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就是中气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原来少见的病,现在却越来越多了。
上个月门诊,有个患者一进门就对我说:“刘大夫,你帮我把胃的韧带提提吧。”我说:“你的胃怎么了?”他指着自己的肚子说:“大夫你看,我一吃东西就感觉到下坠,好像是有千斤坠一样。而且还经常感觉到乏力,这胃里好像一点力量都没有。”
我说:“你可能有胃下垂啊,你做一下检查吧。"结果一查,果然提示胃下垂。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他的检查,我给他开了补中益气汤加党参。
患者以往吃了很多健脾化湿的中药,但效果都不太好,这次他看我开的药方也平淡无奇,自言自语说:“好像和原来差不多。”我说:“中药就那么多,关键是药量、组合和搭配,就像炒菜一样,佐料就那么多但每个师傅炒出来的菜味道可不一样啊。”
有时候,中医和厨师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据说中医的祖师爷和厨师的祖师爷是一个人--伊尹。伊尹是汤液的发明者,汤液就是汤剂,汤剂是中医应用最早、最为普遍的方法和剂型。汤液的发明,是医药发展史上的一次跃进
伊尹曾经当过奴隶,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汤液和烹饪的大师,并由汤液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被任用为相。可以说汤液和厨成就了伊尹,因此中医和厨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火候、剂量搭配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言归正传,这个患者大概半个月来复诊。复诊的时候,他说胃基上已经没有下坠感了,吃饭也正常了很多,更重要的他自己感觉置“有劲儿”了。
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导致站立时胃整体下垂到髂嵴连线以下。
但中医却不这样认为。中医认为所有脏器的下垂,都是“中气下陷”的结果。所谓韧带的松弛,也是韧带的“气”不足造成的,因此韧带松弛是现象,提拉的“气”不足才是本质。
提到“中气下陷”,就不得不提补中益气汤这个名方。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炙甘草各五分,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各三分组成,是李东垣创制的中医名方。
李东垣是中医历史上的“大牛”,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他的《脾胃论》影响了中医几百年,尤其是他提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脾伤了,首先表现的就是“气虚”,随着病情的发展,就逐渐出现“气陷”,一旦出现了气陷,那么身体脏器就会因为气不能“拾举”而下垂,这时必须用中药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
补中益气汤就是李东垣先生“升清降浊”的代表作,其中人参、黄芪、白术等补脾胃之气;用升麻、柴胡引清气上升,给脾气升发助一臂之力;陈皮、当归可以化湿气,行肝血,减少脾胃的阻力。
所以,全方整体的作用就是解决“气陷”的问题,使脾胃重新发挥“升清降浊”的功能,气足了,往上走了,韧带的牵引力自然会加强,身体脏器下垂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除此之外,补中益气汤还可以治疗子宫脱垂、出血、脱肛、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亲乱等多种因“气陷”导致的疾病。
其实,脏器下垂就是人体气虚的表现,而避免过度劳累,调节好饮食和情绪,才是真正的健脾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