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眼下,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湾镇孤山村,绿油油的谷田生机盎然,村民正在田间劳作。
“咱们今年种了300亩油葵,200亩土豆,100亩杂粮,还依托手工粉条打开的渠道发展订单农业。”孤山村党支部书记孙金龙介绍。
在孙金龙的手工粉条工厂,村民任凤艳、张凤玲正在根据订单打包手工粉条。“围场是马铃薯之乡,原料充足,手工粉条制作技艺传承悠久。”孙金龙说。2015年,孙金龙返乡创业,看中了家乡优质的农业资源和成熟的手工粉条制作技艺,选择开办手工粉条工厂。他整合资源,从小工厂起步,2020年投资200万元成立公司,建成1000多平方米厂区。
如今,孙金龙的工厂已初具规模。正常情况下,工厂常年为20位村民提供稳定就业,生产旺季用工可达40多人。村里的漏粉大师傅王玉林对此深有体会:“我每个月可以拿到6000元工资,家里的20亩地种植土豆还能有一笔收入。一年当中粉条加工可以干6个月,春播和秋收都不耽误农活,感觉生活很幸福。”这正是孙金龙2018年当选孤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后,逐步带领村民实现的“人不出村,增收致富”目标。目前,公司普通工人月工资约4500元,像王玉林这样的技术骨干收入则更高。
“只有村里产业兴旺了,更多家庭才能走上富裕的道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21年,孙金龙积极改进设备技术,使工厂产能翻番、品质提升。如今,粉条厂年加工粉条达350吨,普通粉条每斤卖8元,礼盒精品粉条每斤12元,产品畅销多省。“我还注册了‘孤山城子沟’商标,深受消费者喜爱。”孙金龙说,“刨除各项开支,粉条厂年纯收入5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围场因地制宜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明显、效益突出、市场潜力大的主导产业。“新农人”不仅让“会种田”蜕变为“慧种田”,还引入电商运营、农文旅融合等“新农技”,为农村添活力、助农民增收益。同时,重点进行种植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仓储冷链、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将全域旅游与休闲农业紧紧融合在一起,打造集农业生产、生态环保、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产业赋能下,围场乡村振兴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王东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