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正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在城乡协调发展中闯出新路。全市首批9个典型镇、50个典型村建设成效显著,15个村被省评“好”等次。
1630个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农房风貌提升超1.
37万栋,乡村面貌焕新。
今年典型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50万元以上,非典型村增长10%以上,增收有道。兴宁黄槐镇曾因矿资源开发“灰蒙蒙”,如今正朝“绿美军旅小镇”华丽转身。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在黄槐动工,总投资约23.
8亿元,规划用地2000亩。基地将集国防教育、学生军训、生态旅游于一体,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
梅县区松口镇作为千年古镇,正推进“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保护提升项目。3.
29亿元投资用于修缮风貌建筑、建设客侨文化设施,古镇魅力再升级。梅龙高铁五华站开通运营,为五华带来客流商机,交通短板逐步补齐。2023年梅州GDP首破1500亿元,百亿元以下县全面清零,经济迈上新台阶。
近两年“四上”企业净增超600家,招商引资超额完成,发展动能在积蓄。但梅州仍面临人口外流难题,青壮年流失严重,区域人口结构失衡待解。
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缺乏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集中城区,县域配套有待加强。交通通达性虽改善,与珠三角仍有差距,产业协同发展受制约。
市委市政府明确方向,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聚焦产业提质。依托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梅州正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谋划新布局。
黄槐镇规划军旅商业街区,配套14个项目,总投资7.
48亿元,前景可期。松口镇修缮古街、建设展览馆,深挖客侨文化,文旅融合路径清晰。
生态方面,森林覆盖率63%的优势待挖掘,生态农业、清洁能源潜力大。
客家文化资源丰富,借助海外华人华侨力量,招商引资有独特优势。
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农业、数字政务等为城乡融合注入新活力。
个人认为,梅州需攥紧生态与文化两张牌,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当前各重点项目如火如荼,却也需警惕配套跟进不足、人才留用等挑战。未来10至15年是关键期,能否整合资源、高效执行,决定突围成败。
眼下,黄槐的国防教育基地、松口的古镇改造,正成为破局的生动注脚。更多乡镇的蜕变故事还在续写,梅州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渐次清晰。
攥紧生态与文化两张牌,梅州的活力未来值得期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