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惊人的关系铁律:真正摧毁孩子未来的,是父母的这3种黑能量

0
分享至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凤凰网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项统计:

全国目前至少有25家休学机构,用来接纳那些休学、厌学的青少年。

但社会托举的局限,机构和教师的参差不齐,甚至费用和路程的原因,都会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这几年,我们看到,对上学产生抗拒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孩子“病了”,最担忧的是父母。

很多孩子无法得到外界的“救治”,陪伴他们纠缠挣扎的,只有父母。

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具备帮孩子“药到病除”的能力,所以就会出现“父母想帮孩子,但结果不仅帮不了,还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的现象。

我刷直播间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个焦虑迷茫的父母,不停追问:自己已经为孩子做了很多,愿意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但为什么孩子的状态却越来越差。

其实早有心理学家提出,真正拖垮孩子的,就是父母口中无条件的爱。

因为父母越是用“无条件”三个字给自己的爱做修饰,越容易陷入这三种“黑能量”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三个案例:

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第一个案例:

一位妈妈在直播间吐槽自己的孩子,说他一堆缺点——不爱学习、成绩不好,还总找借口。

她还说,自己听了很多家庭教育的课,都说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所以虽然孩子身上有很多让她不满意的地方,但她对孩子还是很宽容。

可现在让她生气的是,自己都这么无条件地爱孩子了,为什么孩子还是没有一点变好的迹象?

咨询师问她:

“你指的变好,具体是哪方面?”

“我也不要求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考多高的分数,但最起码他要给出一个好好学习的态度吧。”

咨询师又问她:

“那你觉得你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点?”

那位妈妈犹豫了半天:

“钢琴弹得还可以,其他——逻辑思维还可以,比较听话,也算是有一些上进心……”

咨询师打断她:

“除了第一个优点外,你说的其他优点,都是服务于孩子的学习的。

你说不出孩子身上具体的更多优点,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孩子完整的个体,你眼中关注的,只是他的哪些具体点是可以服务于学习,或帮助他提升成绩的。”

那位妈妈听完后,下意识反驳道:

“不是这样的,我对他挺包容的,基本没啥要求,只是希望他能更优秀一些而已。”

咨询师说:

“你爱和接纳的不是你孩子本来的样子,你只是想要把他打造成你期待的样子,因为你觉得符合你期待的他,才是更值得被你爱的
就像你刚才说孩子的优点,提到了孩子钢琴弹得比较好,但你下意识在后面接了一句‘可这个也没啥大用’。
还有,我让你说孩子具体的优点,可你评价的标准,全都和学习有关。
最后,你一直说你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你口口声声在强调他这点做得还不好,那点做得还有些差。
你不是无条件接纳真实的他,相反,你对他的爱有一大堆条件。”

当时看完这段视频,想起网友发的一个视频:

“爸妈,我生活在你们的溺爱里,却成为了一个缺爱的孩子。
因为你们会说‘喜欢什么爸妈都给你买’,但又会说‘净瞎买些没用的’;
你们会说‘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告诉爸妈’,但又会说‘你怎么又要请假’;
你们会说‘有什么委屈给爸妈说’,但又会说‘你一天天不好好学习,老想这些有的没的干啥?怎么说你几句,你又哭上了’……”

嘴上都是正面的道理,行为全是负面的指责。

心理学家张德芬曾在书中剖析自己对孩子的养育时,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承认是因为自己的匮乏,对孩子有认知的偏差和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让我把内心的恐惧、纠结,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我承认自己在利用孩子让自我感觉更好。”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可能无法精准描述出自己的感受,但一定能敏锐捕捉到父母话语背后的真实想法。

当爱有了“隐性条件”,就别怪孩子出现对抗情绪。

所以,当我们在发愁为什么我们做到了无条件爱着孩子,但孩子的表现却依旧不尽人意时,不妨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你是真的无条件爱孩子最本真的样子,还是用这个说法让自己站上养育的道德高地,好对孩子发号更多的指令?

