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紧急预警!这5类信息=10年牢狱?
王科栋律师。
私募基金刑事合规第六期:职务、商业和金融领域刑事律师。内幕交易罪立案量飙升,3步避坑指南。某私募基金经理因朋友聚会听到的一句话交易获利360万,判刑5年,加罚没2000万。内幕交易罪到底离你有多远?利用未公开的重大信息交易获利或避损50万,或者是成交额超200万,就会被刑事立案追诉。
这里边会存在一些误区,没直接参与内幕信息传递就不算,这是大错特错。间接获取信息加交易获利,仍然会构成犯罪。在这给大家提示5大高风险场景,一定要注意规避。
·1、调研陷阱:上市公司透露未公开产能数据,次日突击买入,被认定为主动刺探内幕信息。
·2、并购泄密:参与并购重组项目时,提前交易标的公司关联股票,无论亏盈都可能会涉嫌犯罪。
·3、朋友圈信息:饭局上听到"某上市公司重大动作",即使未核实也构成非法获取内容信息。
·4、供应链情报:从供应商处得知客户重大合同签订进展,交易客户公司股票,立案红线。
·5、监管沟通:通过交易所问询函,预判ST摘帽时间,抢跑交易。
典型的内幕交易行为以下极端案例:某私募研究员张某通过同学获知某医药公司得到了疫苗获批,信息管理的3只产品突击买入了数亿元,最后案发研究员被判刑3年,合规总监被罚未尽监督义务,禁业5年,公司被吊销私募牌照。
在这给大家提供合规指南,对于私募机构而言,做好重大信息管理很有必要。
·1、做好信息隔离制度;
·2、做好留痕管理;
·3、做好文件保密防止外泄。
特别注意电脑回收站删除文件可被恢复取证,纸质文件必须做碎纸机处理,做好保密工作。
我是康达律所王科栋律师,专注于资本市场证券犯罪刑事辩护。私信发送隔离墙,获取投研沟通话术模板和内幕交易防范自查咨询的资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