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卫生室越来越冷清,以前挤破头的地方,现在常坐空板凳。
![]()
老人们总念叨,过去头疼脑热,走两步找村医,几毛钱药就管事。现在呢?卫生室药架子半空,连最常见的感冒退烧药都难凑齐。
有村民说,上周孙子发烧,卫生室说没退烧药,只能跑镇医院。药都不全,谁还愿意去?
这是头道硬伤,卡得死死的。
二道硬伤更离谱,村医成了"表格员"。
填资料,填表格,村医一天到晚敲电脑。
![]()
看病倒成了副业,有时刚拿起听诊器,电脑提示又跳出来。
有老村医叹气,以前一天看20个病人,现在填表占了大半时间。第三道硬伤是"外面更方便"。
手机下单买药,半小时送上门;坐公交20分钟到镇医院,设备全。年轻人嫌卫生室药少、效率低,自然不愿去。
村医也委屈,没设备、没新药,工资还不如去工地搬砖。
30岁以下的村医?村里十个卫生室,难找出一个。剩下的老村医,五六十岁还守着空诊室,笑着说"习惯了"。
![]()
有调查显示,近三年村卫生室日均接诊量下降60%,空诊率超40%。上周听邻村张婶说,她老伴咳嗽半个月,卫生室没止咳药,拖到县医院查出肺炎。这哪是小事?
小病拖成大病,村民更不敢信卫生室了。有人说,卫健委最近发了升级文件,要投钱换设备、补药品。可老村医直摇头,"文件早见过,设备来了没人会用,药品清单还是卡着"。
还有个隐情,村民心里有根刺——以前看病能唠两句,现在村医只顾敲键盘。信任没了,再补药也难拉回人。
大家觉得还有啥原因?是村医水平不够,还是报销政策卡得严?评论区说说,咱一块出出主意。
个人观点,具体情况以当地政策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