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队伍里,不乏这样一批科班出身、理论与实践水平过硬的“娃娃将军”,李天佑虽也名列其中,但与多数人相比却尽显一种特殊性。
李天佑生于广西临桂县的一户贫农家庭,8岁时在家务农,12岁时举家逃荒,14岁时进入桂军部队当兵,而后跟随桂系将领李明瑞参加百色起义,正式加入了红军队伍。
![]()
有意思的是,作为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的邓小平,曾对这位年纪轻轻却作战勇猛的“小个子”指战员印象颇为深刻:
果然,李天佑在此后革命生涯中的光辉历程,正印证了昔日邓政委对他客观中肯的评价。
李天佑从一个最初在战场上指哪打哪、猛冲猛打的莽撞“排头兵”,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开国上将,身上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20岁时升任红3军团第5师师长、24岁代理八路军343旅旅长、34岁成为东野1纵司令员和38军首任军长,纵观李天佑的这些个人履历,基本都是以主力部队指战员身份肩负重任的高光时刻。
如果要论在军中晋升速度和职务重要性的话,李天佑必定是名列前茅的那一位,仅20岁担任师长的经历便是红军时期其他将领们难以突破的记录。
![]()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为何李天佑会如此备受重视?
其实,这主要还是源于他战场上执行力强、作战强硬的风格。这一点,无论是红三军团时期的反“围剿”斗争,还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接替万毅出任东北民主联军1纵司令员,都无一例外的证实了李天佑在上级指战员心目中的分量之重。
此外,作为我军中为数不多的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的“高材生”,李天佑在谋略上也展现出独有的潜质,用“有勇有谋”来形容他丝毫不显什么夸张。
而他的军旅生涯,也足以用顺风顺水四个字来以一概之。只是,这表面光鲜的背后,又浸注了李天佑本人舍生忘死的信念和行动。
1932年初的赣州战役期间,时任特务连长的李天佑亲自率突击队攀登城墙,却因身中三弹而从城头跌落,险些丧命。事后得知这一情形的教员,都不禁连连称赞李天佑“真不简单”。
不过,也正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铮铮铁骨的硬汉将军,却在长征之初的湘江之战中两度落泪,血流成河的惨烈情形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遗憾……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从江西瑞金开始了漫长曲折的长征。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担负全军前卫任务,而李天佑的红5师又是红3军团的前锋尖刀部队,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就在红军向湘江进军之际,老蒋精心策划的“湘江防线”,也因蒋桂之间派系矛盾而出现了裂痕。
老蒋故意令薛岳、周浑元等人率领的中央军放慢追击速度,并与红军主力保持一定的距离,意图将对方全部驱逐到广西境内,以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效果。
而向来用兵诡诈的“小诸葛”白崇禧,一眼便看出了老蒋的险恶用心。他随即命令除留守桂北全州、兴安、灌阳一带的3个团之外,其余桂军主力全线后撤,只防不打,只要将红军队伍驱逐出广西境内即可。
这样一来,形势无疑是对红军极为有利的,只要抢在何键的湘军主力到达前占领全州,并控制全州至兴安、界首一带的渡口,红军主力便可顺利突破老蒋的湘江封锁线。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却在上传下达的繁琐程序中悄然错过。等到红军有所行动时,老蒋这边也早已张网以待了。在他的严令下,白崇禧率桂军倾巢而出。
![]()
白崇禧虽然被老蒋架在火上烤,但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还不想与红军彻底撕破脸皮。因此,在下达作战命令时,他着重强调了“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基本原则,既不用拼杀得你死我活,又能很好的应付老蒋命令。
只是,在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下,红军的行军速度一再拖延,等桂军主力第7军和第15军赶到新圩一线时,撞到的不是红军的殿后部队,反而是部队的“腰部”位置。
结果可想而知,身边已机动兵力的彭德怀,严令李天佑率红5师迅速赶往新圩阻击白崇禧的桂军,同时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3——4天”。
红5师的前身,就是百色起义时创建的红7军,从1930年11月至1931年7月的半年多时间里,红7军转战5省,行程7000余公里到达江西苏区。这支清一色的广西子弟兵队伍折损虽然接近70%,但存活下来的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骨干力量。
只是,此时的红5师历经连日来的几场血战,不仅精疲力竭,编制也早已残缺不全。以全师满打满算的3000余人对战实力并不弱的1.4万桂军,压力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李天佑率红5师拼尽全力的坚守,还是让桂军有些出乎意料。凭借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和部队多次冲锋,桂军也才勉强用一天时间攻下红5师的第一道防线,且自身伤亡也近千人。
![]()
而更让李天佑痛心疾首的事情还在后面……
久攻不下的桂军开始改变战术,除留下少量预备队外,主力以正面进攻结合两侧迂回的方式倾巢而出,对红5师实施三面夹击。
眼看在桂军炮火猛攻下的第二道防线已被突破,红5师第14团团长黄冕昌负伤亲临一线阵地指挥战斗,不幸中弹牺牲,听闻噩耗的李天佑默默待在原地泪流不止。
仗打到这个地步,红5师全体指战员也就不计得失,上下坚定一条心战至最后一刻。随后,参谋长胡浚亲临阵地指挥对桂军的反击,硬是将冲上来的桂军又重新压了下去。遗憾的是,胡浚最终也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短短数个小时之内,红5师已连损两员大将,难掩神伤的李天佑面对最亲密战友的牺牲,不禁失声痛哭……
所幸全师即将弹尽粮绝之际,红5师收到了军委纵队已全部渡过湘江的消息,也等来了前来接防的红6师。
新圩一战,红5师牺牲2000余人,超过全师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自参谋长胡浚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非亡即伤,红7军的底子基本上都打光了,等到渡过湘江后,红5师缩编为1个团。
![]()
正因如此,李天佑直至晚年都无法原谅自己的广西临桂老乡白崇禧,用他回忆这次战役时的话讲: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在当时老百姓们心目中,早已将红军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
1949年下半年,四野百万大军解放中南,一路逼退桂系主力至广西“大本营”,随后顺势解放广西。随后,李天佑以13兵团副司令员兼广西军区副司令员身份率部参与剿匪工作。至1951年4月,广西的匪患被基本肃清。
![]()
此时的李天佑,正以一种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方式,来告慰着昔日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友英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