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马来西亚吉隆坡证券交易所的一则公告震惊了整个中医药界——日本SPC公司(由三井物产与乐敦制药联合创办)以50亿人民币的价格,拿下了有着145年历史的余仁生药业86%的股权。这家从广东佛山走出去的中药老字号,最终在资本浪潮中低下了头,仅余氏家族保留10%的象征性股份。
![]()
1879年,佛山医师余广带着“仁泽众生”的信念下南洋,在马来西亚槟城开了第一家药铺。当时,当地华工饱受疟疾和鸦片之苦,余广用自制的“白凤丸”和“戒毒散”治好了无数人。到了儿子余东旋这一代,余仁生更是把分店开到了香港、新加坡,甚至在1928年将总部迁回中国香港,成为东南亚家喻户晓的中药品牌。
![]()
然而,这样一家根正苗红的老字号,为何会在2025年选择卖身日本财团?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浪潮的兴起,余仁生也想打开欧美市场,但欧盟的药品注册要求让他们吃尽苦头。比如,欧盟要求中药成分必须精确到分子结构,这对传统中药的复方制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家族内部的股权纠纷也愈演愈烈,第四代传人余志勇曾公开抱怨:“我们花在打官司上的钱,比研发新药还多。”
![]()
就在余仁生陷入困境时,日本SPC公司带着50亿港元的支票出现了。这家由三井物产和乐敦制药联合成立的公司,承诺保留余氏家族10%的股权,并让余志勇继续担任亚太区总裁。面对资金压力和国际化瓶颈,余氏家族最终选择了妥协。
![]()
日本的“中药野心”
日本财团的这笔收购,远不只是商业行为那么简单。在东京三井物产总部的会议室里,一份名为《汉方战略2030》的文件揭示了他们的真实意图:通过控制中国中药企业,彻底掌控全球中药产业链。
![]()
日本对中药的觊觎由来已久。从东晋时期引入《伤寒论》开始,日本就把中国古方改造成“汉方药”,并在1961年将其纳入医保体系。如今,日本汉方药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仅“救心丹”一个单品年销售额就超过1亿美元。但他们的野心不止于此——日本83%的药材依赖中国进口,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整个汉方产业将面临瘫痪。
![]()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日本药企想出了“蛇吞象”的策略。2019年,久光制药以6.5亿人民币收购北京同仁堂旗下的部分业务;2023年,津村制药以2亿元拿下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这些收购的背后,是日本对中药秘方和原材料的双重觊觎。例如,津村制药在甘肃岷县建立的黄芪种植基地,采用“企业+卫星监测”模式,确保每一株黄芪的成分都符合汉方标准。
![]()
收购背后的“蝴蝶效应”
余仁生的卖身,只是中日中药博弈的冰山一角。这场交易对两国的影响,正在从经济层面蔓延到文化层面。日本通过收购中国中药企业,不仅控制了上游供应链,还将秘方贴上“汉方”标签高价出售。例如,日本生产的“六神丸”,其配方源自中国,但价格却是国产六神丸的10倍。
![]()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风险。余仁生的“金牌白凤丸”制作工艺已有140年历史,其中的“九蒸九晒”技术曾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收购后,日本工程师用机器取代了传统工艺,导致药效下降30%。余志勇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他们要的是标准化生产,不是文化传承。”
![]()
日本战略布局的胜利
日本在这场博弈中可谓大赢家。通过收购余仁生,他们不仅获得了东南亚的销售网络,还掌握了珍贵的中药秘方。例如,余仁生的“灵芝孢子粉”专利,让日本药企在免疫保健市场的份额提升了15%。更关键的是,日本借此巩固了在汉方药领域的垄断地位。目前,全球中药相关专利中,日本占70%,中国仅占3%。
![]()
日本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们正在推动“汉方国际化”,计划将汉方药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体系。一旦成功,中国中药将彻底沦为“仿制药”,而日本汉方药将成为国际标准。
![]()
中国中药的“突围之路”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国中药企业正在寻找破局之道。在贵州百灵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用现代技术解析“咳速停糖浆”的成分;在云南白药的生产线,机器人正在模拟传统“炮制”工艺。这些尝试,让中药在保持疗效的同时,也能满足国际标准。
![]()
政策层面,中国也在加大对中药的扶持。202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老字号振兴计划”,对余仁生等企业提供专项补贴,并推动中药纳入医保目录。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2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将对《伤寒论》等古籍中的古方进行集体注册,防止日本等国抢注专利。
![]()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中药企业也在积极反击。片仔癀通过与哈佛大学合作,将产品打入美国主流药店;同仁堂在德国建立了首个中药研发中心,用现代医学验证中药疗效。这些努力,正在改变国际社会对中药的认知。
![]()
余仁生的收购案,是一场关于文化、经济和技术的全方位博弈。日本用资本和专利筑起高墙,试图垄断全球中药市场;中国则用创新和政策破局,守护老祖宗留下的瑰宝。这场战争没有硝烟,但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经济命脉。
![]()
当日本汉方药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时,我们不能忘记:中药的根在中国,魂也在中国。从《黄帝内经》到现代科技,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从未停止。或许,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将属于那些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的人。毕竟,真正的文化瑰宝,永远不会被资本轻易收买。
![]()
面对日本的挑战,我们既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秘方,也要用创新让中药焕发生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从选择国货开始,从了解中医药文化开始,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