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超227亿并购打造显示产业龙头,半导体与显示行业并购潮涌动
TCL科技(000100.SZ)继顺利取得LGDCA、LGDGZ100%股权后,又一起百亿级并购重组案确定。
6月6日,深交所正式审核通过其收购深圳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1.5311%股权的交易方案,两起并购合计交易金额超227亿元。
TCL科技本次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少数股权的交易,总对价达115.62亿元,其中现金支付72.03亿元,发行股份支付43.59亿元(发行价4.42元/股)。交易完成后,TCL科技对深圳华星半导体的持股比例将从62.68%提升至84.21%。
01
TCL科技紧握控制权
此次交易对方深圳市重大产业发展一期基金是深圳市国资委体系内的重要投资平台,其100%控股方为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此次交易后,该基金将持有TCL科技4.99%股份,成为重要战略股东。
作为TCL华星旗下核心显示面板生产主体,深圳华星半导体以行业标杆级资产质量著称。其运营的t6、t7两条11代线,属于全球仅有的5条最高世代面板产线之一,采用3370×2940mm规格的玻璃基板,可高效切割65英寸、75英寸等大尺寸面板。以65英寸面板为例,11代线单块玻璃基板可切割8片,无需套切工艺,良率达95%以上,配合精细化成本管控,单位面积生产成本优势明显。
本次交易前,TCL科技聚焦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的核心主业发展。作为半导体显示领域代表企业之一,公司将持续聚焦于半导体显示业务发展。本次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少数股权,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强化主业、提升盈利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其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02
从周期低谷到价值重估
据财迅通观察,TCL科技经营基本面正在逐步改善。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01.19亿元,同比微增0.43%;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暴增321.96%。
TCL科技表示,报告期内,显示行业供给侧格局平稳有序,大尺寸化趋势和国补政策推动需求面积不断增长,行业稼动率与主流产品价格好于去年同期。公司半导体显示业务积极优化商业策略和业务结构,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创三年以来新高。一季度,光伏行业供需比改善,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TCL中环积极践行行业自律,坚定推进业务和组织变革,主要业务板块经营大幅改善。
从行业视角来看,现半导体显示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从传统的周期性波动逐步转向结构性增长。
当前,消费市场对大屏显示需求的持续攀升,全球电视面板大尺寸化趋势有所提速。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达到6300万片,同比增长11.5%,其中75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45.4%,合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6个百分点,达到11.2%,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长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
11代线是面板厂商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布局,在生产65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时具有经济切割的优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例如,TCL科技的T6(G11代)、T7(G11代)产线是全球稀缺的超大尺寸面板核心产能。
03
从规模扩张到生态构建
TCL科技的并购策略围绕三大核心战略意图展开,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的产业升级组合拳。
首先,强化主业聚焦是巩固全球龙头地位的关键。尽管公司布局半导体显示与新能源光伏双主业,但半导体显示始终是核心基本盘。2024年,其半导体显示业务营收占比超60%,深圳华星半导体作为该业务的核心载体,其产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公司的行业地位。通过收购少数股权,TCL科技将深圳华星半导体的控制权提升至84.21%,这不仅消除了股权结构中的潜在不稳定因素,更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增厚效应。
在稳固基本盘的基础上,TCL科技进一步通过优化产能结构,精准卡位高端市场机会。此次收购的深圳华星半导体产能集中于大尺寸TV面板,而收购LGDCA则瞄准中尺寸IT面板及车载显示等增长型市场。LGDCA的广州工厂主要生产45-55英寸OLED面板,与TCL华星t9产线主攻的MiniLED背光技术形成互补,能够满足笔记本电脑、显示器、车载屏等多元化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天风证券发布报告指出,预计2025年中国车载显示市场规模将达1100亿元左右。TCL科技通过“大尺寸+中尺寸”的产能组合,正朝着高端显示市场的有利位置稳步迈进。
基于布局,TCL科技通过深化产业链协同,全面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深圳华星半导体的上游涉及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关键材料,下游对接全球主流电视品牌。一方面,在与上游供应商谈判时,拥有更强议价权,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深度绑定部分国际客户,增强订单稳定性。
这种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化,让TCL科技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拥有更强的韧性与竞争力。
此外,11代线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且扩产周期较长(单条产线的建设周期大约为3年)。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收购现有产能而非新建产线,能够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同时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不良循环。
然而,大规模并购也带来挑战。首先是资金压力,两起并购合计需支付超227亿元,其中现金对价达184.03亿元(深圳华星半导体72.03亿元+LGDCA112亿元),尽管TCL科技计划通过募集配套资金解决部分需求,但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64.92%,进一步融资可能影响财务弹性。其次是整合风险,LGDCA作为外资企业,在管理模式、技术路线上与TCL华星存在差异,能否实现文化融合与技术协同尚存考验。
04
半导体与显示行业并购潮
当前,半导体和显示行业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TCL科技的并购以及芯联集成、富乐德、北方华创的并购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证监会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以及《半导体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对半导体行业并购重组。
2024年9月,芯联集成以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芯联越州在碳化硅(SiC)和高压模拟芯片领域技术领先,其SiCMOSFET产品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一。芯联集成通过此次收购拿下蔚来、理想等新能源车企订单,还整合了8英寸晶圆产能,并计划向28纳米逻辑芯片等高阶制程延伸。
同年10月,富乐德以65.5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旗下富乐华100%股权,完成从半导体设备清洗服务到功率半导体覆铜陶瓷载板制造的跨界整合。富乐华的技术资源使富乐德形成“清洗+材料”一站式服务能力,提升了公司盈利水平。
2025年3月,北方华创以16.9亿元收购涂胶显影设备龙头芯源微9.5%股权。北方华创通过整合芯源微的光刻前道设备技术,目标打造“中国版应用材料”。
无论是TCL科技在半导体显示领域通过并购LG显示资产巩固全球面板龙头地位,还是半导体领域企业围绕技术、产能、客户的整合,都是以国家战略为导向,通过并购响应“国产替代”号召;以技术协同为核心,吸收标的企业的关键专利与工艺;以产业链整合为路径,从单一环节向全链条服务延伸。
这些实践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
抖音丨财迅通
新浪微博丨财迅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