2、孩子做得不够好,到底是因为我们对照设定的目标来衡量他,还是孩子真的有问题?

3、我们对孩子的管教,是因为想满足自己做个好父母的期待(尤其是世俗价值体系中的期待标准),还是真的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帮他规划真正适合他的成长路线?

焦虑的反面不是躺平

第二个案例:

一位妈妈在直播间求助,说自己孩子不喜欢写作业。

问,就是不爱写,不想写。

她再问,女儿就直接甩过来一句:

“我觉得太累了。”

有时候女儿提出想要等第二天早起再写作业时,她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同意了。

可到了第二天上午,女儿却起不来,被她催后又不愿意写,最后焦急得一直在书桌前发脾气。

她压下火,试探着问女儿:

“要不就不写了?”

结果女儿一听,立马又崩溃了,哭着说:

“我不写了老师会罚站打手心,你帮我写吗?”

看她不回应,女儿说:

“妈妈,要不你帮我再请一次假吧。”

这下她彻底炸了,没控制住情绪,骂了女儿一通。

说完后,这位妈妈问咨询师:

“其实之前我也带女儿看过心理医生,医生诊断女儿有轻度焦虑,让我多注意和她的沟通方式。

对女儿的学习,我现在已经没有要求了,是啥样就啥样吧。

我不是那种特别鸡娃的妈妈,可女儿却一直觉得我给她的压力很大。所以我现在也彻底放手了,不逼她了。但她怎么还是这样子?”

咨询师接下来说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一个激灵: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妈妈总是喜欢走极端,要么就是逼着孩子(笔者认为这种‘逼’存在显性和隐性两种),要么就是两手一摊,突然啥都不管了。
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恰恰证明你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执着,而是用了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控制欲。
换句话说,你觉得孩子现在被‘我’逼得出问题了,所以只有我表现得,比如口中说不在乎学习了,或者说不要求孩子了,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立马就都能全部变好。
但问题是,你真正的目的,是认为只要你放手,孩子就能变好,孩子变好了,就能实现你的期待了。
所以你只是在假装放手,本质却一点都没变。”

深以为然!

放手的真相不是躺平,焦虑的反面也不是什么都不管。

因为这本身就违背正常的教育规律:

1、首先,从生存压力角度来看,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可能真的完全不管(除去个别特殊情况),因为学习是与孩子未来要面对的社会竞争挂钩的。

当我们面对现实无法规避的事,暂时因为一些原因勉强妥协后,后面一定会把这种压抑爆发出来,而爆发的承受者,又往往都是孩子。

2、其次,为人父母的责任,也会驱使我们想为孩子不停地付出和做规划。

就像网友调侃的那句:“我想把孩子路上的坑都填满,但孩子却总要自己亲自挖开,有些坑大一点,他还想要跳进去试一试。”

这就导致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父母心态一旦走向极端,或者说在极端两头来回摇摆,一会儿“你必须好好学”;一会儿“爸妈对你没要求,你开心就好”,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一旦孩子不清楚自己怎样做才是对的后,陷入矛盾的他们,就会对父母的引导和自己的成长,产生消极抵抗。

所以你看,焦虑或躺平,都不是最好的方法,真正高级的教育,都懂得“中庸之道”:

1、关注孩子当下的状态,而不是盲目对未来焦虑;

2、手把手示范给孩子当下可以怎么做,而不是命令或质疑孩子“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

3、别给教育上太紧的弦,有温度的关心和陪伴,远胜于一个冷漠的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

避免和孩子的消极沟通

第三个案例:

这个案例中的求助者,也是位妈妈。

在讲述自己孩子的问题时,她全程都在哽咽。

她老公因为工作性质,常年不在家,所以孩子从小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在带。

她要上班,孩子又正值青春期,养育的压力、生活的辛累、无人分担的痛苦,几乎耗尽了她所有的情绪。

咨询师耐心等她说了大半会后,还是忍不住打断了她:

