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毕业季来临的时候,都会在毕业多年的学子心里掀起一波回忆杀。大学最让你难忘的瞬间是什么呢?是课堂上老师重复多次的知识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还是食堂香气扑鼻的美食?但小编猜想,这其中,那个无数次在图书馆奋笔疾书、认真学习的场景你一定忘不掉。
作为承载着学生们最多学习经历的场所,图书馆在众多难忘回忆里绝对榜上有名。它是学生们静心学习的最佳地点,是浸润在书香里的知识殿堂,高校也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在广州,就有一所高校刚刚建立了新的图书馆,这座由何镜堂院士团队匠心打造的图书馆,自2025年6月启幕以来,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新地标,它不仅是240万册藏书的栖息之所,更是新华学子探索知识、追逐梦想的精神家园。这所高校就是——广州新华学院。
位于东莞校区的新图书馆绝对是智慧和美学的最佳结合,以“琢石成玉,文心雕龙”为构思,内部按照“岭南气候,内外交融”理念打造空间。图书馆外观方正似立体雕塑,内部凿景采光,和校园景观深度契合,同时人文与科技交汇,岭南气候适应性设计达成自然通风与光影美学的理想平衡。
踏入图书馆,40米通高的“光厅”服务中枢瞬间将人笼罩在自然光的温柔怀抱中。3510个临窗阅览座位分布在各层,读者既能在静音朗读亭里沉浸式学习,也能在6楼的文心花园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交融。最令人瞩目的是22米长的万里长城主题浮雕,将民族精神与教育使命熔铸于空间,时刻激励着学子们在知识长征中勇攀高峰。
作为智慧校园的标杆,新图书馆配备了RFID图书定位系统,只需轻点屏幕即可精准锁定心仪书籍的位置。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优化资源配置,让每一本藏书都能物尽其用。7-8楼的创客云厅里,3D打印设备与智能研讨系统随时待命,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里不仅是阅读的空间,更是思想碰撞的实验室——每天闭馆音乐响起时,总有人在讨论区流连忘返,记录下灵感迸发的瞬间。
自试运行以来,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超千人次。清晨开馆时,“专属座位”前早已排起长队;夜幕降临时,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这种浓厚的学风,正是校长王庭槐在《喜见新馆学风蔚然》中“精勤补拙早立志,诚毅修身任翱翔”的生动写照。在这里,202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蔡子媛找到了归属感,2023级法学专业的周梦纯在备考六级时收获了高效,更多学子通过“论文写作-工具查询-外文原版”的阶梯式学习路径,逐步迈向学术前沿。
华阳湖畔的书香,是广州新华学院送给学子的最好礼物。当你在新图书馆的落地窗前翻开书页,不仅能触摸到知识的温度,更能感受到一所大学对人才培养的深情厚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