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方通报一起考试作弊案件,而考试内容竟然是驾考科目一。
女子参加C2驾驶证考试,14分钟就答完100道题目并且全对。
![]()
原本考官并没有怀疑,毕竟科目一全都是死记硬背的题目。
但是当监控画面显示,女子拿鼠标的右手从始至终都没有移动时,一个大案浮出水面。
那么女子为何如何做到的?谁又是她背后的帮凶?
![]()
十四分钟如何瞒天过海
石家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驾考理论考场。
考生于某端坐,目光紧锁屏幕,但那只几乎纹丝不动的右手下,却暗流涌动。
短短十四分钟,上百道科目一题目,全对!
![]()
这速度在号称无死角监控、统一防作弊服、人脸识别摄像头重重把守的考场,简直匪夷所思。
当驾考工作人员将她带出去后,她也坦诚交代自己文化水平确实有限。
那些绕来绕去的交通法规、冰冷的机械原理,在她眼里简直就是天书。
![]()
2024年,短视频平台给她推送“救星”驾校教练侯某,自诩“汽车博主”,打包票说驾考科目他都能“包过”。
于某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先规规矩矩交了三千多的C2驾照报名费。
紧接着,侯某就开始推销他的“绿灯服务”,单科两千,四科打包“优惠”到八千。
于某咬咬牙,付了钱,结果拿到手的,是一份号称从两千题库里精选的二百道核心题。
![]()
这“VIP待遇”,说白了还是死记硬背,对她的困境没啥实质改变。
眼看这“捷径”也要走到头,于某又是一番苦水倒向侯某。
侯某看火候差不多了,这才慢悠悠地抛出了真正的“杀手锏”。
当然,价钱也得“升级”,又是八千块。
![]()
这次,他给了两个“高科技”方案。
一是戴微型振动器,靠不同频率震动提示选项,于某觉得太复杂,还容易露馅,当场否了。
二是“皇帝套餐”,也就是“托管服务”,考生人到场,手象征性地搭鼠标上,眼睛盯着屏幕装样子就行,后台自有“高人”代劳。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考前还有专人给她搞“表演培训”,千叮万嘱手必须扶着鼠标,别让监控看出问题。
![]()
于某想都没想就选了后者,为了这条道,她前前后后砸进去快两万块。
“内鬼”竟是考场守护人
那只“活了的鼠标”背后,到底是谁在隔空操作?
要知道,驾考考场的网络,那可是独立专网,物理上就跟外网隔离开,防的就是黑客捣乱。
这伙人是怎么突破这层层关卡的呢?警察一深入调查,迷雾才渐渐散开。
![]()
结果让人下巴都快惊掉了,考场内部出了“内鬼”。
一个本该维护考场纪律和安全的考场负责人,竟然是这起作弊大案的核心策划。
那些搞网络入侵的“高科技玩意”,全是他一手包办采购和部署的。
他还把理论考场的网络管理员刘某也拖下了水,俩人里应外合、狼狈为奸。
![]()
他们在考场的犄角旮旯私自拉了专用网线,用特殊设备截取内部网络信号,并绕过专网入侵检测。
这么一来,考场的信号屏蔽和设备安全检查机制,基本上就成了摆设,给远程控制开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作案的时候,团伙成员通过预先装好或者让考生想办法带进去的微型针孔摄像头,实时拍下考生电脑屏幕上的题目,传给远在另一头的答题“枪手”团队。
![]()
那些“枪手”用最快的速度给出答案,技术人员再通过之前建好的非法通道,远程控制考场里对应考生的电脑鼠标,完成选择。
整个过程配合得天衣无缝,考生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演戏”,别露怯。
这种模式下,考生真就成了提线木偶,操纵绳子的人远在天边,考生甚至连题目都不用看。
从“枪手”到“主脑”
这个犯罪团伙,内部结构如同一个小公司,层级还挺分明,起码能扒拉出五个层级。
![]()
站在塔尖的,自然是掌握核心技术和考场资源的负责人,还有那个懂技术的网管刘某,他们负责搞定最关键的技术难题,保证作弊通道稳稳当当。
中间那层,就是像冯某这样的组织者,他们负责招兵买马,联络内鬼,采购设备,协调各方关系,让整个链条顺畅转起来。
再往下,就是侯某这类“业务员”,他们活跃在各种网络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考生的侥幸心理,到处拉拢那些想走“捷径”的客户。