“这位妈妈,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还是要说,你现在的状态出了很大问题,而且你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用消极暗示一次次在传递给孩子。
比如你说你安慰孩子用的话是‘妈妈知道你不爱学习’;‘妈妈知道你这方面特别差劲’;‘妈妈知道你身上有很多问题’……
如果你说这些话的目的,只是想从客观角度分析孩子的真实现状,然后再帮他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这没什么问题。
但你的问题是,你在一遍遍强调孩子的弱处、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且还有可能孩子的这些不好,只是你认为的,你价值评判标准下的不好。
可你有没有想过,当孩子觉得自己身上全是这种负面标签时,他又怎么会发自内心地期待和激励自己变更好?”

当时听完这些话,我感触挺深的,记得我有次和学生们聊最希望父母对自己说什么话时,有学生说:

“我只希望爸妈夸我时不要总那么多但是,我希望他们夸我的原因,就是单纯觉得我好。”

听话听音,父母了解孩子,孩子也了解父母,一句含有“消极暗示”的话,即使被父母包装得再好,孩子也能听出“弦外之音”。

别低估孩子的敏锐觉察力,也别高估我们刻意隐晦的表达力。

很认同心理学的一个观点:

很少有人是因为恐惧、痛苦变好的,大多数人想要变好,是因为被认同、被尊重、被欣赏。

孩子亦然。

父母避开消极沟通,多一些“贴正面标签”的积极沟通,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自然会感受到你的善意。

不过在和孩子进行积极沟通的时候,有几点还是要注意:

1、用“贴标签”影响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一些正面的标签,父母要经常说,别怕正面标签说得太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2、父母需要提高自己的视野。

钱学森的儿子在采访中提到,父亲对他的成绩很宽容,哪怕他考了4分,也不会像别的家长一样不依不饶。

就连他读课外书,父亲也很支持,还会在他分享里面的内容时,时不时笑着给他做补充。

你看,父母懂得越多,当然这里的懂不绝对指知识层面,就越对孩子的要求低。

因为这些父母,不会只盯着孩子眼前的一时对错,他们把孩子的成长线拉得很长,所以对孩子当下的包容度会更高。

或者换句话说,他们的经历和认知,让他们对孩子多了很多远见和包容。

就像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教授所说的那句话:

别总盯着孩子身上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高度聚焦,会让成长环境变得不自然。

提升父母自身的认知层次,才是重中之重。

是的,越了解孩子,越了解我们自己,就越能对一些问题放下焦虑,看清本质,并从更客观、科学的角度,“蓦然回首”,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蜜蜂被挖空!布伦特福德主帅+队长+一门+核心今夏全被挖走

小蜜蜂被挖空!布伦特福德主帅+队长+一门+核心今夏全被挖走

直播吧
2025-07-18 20:50:06
只差光刻技术了!日媒:中国将成日荷后,第三个造光刻机的国家

只差光刻技术了!日媒:中国将成日荷后,第三个造光刻机的国家

鋭娱之乐
2025-07-18 19:32:00
赵本山背后靠山被曝光,他在东北无人敢碰,全凭三位贵人照拂

赵本山背后靠山被曝光,他在东北无人敢碰,全凭三位贵人照拂

冰雅忆史
2025-07-18 11:09:13
任性!海港头号射手无球可踢,剩半年合同,只能等亚冠或转会

任性!海港头号射手无球可踢,剩半年合同,只能等亚冠或转会

体育世界
2025-07-18 13:55:57
狠人范冰冰,一年干了14.5亿

狠人范冰冰,一年干了14.5亿

品牌头版
2025-07-14 17:20:03
皇马官方:上赛季收入突破10亿欧元;俱乐部净债务1200万欧元

皇马官方:上赛季收入突破10亿欧元;俱乐部净债务1200万欧元

懂球帝
2025-07-18 00:52:30
三岁女童下楼玩耍失踪,7天后母亲梦到女儿哭泣:爷爷家床底好黑

三岁女童下楼玩耍失踪,7天后母亲梦到女儿哭泣:爷爷家床底好黑

古怪奇谈录
2025-07-07 14:11:19
6个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回国后,4人的职位获得升职,2人却被降职

