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是父母的必修课。在家庭教育中,哪些误区需要避免?日前,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在“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普法活动暨《重返庭审现场》故事分享会(第四场)中,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徐莉结合办理的案件,分享了她眼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父母不能以“爱”之名对子女实施家暴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徐莉在2024年审理了一起家暴案件。一对姐妹来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经了解得知,因父母离异,姐妹俩从幼儿园就跟随父亲共同生活。父亲对姐妹俩要求特别高,当两个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会遭到父亲的辱骂和体罚,比如,用皮带抽打、让姐妹俩互扇耳光,以及遭受言语羞辱。
父亲是一名企业高管,认为自己对两个女儿采取的是精英教育,付出太多、太在意孩子,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偶有失当、言行过激,自己的行为是出于关爱孩子。父亲向法官展示了非常多关爱孩子的证据,比如,带孩子到各地旅行,家里装修时精心设计女儿的房间等。
“这个爸爸有爱孩子的一面,但他的行为客观上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经过专业医院测评,姐姐存在重度抑郁、焦虑症状,需要服药治疗,妹妹也极度缺乏安全感。”徐莉说。
法院认为,父亲的行为已经超过父母正常管教孩子的限度,构成了家庭暴力,及时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父亲对两个孩子实施家庭暴力,同时裁定两姐妹暂时随妈妈共同生活。
结案后,法院向这位父亲发送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强制其每两周接受一次家庭教育指导,为其量身定制一对一课程。同时,对两个孩子提供心理疏导。母亲也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
徐莉发现,这位父亲是在单亲家庭长大,从小接受的是非常严苛的教育。他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所以认可这样的教育方式,从而变本加厉地用在女儿身上。
最近,徐莉回访发现,两个孩子变得开朗了许多,姐姐养了一只小狗、妹妹在学吉他。
在徐莉看来,未成年人要学会识别家庭暴力行为,尤其是一些披着“爱”的外衣的家庭暴力。不管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是心理上的恐惧、失眠、自我否定等,都是家庭暴力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果遭受家庭暴力,要及时向外界求助,比如,学校、居委会、派出所、法院等。
徐莉建议,父母们管教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更多地采用倾听、共情和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长遇到压力大时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将自身问题转嫁到孩子身上,必要时也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来源 | 中国妇女报
责任编辑 | 阮韦涵
编辑 | 金文斌 谢钱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