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陕西省统计局权威发布了《2024年陕西省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这份新鲜出炉的报告显示,2024年陕西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111,921元,折合月均约9,326.75元。与上一年度相比,涨幅为4.6%。
这一增幅相较2023年8.2%的增长率,显著下降了3.6个百分点,成为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数据的公布,尤其引起了临近退休或已退休群体的高度关注:
这是否预示着今年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将受到波及?养老金的“钱袋子”是否缩水?这无疑是当下最牵动人心的现实问题。
第一、工资增幅放缓,行业冷暖差异悬殊
纵观2024年的陕西就业市场,薪资增长呈现整体放缓态势。平均工资4.6%的涨幅,远低于前几年的水平,反映出经济大环境对薪酬增长形成的压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行业间的收入鸿沟不仅存在,且部分领域呈现出令人意外的变化。
从行业收入绝对值来看,格局基本稳定但差距惊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依然高居榜首,年收入达204,913元,是唯一突破20万元门槛的行业。
紧随其后,月收入过万的行业有五个:采矿业(167,390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61,272元)、金融业(151,094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41,069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0,521元)。
然而,收入光谱的另一端,住宿和餐饮业(54,701元)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7,555元)则持续低迷,年收入多年未能跨越6万元大关。其中,住宿餐饮业的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9%,尚不足一半;与收入最高的信息软件业相比,更是仅及其27%,悬殊之大,令人咋舌。
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采矿业、电力燃气业等传统或资源型行业的收入,持续显著高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知识密集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种结构是否合理,值得深思。
从收入增幅角度观察,冷暖差异更为显著。在整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成为唯一亮点,以15.1%的增幅一枝独秀,但也远少于2023年有5个行业增幅超10%的盛况。
居民服务修理业(9.6%)、教育系统(7.9%)、住宿餐饮业(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0%)、农林牧渔业(6.8%)和建筑业(6.7%)这六个行业表现尚可,增幅维持在6%以上。
然而,房地产业(-4.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这三个行业则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尤其信息软件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这两大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收入下滑,历史罕见,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第二、养老金计算的关键机制:为何说“不受影响”?
面对平均工资增幅显著回落的数据,许多即将在今年退休的职工内心难免忐忑:这会不会直接导致我的养老金变少?答案是非常明确的:不会。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陕西省养老金计发基数目前所处的特殊阶段——过渡期。
现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核心基数之一是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通常基于非私营单位数据)。然而,陕西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正处于一个向新规则平稳过渡的时期。
在此过渡期内,该计发基数的年度调整幅度,并非简单地、直接地采用本省当年统计公布的平均工资增长率。相反,它需要严格遵循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核批准的过渡期特定调整方案来确定增长幅度。
这意味着,即使2024年陕西省统计公布的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幅仅为4.6%,低于往年,也低于全国同期的2.83%涨幅(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124,110元,月均10,342.5元),但今年(2025年)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其增长幅度将由国家批准的过渡方案决定,而非直接挂钩于这个4.6%。
因此,2024年本省平均工资增幅的下降,不会传导到2025年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核定标准上。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将依据经国家批准的、相对平稳的过渡期增长率来计算,从而有效规避了当年工资数据波动的直接影响,保障了退休待遇的平稳衔接。
第三、灵活就业者的“减压阀”:缴费压力略有缓解
对于庞大的灵活就业人员群体而言,这份工资数据则透露出些许利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缴费基数通常依据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如60%-300%)来确定。
2024年陕西省的工资数据揭示了一个趋势:无论是非私营单位(4.6%)还是私营单位(涨幅仅1.3%,虽未详列具体数值但明确涨幅较低)的平均工资,其增长速度都处于较低水平。这直接预示着,用于核定2025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基数的“上年度社平工资”(通常综合非私营和私营数据),其增长率也将相对有限。
根据相关政策和历史经验推断,2025年灵活就业人员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其涨幅预计将明显低于前几年,大概率维持在3%左右的温和水平。
这对于收入可能并不稳定、需要完全自主承担社保费用的灵活就业者来说,意味着缴费负担的增速将显著放缓,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减压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经济压力。
第四、面对分化:不同人群的关切与应对
工资数据的公布,映照出不同就业状态人群的差异化关切点:
· 即将退休人员:最核心的疑虑——“养老金会因工资增幅低而减少”——已被政策设计(过渡期机制)所消解。他们可以放下这份担忧,安心规划退休生活。
· 已退休人员:其养老金年度调整(即“涨工资”)主要依据国家统一部署的调整方案(通常综合考虑物价上涨、职工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与本省当年新公布的平均工资数据并无直接、即时关联。因此,本次数据发布对其当前待遇无影响。
· 在职职工(尤其低收入行业):数据再次凸显了行业间巨大的收入鸿沟。对于身处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低收入行业的从业者,需要更关注自身长期保障。
一方面,应确保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的连续足额缴纳,这是未来养老待遇的基石;
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考虑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渠道进行补充储备,弥补基础养老金可能存在的不足。
· 灵活就业人员:应把握住缴费基数涨幅较低的“窗口期”。在负担相对减轻的年份,如果经济能力允许,可以考虑选择更高档次的基数进行缴费。因为养老保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当前提高缴费基数,将直接提升未来个人账户积累和基础养老金水平,对提升长远养老保障质量至关重要。
陕西省2024年平均工资数据,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经济运行的复杂图景:增长放缓、行业分化、结构矛盾。然而,对于牵动万千家庭心弦的养老金问题,过渡期政策的“稳定器”作用清晰可见,有效隔离了短期工资波动的影响。
广大退休与即将退休的劳动者,可以吃下一颗定心丸,你们的退休金根基,依旧如秦川大地般稳固。而对于在职者与灵活就业者,数据背后的分化与机遇,更提示着未雨绸缪、善用政策、积极规划的重要性。
养老之路漫长,这份工资报告带来的不仅是当下的信息,更是审视自身保障、绸缪安稳晚年的契机。岁月静好,保障先行,方得从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