6个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回国后,4人的职位获得升职,2人却被降职

小莜读史
2025-07-14 10:06:26
《你行!你上!》首波口碑出炉了!观众的打分评价“一针见血”

《你行!你上!》首波口碑出炉了!观众的打分评价“一针见血”

八卦南风
2025-07-18 16:35:47
重庆:对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 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上限可阶段性提高至50万元

重庆:对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 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上限可阶段性提高至50万元

财联社
2025-07-18 20:06:03
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是中国不跪?恰恰相反,是中国不许美国下跪

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是中国不跪?恰恰相反,是中国不许美国下跪

安珈使者啊
2025-07-18 21:22:08
谁给的自由过了火?佛山这条马路爆改“私家停车位”,街坊脾气也爆了:忍很久了!

谁给的自由过了火?佛山这条马路爆改“私家停车位”,街坊脾气也爆了:忍很久了!

佛山电视台小强热线
2025-07-18 20:47:59
俄罗斯宁愿投降,也不敢先用核武器?一旦用了,最后谁都跑不了!

俄罗斯宁愿投降,也不敢先用核武器?一旦用了,最后谁都跑不了!

墨印斋
2025-07-16 22:10:10
要价1亿欧!英媒:阿森纳准备以8000万欧试探性报价罗德里戈

要价1亿欧!英媒:阿森纳准备以8000万欧试探性报价罗德里戈

直播吧
2025-07-18 18:02:05
四川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今晚切换 “雨雨雨” 模式→

四川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今晚切换 “雨雨雨” 模式→

掌上金牛
2025-07-18 17:20:11
队记打趣:利拉德看了3场杨瀚森 就决定重回开拓者

队记打趣:利拉德看了3场杨瀚森 就决定重回开拓者

直播吧
2025-07-18 08:23:03
亲叔叔发声仅2天,令人恶心的一幕上演,宗馥莉被吐槽赶尽杀绝

亲叔叔发声仅2天,令人恶心的一幕上演,宗馥莉被吐槽赶尽杀绝

鲸探所长
2025-07-18 07:59:06
南海明明有巨量石油,多国都在偷偷盗挖,我国却到处买油,为何

南海明明有巨量石油,多国都在偷偷盗挖,我国却到处买油,为何

铁锤简科
2025-07-17 15:20:33
秋后算账?所有豪门非婚生子女,这下都睡不着了,宗馥莉手段惊人

秋后算账?所有豪门非婚生子女,这下都睡不着了,宗馥莉手段惊人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7-15 19:10:18
外卖员送餐发现是自己地址,接下单:我倒要看看谁在我家!

外卖员送餐发现是自己地址,接下单:我倒要看看谁在我家!

晓艾故事汇
2025-07-14 17:13:00
2025-07-18 22:52:51
新东方家庭教育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家庭教育
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5283文章数 262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高考地理中的石缝经济

头条要闻

宗庆后父女用"体外帝国"掏空娃哈哈 国资大股东不再沉默

头条要闻

宗庆后父女用"体外帝国"掏空娃哈哈 国资大股东不再沉默

体育要闻

夏联-杨瀚森8+8+5+3帽 开拓者大胜火箭

娱乐要闻

王琳自曝被儿子打,承认自己水性杨花

财经要闻

娃哈哈争产大战:杜建英的进击

科技要闻

凌晨,OpenAI重磅更新,Manus们算白忙活吗

汽车要闻

售30万?方程豹钛7高配版有激光雷达/车载无人机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谁打翻了潍坊的调色盘?

亲子要闻

真的假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称中国首例人造子宫婴儿诞生,据称全球第9例

教育要闻

初三想要翻盘?先戒掉“假装努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国称不支持以色列近期在叙利亚的行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