![]()
链条最底层的,当然就是于某这种,不惜花大钱买“服务”的考生。
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在这条黑色的产业链里,一层一层地被瓜分干净。
这帮人把作弊搞得像流水线作业,考生就像是产品,只要付了钱,就能被“加工”过关。
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技术突破,有人负责市场推广,有人负责一线操作,还有人专门负责善后和风险规避。
![]()
这种严密的组织,使得作弊行为不仅成功率高,而且难以被轻易察觉。
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目的只有一个“钱”。
他们瞄准的就是那些急于求成、又不愿意付出努力的考生,用所谓的“高科技”和“内部关系”作为诱饵,编织出一个看似完美的“通关梦”。
殊不知,这梦的代价,远不止金钱那么简单。
![]()
“神速”作弊如何露出马脚
常言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警察随即检查余某手机,跟侯某的聊天记录、大额转账凭证,这些电子证据清清楚楚,赖都赖不掉。
顺着侯某这条线,警方如同拔起一串泥里藏着的萝卜,中间人冯某和其他团伙成员也一个个浮出水面。
这案子能彻底破获,还得“感谢”团伙成员处理作弊设备时手脚不太干净,有些设备的采购记录没销毁彻底。
![]()
正是这些蛛丝马迹,把警方的视线引向了考场网管刘某不正常的采购行为,坐实了考场内部有“内鬼”这事。
最终,这两个勾结在一块儿的犯罪团伙被一锅端,十多个涉案人员全栽了跟头,案子也已经移送检察机关。
两万元买来空欢喜
这些年,用高科技手段考试作弊的事儿并不少见,手段也跟着科技发展“与时俱进”。
早在2019年,某地公务员考试就爆出过类似的远程控制电脑作弊。
![]()
更吓人的是2020年发生的一起高考作弊案,一个姓陈的高考监考老师,被钱迷了心窍,利用职务之便帮考生作弊,收了三十多万的好处费。
他开始想让作弊的人假扮工作人员混进考场,没成,后来改成在考场里偷拍高考试卷,传给在酒店等着做答案的同伙,再把答案传回考场。
结果同伙在酒店里就被警察逮了个正着。
这位陈老师因为泄露国家绝密级的高考试卷,最后判了四年。
![]()
这些案子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不管是什么级别的考试,任何想投机取巧、挑战规则、破坏公平的行为,都得挨法律的板子。
驾照考试,保密级别可能比不上高考,但它同样关系到法律的严肃性。
一个连科目一理论都得靠作弊的人,你敢指望他上了路能保证安全?
万一真出了事,后果谁能承担?
![]()
科技本身没好坏,它是把双刃剑,用对了造福社会,用歪了就可能成了不法分子捞钱的工具,甚至助长作弊手段花样翻新,越来越隐蔽。
那些总想着花钱买“方便”、靠技术找“捷径”的人,也许能得一时之快,但人生这条路,哪有什么真正的坦途?
靠投机取巧换来的所谓“成功”,往往藏着更大的代价,早晚有天会让人后悔都来不及。
![]()
回头再看于某,为了本驾照,花了近两万块,最后不仅驾照没拿到,自己也栽了进去,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也有人现身说法,说自己文化水平也不高,但踏踏实实学,照样考过了,作弊不作弊,跟文化程度没必然联系,关键还是看愿不愿意下那份功夫。
为了那么张纸片,就敢无视法律,践踏规则,甚至把别人的生命安全抛脑后,这种行为,确实让人瞧不上。
![]()
结语
说到底,一张驾照算什么?它仅仅是个开始。
真正学会怎样安全开车,懂得敬畏生命、敬畏规则,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货真价实的驾驶技术,才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宝贝。
有些东西,就是得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学、去悟,才能踏踏实实地揣兜里,受用一辈子。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