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口中的老干妈,味道出现些许不同,辣味不那么尖厉了,回味不那么浓郁了。
老干妈在产品层面已经变了。产品力弱了。
老干妈也不再是贵州辣椒的代言词了。
贵州椒,尤其是老干妈赖以成名的遵义辣椒,在原材料序列中的比例,不到双方合作全盛期的1/4。
老干妈和遵义椒(简称“遵椒”),也是与那个中国辣椒酱增长的高峰期,挥手告别了。
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大特点
陶华碧是个非常坚强的女性,为人善良又诚信。
熟悉老太太的人称,她对善良的坚持近乎极端,因为她是苦出身,不想看到别人苦。
她很感恩有今天的地位和荣耀,想回报当年帮过她的人。
贵阳第二玻璃厂,在老干妈创业过程中,曾经在重大关口助了老太太一臂之力。十多年以后,厂子破产倒闭,陶华碧不顾管理层反对,坚持下大单给第二玻璃厂。
单子到得及时,条件优惠到了极致,厂子起死回生,450多名员工保全了工作。
全国总有人攻击民营企业的,说老干妈闲话的所谓“专家”很少。主要是由于陶华碧实在不容易,税务齐整,对当地贡献很大,也攻击不到她什么。
辣椒酱对陶华碧来说,是一种信仰,她对于原材料品质的要求近乎苛刻。
采购链曾经是陶华碧妹妹主抓的。收了很多质量不好的原料,陶老太太不惜和亲妹妹翻脸,提着两大袋劣质辣椒,直接倒在后者办公桌上,不留情面。
陶华碧要求立刻退货。
为此姐妹俩三年没说过一句话。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对老干妈模式,对其供应链做过调研,总结陶华碧选食材的三大特点:
肉质饱满、香辣协调、味道浓郁。
选择的方向,代表产品力的规划模型,也就是消费者长期黏着、复购产品的秘密所在。
从辣椒种植到产品出厂,老干妈会对每一颗辣椒进行至少10道检测,包括选种、收购、筛选等环节,确保每一颗辣椒都能追溯到原产地。
辣椒在收购后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确保没有杂质。需要外观完整、无病虫害、无杂质,且大小均匀,以便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一致的品质;
2014年老干妈全程就采用ISO 90002标准验收。
贵州只有国企酒厂这么做,且投资巨大,还实施得磕磕绊绊。老干妈是自己主动要求上ISO国标的少数民企,一口气就做下来了。
危机感
陶华碧执掌企业,是有着很强的危机感的。
外界只知道陶华碧很有个性,和渠道从来都是现金结账,概不赊欠,也不搞区域代理、渠道包销、压货、企业白条和供应链金融公司那套。
陶华碧是预见到了人性贪婪的风险,控制了发展规模。
2010年以后老干妈国内市场份额到了高处,一年挣了40亿。
老干妈真正的市场是在国外,在北美。培育市场20年,美国人比中国人还能吃辣。
你可能不信,陶华碧就是在用北美高毛利养着国内,做法和华为手机美国卖得贵一样的道理。
加州、新泽西、南卡罗来纳州等老华人集聚的地方,老干妈在超市货柜都是放在中间偏下的位置,方便身材偏矮的华人来取。
也有放在最高处的,给黑人。
2014-2016年,老干妈辣椒酱占了美国辣椒酱市场40%的份额,一家顶越南全国辣椒酱对美的出口量,深受同行嫉恨。
光北美的大型假冒商标官司,老干妈就打了40多场,花费超过5000万人民币。
同行能假冒、蹭商标,但口味是难以模仿的。老美要的是那种麻辣到味蕾起舞的奇妙感觉。
一地鸡毛
老干妈和遵椒携手了十五年以上,全国收购辣椒3-4万吨,仅遵义一地收购1万吨以上。
“贵州辣椒”风味,尤其是遵椒的北美口碑,是两家合作鼎力打出来的。这在贵州、贵阳农业内部,大家都是默认的。
老干妈率先在贵州建立了无公害干辣椒基地和绿色产品原材料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确保遵椒的供应和质量。
国家农业农村部也是高度评价了老太太,中国农企合作两大案例“北有蒙牛,南有老干妈”。
遵义辣椒红了,42万椒农富了。
问题是,方向感错了。
农企合作农企合作,农民的利益要排在企业前面。
当企业遇到了问题,农民心疼吗?
2016年以后,河内辣椒得到越南国家全力协助后,产量提升口味改善,大举反扑北美。
关键是价格,越南辣椒酱是老干妈的2/3。它还有一个基本盘:越南裔移民及其后代统一都选择越南辣椒酱。
对手降价了,老干妈降不降?
老干妈和遵义供应链会谈,得到的答案是:不降,反而还要提升收购价格15%。
农民也有自己的麻烦。人力成本在急剧上升,农药、化肥成本也在提高,收购价格想要压5%下来,不可能。
收购价格低了,农民就不卖。违约了,也不会有惩罚,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没人敢动他们。
市场经济失灵。
连续三年会谈不果,陶华碧领教了人性——养大做强的农民,只顾自己并不回馈。可能有人认为是应该的。
蒙牛牛根生在内蒙古立威也立德,就是不立善。铁腕管理供应链,蒙牛就敢打价格战,下面人也不敢多话;
陶华碧在贵州只立善立德,就是不立威。分钱时候人人都说你好,是菩萨转世;一旦要求大家为你做贡献了,小伙伴们一拍桌子一哄而散一地鸡毛。
这就是中国当下的社会。
你真心付出,收获的不一定是真心回报,有可能是冷言冷语,还可能是暗中的背刺。
畏威不畏德
真相面前,再坚强的人也得认输。
老干妈分散了供应链。河南椒、新疆椒、内蒙古椒出现在了原材料序列里,这三家本来就在争取陶华碧。
尤其是豫椒,冲击黔椒非常严重,采购量迅速上升到近万吨。
内部支持豫椒的大佬是二儿子李妙行。他为了降低成本,更换了原材料,导致口味变化,消费者争议。
陶华碧不得不重新出山,改回遵椒。
再看这段商业故事,李妙行有什么错?分散供应链,不押宝在单一方,设置一供二供,让它们彼此牵制,不是每家制造业都在做吗?
正常的商业策略,为什么单独攻击老干妈?
真的陶华碧伤心了,放弃遵椒了,又有人不开心了。既要人家收购出高价,人家困难了又不愿意和对方同甘共苦,携手御敌。
某些心态,就像相亲市场的大龄剩女,既要又要还要,希望男方做舔狗,索要高额彩礼,但不做家务也不生孩子。
2018年此后的三年,老干妈在北美市场节节退步,市场份额下跌到最低不到18%。疫情是一方面,价格是一方面。
两个儿子接手的,就是这副烂摊子。
大儿子李贵山之所以不想搞辣椒了,去做房地产,建了一堆烂尾楼。都说他没能力。
总经理换成你,面对一帮骄兵悍将,供应链又谈不拢,都是和你妈共事20多年的老人,打江山的老班底,都是你长辈,你怎么改革?
事情回到20多年前,假如一开始陶华碧就收购土地,控制原材料上游,把农民变成农民工,变成企业的雇员,收购时候就没人来跟你掰手腕,供应链不会被人卡脖子,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可是,如果老太太当年真这么干了,那她也就不是陶华碧了。中国商界会更失望,老百姓会更失落。
这也再次证明了,小人畏威不畏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