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倔强”的脖子)
不知从何时起,脖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起初只是隐约的僵硬感,像落枕未愈,转动时偶尔“咔哒”轻响。渐渐地,它变得不那么“合作”了。总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固执地把头往一边拉扯。想用力对抗,换来的却是颈肩肌肉剧烈的痉挛和钻心的酸痛,伴随着无法控制的颤抖。镜子里的自己,头颈歪斜,姿态别扭,那份难堪和焦虑,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情绪紧张或身体疲惫时,这份“倔强”便愈发明显,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在强行掰动我的头。
(寻医问药,遇见转机)
西医的诊断是明确的:痉挛性斜颈。医生解释是颈部肌肉不自主的异常收缩所致,神经信号出了“故障”。开了些放松肌肉、营养神经的药物。服药初期有些微缓解,但效果不稳定,药物的副作用——头昏、胃部不适——也让人困扰。当感觉这条路似乎走到了瓶颈时,亲友提到了张建忠大夫,一位在治疗这类疑难杂症上颇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
走进张大夫的诊室,他沉稳的气质让人莫名安心。没有多余的寒暄,他温和地示意老王坐下,手指轻轻搭上老王的腕脉,那指尖带着一种令人信任的沉稳。他问得很细:疼痛的感觉?怕不怕风冷?睡眠如何?情绪怎样?又让我慢慢活动脖子给他观察。望、闻、问、切,每一步都细致入微。
(张大夫的“解码”与疏肌活络之道)
片刻沉吟后,张大夫用平实的话语为老王“解码”:“你这情况,中医叫‘痉证’。关键问题在于‘肝风内动’,扰动了筋脉,加上‘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去了濡养,就像干涸的土地会开裂、僵硬。这内生的‘风’和堵塞的‘气血’,就是脖子歪斜、僵硬、抽痛的根源。”
他铺开处方笺:“咱们用‘疏肌活络修正汤’来调。这方子就是针对这个病机设计的,目标很清晰:平息内风,疏通经络,让气血重新滋养筋脉,恢复它的柔韧。”
张大夫怕老王不明白,耐心地简述了调理的思路:
先“熄风缓急”:用天麻、钩藤等药平抑体内乱窜的“风”,配合白芍、甘草等舒缓痉挛僵硬的肌肉,减轻那揪心的抽痛和拉扯感。这就像先稳住摇晃的船身。
再“通络养筋”:风势稍缓,就要清理经络中的“淤堵”(瘀血)。用丹参、鸡血藤等活血通络,同时加入当归、熟地等滋养阴血,如同疏通河道并引入活水,去滋润干枯失养的筋脉,让脖子逐渐找回一些灵活。
重在“固本培元”:张大夫强调这是防复发的关键。“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肾是先天之本。底子厚实了,气血充足,筋脉得到持续的滋养,才不易再被风邪扰动或瘀堵。”方中会适时加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或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根本。
(一人一方,药好方灵)
张大夫特别叮嘱:“‘疏肌活络修正汤’是个好底子,但必须‘一人一方’。每个人的体质、症状深浅都不同,就像锁配钥匙,得严丝合缝。今天的方子是根据你现在的情况开的,复诊时会根据变化调整几味药或分量,这叫‘辨证施治’,马虎不得。”
“还有,”他神情认真,“药材的地道和炮制至关重要。比如当归要用甘肃岷县的道地货,丹参选紫红透亮的川产佳品。药房的老师傅会严格按照古法炮制,蒸、炒、酒制……每一步都关乎药效。好方子配好药材,疗效才有保障。”
(耐心熬煮,生活相伴)
遵循张大夫的嘱咐,找出砂锅,耐心熬药。小火慢炖,让草药的精华充分释放。厨房里弥漫的独特药香,竟也成了每日的一份期待。
生活上,张大夫的建议很实在:避寒凉(冷饮、生冷水果要温过),饮食温养(五谷杂粮、山药、南瓜、枸杞、黑芝麻等),远离油腻辛辣。心情要尽量放松,别总跟脖子“较劲”。每日轻柔地活动颈部,像慢慢活动生锈的门轴,不勉强,配合散步,让气血自然流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