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name is Du Haoming,I am from Hei Longjiang province.”2024年秋天,在位于津南区的天津海河技工学校讲台上,杜浩铭自信地用英语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当时,杜浩铭的奶奶站在教室窗外,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孙子能考上中专,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这是十几年前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杜浩铭是谁?
他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折翼天使”,16年前因早产导致脑瘫,在本该跑跳站立的年龄,他却连正常坐着都难以实现。高昂的康复费再加上爷爷生前突发脑溢血抢救花了不少钱,让这个原本的小康之家顿时陷入了困境。
“当时我才5岁,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贾妈妈,改变了我的人生。”杜浩铭说。
杜浩铭口中的贾妈妈是如今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滨汽职院)的理事长贾秀芳。当时作为哈尔滨的一名企业家,贾秀芳偶然接触到了一批跟杜浩铭一样患有脑瘫的孩子,为了持续帮助这些孩子的康复和成长,她创办了哈尔滨市博能康复医疗中心,为有困难的孩子进行免费的专业康复治疗,并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杜浩铭就是其中一位。
脑瘫患儿的康复之路往往经年累月,并非一蹴而就,杜浩铭在哈尔滨博能康复医疗中心一呆就是10年,如今他不仅能自己坐起来,还能依靠助步器独自走路,在贾妈妈的帮助下,还进入了校园读书,并考上了贾妈妈在天津创办的中专学校。
贾秀芳用一个企业家的担当和大爱扛起了社会责任,到天津后,贾秀芳躬身笃行,还带领滨汽职院的全体师生一起加入到助残事业中。
在津南就学后的杜浩铭,和奶奶住在滨汽职院的教师宿舍,距离上学的地方将近10公里,学院的老师们每天轮流当起了杜浩铭的“司机”,上午把他送去中专学校读书,下午再接回到学院里的康复中心,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一个以汽车工程类专业为主的学校里,为什么建了一座康复中心?这种“非一般”的情缘来自学校多年来对助残工作的探索与坚持。
学院在建校之初就明确了“教育助残”战略定位,7年多的时间里,为甘肃秦安、新疆喀什等地区的53名特殊儿童提供定制化康复服务;组织师生走访云南、四川、河北等省份,开展“英雄,您好”慰问残疾军人及烈属社会公益活动;与武清特教学校共建康教深度融合实践项目;作为市级党建基地,开展千余次助残主题活动……
如今,学校更是把助残工作由一次次伸出援手、一个个帮扶项目落地,衍生成全面、深入的助残工作矩阵。投资2500万元打造八千多平方米的康复中心,配备国际先进的康复设备,惠及周边群众。同时,还成立了康复学院等专业教学单位,创新性地将康复医学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学生在学习康复知识后可在校内康复中心实践,建成了集医疗康复、教育支持、就业帮扶、科研等于一体的综合康复基地和专业教育体系。2025年,滨汽职院也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我们不仅想通过助残、助资给残疾人做好康复,更想利用创新型帮扶机制,为残疾家庭助力赋能。目前运行的‘衣缘助力’‘舒心屋’糕点坊等公益助残服务项目已为50余名残疾患儿家属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让这些特殊家庭真正从困境里走了出来。”滨汽职院党委书记王雅静介绍说。
记者在学校小餐厅的“舒心屋”糕点坊见到了杜浩铭奶奶,她正在和另一名脑瘫患儿的妈妈一起制作蛋糕。“孩子们在学校的康复中心康复,我们家属在学校从事后勤工作并领取工资,学校还给大家缴纳五险一金,我现在对未来充满希望。”杜浩铭奶奶说。
在采访临近尾声的时候,杜浩铭感慨说,来到天津后,除了贾妈妈外,他想感谢的人还有很多,炎炎夏日里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的康复师们;给他和奶奶送衣物、水果的老师们;走在路上伸出援手的同学们……提及对未来的憧憬,杜浩铭异常坚定:“我要向贾妈妈学习,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跟我一样的人。”
持续、有体系的助残事业非一时之功、非一人之力,如果托举有形状,那一定是爱的同心圆。滨汽职院的师生们在贾秀芳的带领下,勠力同心,为“折翼天使们”插上翱翔天际的翅膀,让梦想在云端绽放;也在每一位师生心间种下大爱的火种,让善意在岁月中蔓延。
来源:融媒津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