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北京朝阳公园内的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因为顶流 IP Labubu 的爆火,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了潮玩粉丝心中的 “中国版迪士尼狂欢地”。可最近,这座乐园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它的门票价格。
有游客吐槽,88 元的平日门票(高峰日 118 元),感觉更像是一张 “购物入场券”。为啥这么说呢?原来,游客们发现,除了能和 IP 人偶合个影,再看一场集体表演,乐园里能玩的娱乐项目实在是太少了。可一旦进了园区,消费可就刹不住车了。
一位游客吴女士就给我们展示了她的账单:互动游戏花了 60 元,主题餐饮 162 元,限定款 Labubu 等商品更是花了 867 元,不算门票,总消费轻轻松松就突破了千元大关。这让吴女士直呼,门票定价偏高,希望乐园升级后能更加合理。
我们来实地探访一下,一进乐园,确实能看到 Molly、Labubu 等经典 IP 形象吸引着大量游客排队合影,那场面相当热闹。可再看看游乐设施,主要就集中在泡泡街拍照区,大型娱乐项目严重缺乏。很多游客表示,他们之所以愿意排队入场,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能买到 “乐园限定” 商品,可这些商品的价格,比普通款高出了 30% 以上。
面对这些争议,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也做出了回应。原来,目前园区约三分之二的区域正在进行二期工程改造,所以自 4 月 15 日起,就把平日票从 150 元降到了 88 元,高峰日票从 180 元降到了 118 元,还提醒游客改造期间部分项目会暂停,建议大家调整期待值。
但这降价似乎并没有完全平息大家的质疑。有游客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便门票降了价,可园内的二次消费才是 “大头”,餐饮和商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水平。而且,大家别忘了,这座乐园的面积仅 4 万平方米,差不多只有北京环球影城的百分之一,它的定位是 “城市微度假” 目的地。
咱们来仔细分析分析这背后的事儿。泡泡玛特一直以来靠盲盒、手办等潮玩产品在年轻人中积累了超高人气,打造出了像 Molly、Labubu 等深受喜爱的 IP 形象。如今开了乐园,本是想把 IP 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构建一个更完整的潮玩生态。可从目前游客的反馈来看,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了。
门票价格和游玩体验不成正比,让游客觉得自己更像是花钱来买东西的,而不是来享受乐园游玩乐趣的。对于游客来说,大家愿意为喜欢的 IP 花钱,但前提是消费得舒心,觉得物有所值。如果门票价格降了,可游玩项目依旧匮乏,二次消费又居高不下,那游客的满意度自然就很难提上去。
对于泡泡玛特乐园来说,这次的争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在后续的升级改造中,是不是得更加注重提升游玩体验,增加更多有趣的娱乐项目,让游客觉得门票钱花得值?在商品定价上,是不是也可以更加合理一些,别让过高的价格吓跑了消费者?毕竟,要想打造一个像迪士尼那样成功的主题乐园,光靠 IP 的吸引力可不够,还得在各个方面都做到让游客满意才行。
不知道大家对泡泡玛特乐园门票争议这件事怎么看呢?你有没有去过泡泡玛特乐园?体验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