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广州多条水上巴士线路的陆续停运,让很多人非常不舍。
从最初的14条到如今的最后2条,这种独特的交通出行方式正在慢慢退出大家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观光游船。
不过这次沙面传来好消息:拟新增多条水上巴士线路,直接把沙面、白鹅潭、太古仓等珠江沿岸热门打卡点串在了一起。
那么,它会带来怎样的惊喜?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01
作为广州著名的景点之一,几乎每一个来广州旅游的游客都不会错过沙面。
![]()
游客的增多,也带来了让人头疼的问题:节假日停车难、厕所排队。
我记得以前有一次在五一的时候去沙面,就被岛上壮观的景象吓到了。
这个不到0.3平方公里的岛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仅人多,车也多,厕所更是重灾区。
所以这次直接“对症下药”:新建智能公共停车场,未来黄沙水产市场搬迁后,还会在原址增加配套停车场,预计新增480个泊位,再也不用担心绕岛三圈找不到车位。
环卫方面也没落下,高峰期公厕安排专人实时保洁,还可能纳入智慧旅游试点,通过大数据预判人流、优化资源。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除了将沙面岛纳入“如约华厦印象广州”早茶巴士线路,并开通黄沙码头、文化公园、如意坊等公交、地铁站至沙面岛内循环电车巴士以外,还将优化水上交通,拟新增黄沙码头到白鹅潭艺术中心、太古仓码头、洲头咀公园等水上交通巴士线路。
![]()
△图源:遇见珠水珠江游
想想看,从沙面出发,坐水巴10分钟就能到白鹅潭艺术中心看展,再晃悠到太古仓喝杯咖啡看日落,晚上坐水巴回黄沙逛吃逛吃,全程水陆无缝衔接,再也不用绕道而行,是多么美好的体验!
02
除了水上巴士以外,在华润万象城的规划当中,也爆出了一个相当劲爆的消息!
万象城规划建一条跨江缆车,从万象城直达沙面,有望将两岸的商业和文旅联系在一起。
![]()
我们都知道,目前白鹅潭商圈有个痛点:万象城、太古里(聚龙湾项目)等高端商业集中在珠江南岸,而沙面、永庆坊、上下九等文化地标在北岸,两岸商业和文旅资源隔江相望,缺少直接联动。
![]()
△图源:广州荔湾发布
但是跨江缆车的出现,相当于在两岸之间架起一条“桥梁”:
在万象城血拼的买家,坐缆车几分钟就能到沙面喝下午茶;逛完永庆坊的游客,坐缆车直达万象城买买买,商业客流和文旅人流通过缆车实现“双向奔赴”。
加上水上巴士,以及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这种“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让白鹅潭商圈的辐射范围直接翻倍。

更重要的是,万象城本身就是流量中心:约18.6万㎡的高端商业,由全球知名事务所KPF设计,还自带2万㎡滨江公园,明年五一开业后大概率成为广州新的“重奢消费地标”。
加上旁边的太古里预计2027年分阶段落成,未来白鹅潭将集齐“万象城+太古里”两大顶流商业。
商业+文旅+景观,让白鹅潭不只属于荔湾,而是全广州、甚至大湾区的“滨水消费新中心”。
更重要的是,商圈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气,还有更大的意义。
首先,交通升级让白鹅潭与全城连接更紧密;
地铁11号线环线的开通,直接串联白鹅潭、琶洲、金融城;水上巴士和缆车提升区域通达性,住在荔湾老城区的居民,去万象城逛街、沙面游玩更方便了。
其次,商圈发展会带动区域配套升级;
除了万象城、太古里的商业,沙面的智能停车场、白鹅潭艺术中心等公共设施,将补齐区域配套的不足。
![]()
03
其实广州这两年的城市发展,有点像“东西对弈”。
东边金融城、琶洲猛砸基建,西边白鹅潭则走了条“文化+商业+生态”的差异化路线。
沙面的水巴和白鹅潭的跨江缆车,看似是小规划,实则打开了不一样的局面,其用文旅体验激活历史街区,用立体交通串联商业地标,用顶级配套吸引高端人群。
这种老城区新玩法,让白鹅潭既有荔湾的烟火气,又有世界级商圈的国际范。
以前提到白鹅潭,总有人觉得“规划多、落地慢”,但现在我们会发现:万象城已经开始初具雏形,缆车的预留位置清晰可见,沙面水巴即将上线。
![]()
△底图来源@小红书momo
这些实实在在的动作,让白鹅潭的规划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步步走向现实。
对于广州来说,白鹅潭的意义不仅是多了个商圈,而是老城区的升级蜕变;对于购房者来说,这里既有老城的温度,又有新城的想象,或许正是下一个“价值洼地”。
总而言之,沙面增设水上巴士和万象城拟建跨江缆车等规划,是白鹅潭商圈发展的重要机遇。
白鹅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