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发投入上,腾讯自2018年至今研发投入达3000多亿元,获全球专利授权3.3万件,申请总数超过8万件,位列全球第二。
AI时代,在已识别的五种关键 GenAI 模型所涉及的专利申请量排名中,腾讯控股以2074件的数量居于全球企业首位。[21]
那么,“腾讯式创新”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回到1998年的腾讯起步期,看看他们是以何种形式的创新立足的。
其中,最典型的又是QQ创新故事。QQ(前身QICQ)的原型是3位以色列青年人发明的一款交流软件ICQ,互动性远高于当时的BBS及电子邮件。在腾讯进入前,ICQ早已成熟、并进入了中国市场,市场上已经同时有了3款其他企业的汉化版ICQ。
在当时腾讯内部的激烈争论中,马化腾却提出了一个与技术无关的、很古怪的问题:“我们的用户会在哪里上网?”
他说这话的背景是:1998年,美国个人电脑已经普及,而当时中国的个人电脑普及率尚不足1%,年轻人都在网吧上电脑。而按照ICQ原设计,用户交流的内容都是储存在个人电脑上,对中国网民来说,在网吧换一台电脑原来的内容就消失了——马化腾看到了其他3家汉化厂家都没有看到的关键问题,由此而来的创新就是后来被称为“天才式”的QQ创新。
这种创新思维,我们可以称之为是从“生活”观察入手、从社会生活方式进化的过程中,发掘创新的原点。当然,腾讯的另一侧面,其理工科技术基因的背景,更是广为人知的。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腾讯式创新”具有综合生活、技术(生活进化逻辑、技术进化逻辑)二个维度的突出特点。
即便在世界范围内,如在mag7中,“重需求的微软式创新”与“重技术的谷歌式创新”就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创新逻辑。反之,许多中国大厂,与腾讯一样,多采取对这2类逻辑的综合。
因此说,技术+生活方式二维思考方式,对理解腾讯创新有极大的帮助。如腾讯著名的“千百十法则”——要求每个产品经理每周至少看1000个帖子、100篇博客、做10个用户调查,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是这种“生活维度”的进一步放大、具体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