己。而是一如既往地辛苦工作,他背着挎包,走遍了整个县城。
![]()
▲蒋含宇
与此同时,彭淑清正在锦西的石油厂里做技术人员,虽然两人都在辽宁省,但是工作地点相距二百多公里。两人从毕业到结婚,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也仅仅见了三次面。
即便三次见面,两人相处的时间也很短暂,但距离的远近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他们终于接受了异地的考验,感情越来越深。
1971年1月,两人终于结成连理。结婚的时候,两人的家当震惊了身边人。因为两人是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也都有各自的工作,大家本以为两人会有“丰厚的家当”。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家当只有一个柳条包和几箱子书。在这些家当里,两人最珍惜的莫过于那张与毛主席的合影。而他们结婚的婚房也是跟同事借的。
婚后的两个人蜜月还没有过完就各自奔赴了工作岗位。同年9月,一件事情使这对新婚夫妇间的“距离”更远了。
![]()
▲蒋含宇、彭淑清
当时湖北省荆门炼油厂正在筹建,需要从全国各地调集技术人员。彭淑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个念头便是,要响应国家号召,不给毛主席丢脸。
但是,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可以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了。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肚子里也已经有了孩子。
但在“不给毛主席丢人,听毛主席话”信念地驱使着她,一定要去!于是,彭淑清不顾自己怀有身孕,毅然报名踏上了前去湖北的征程。
在去湖北的途中,由于路途坎坷,彭淑清不幸早产。这是一个女人最虚弱的时候,彭淑清也不例外,她只能压制住自己强烈的建设祖国的热情,进行短暂的休整。
在休息的几十天里,彭淑清报效祖国的决心越加坚决,在孩子刚满40天的时候,她终于无法忍受自己就此休息下去,便和老母亲一起去厂子里报到。
![]()
▲荆门炼油厂
彭淑清在湖北的这段时间里,蒋含宇的心也一直跟着她。第二年,蒋含宇也被调到了湖北,夫妻俩终于可以相互照应,不再忍受异地之苦。
在湖北的那段日子里,由于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他们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房子里。这种房子上铺着芦苇做的棚,稍有不慎,一把火就能把它烧毁。当时两个人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每天下班回来,看到自己的房子还在。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彭淑清又一次怀有身孕,蒋含宇本以为自己这一次,可以陪伴在怀孕的妻子身边,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他们的小女儿,在一个忙碌的季节里出生了。蒋含宇因为工作脱不开身,无法陪伴在自己的妻子身边。妻子的两次生产,作为丈夫的他都不能陪伴在身边,这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有一次,小女儿高烧不退,当时两人都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她,由于没得到及时的医治,导致一只耳朵失聪。为人父母的两个人,对女儿充满了愧疚。
![]()
▲蒋含宇和彭淑清夫妇
直到1980年,他们的生活状况才得到改善。这一年,他们终于住进了砖瓦房,还添置了一台小电视机,每天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全家围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
不过,这样的安稳生活也没有过多久。当时,江西九江新建的炼油厂急需技术骨干。蒋含宇和彭淑清,在经过仔细思考后,决定放弃自己现在的安稳生活,奔赴江西参与筹建新厂的任务。
在九江的那段时间里,两人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蒋含宇担任过教育中心主任等职。2000年时,又在江西石油总公司担任党委副书记。
彭淑清也丝毫没有落后于丈夫,她扎根于祖国石油建设,担任石化总厂工程院的高级工程师。业余时间,还在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培养人才,担任了好几所大学的毕业生导师。
![]()
▲石油建设
他们在工作中,一直绝口不提,当年为毛主席献花系红领巾这一特殊经历。
真正让大家知道的还是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大家从发布的纪念毛主席的照片上,看到了毛泽东与韶山师生的合影。
人们注意到,照片里有一对依偎在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他们的身份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也对他们的现状充满了好奇。
最后几经周转,人们才知道是蒋含宇和彭淑清夫妇。这时,他们身边的人才知道,原来自己身边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对“传奇夫妇”。
他们的平凡生活,也开始变得不平凡起来。
全国各地的信件,犹如雪花一般飞来。大家对他们表示了问候和敬意,有时还有年轻的朋友,请求他们给一张签名照,留作纪念。每一封信,老两口都不厌其烦地回复。
这时,两人突然心生一个念头:收集与毛主席有关的各种藏品。
![]()
▲蒋含宇和彭淑清夫妇
两人耗费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去整理、收藏跟毛主席有关的东西,虽然他们的工作单位有过变化,但收藏从未丢失。
特别是两人退休之后,更是把自己的全部经历,奉献给了收藏。后来,他们开始收集毛主席题材的邮票。为了收集邮票,他们从远到近,从境内到境外,细心地寻找,乐此不疲。
当时境外的毛主席邮票,收藏难度极大,两人就专门跑到售卖外国邮票的店里去收集,还经常托朋友帮忙。
曾经有一款民主德国发行的,国外最早的一套毛主席邮票,他夫妇二人耗费多年也未找到,一度把两人急得不行。后来几经辗转,终于在广东找到了,夫妻俩喜极而泣。
蒋含宇和彭淑清两人曾在南昌举办了第一次收藏展。这次收藏展,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此鼓励,两人后来又在长沙,韶山,上海等地,陆陆续续举办了多次收藏展,教育很多祖国的后代。
![]()
▲蒋含宇和彭淑清夫妇
其实,每一次举办展览,都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但蒋含宇、彭淑清,却不为困难所吓倒,他们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办了多次毛主席的收藏展。
蒋含宇和彭淑清两位老人,一直在身体力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发扬红色传统。
曾经的一张经典的照片,演绎了一曲人世间的幸福良缘。蒋含宇和彭淑清的结合,毛主席了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媒人了,他们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