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全国2400家建筑企业消失,平均每天6家退场。曾经塔吊林立的工地渐次沉寂,行业正经历最冷寒冬。各位干工程的朋友,今年开工是不是感觉特别难?以前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场景少了,很多老板都在唉声叹气。2025 年的建筑行业,真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行现在到底啥情况。
一、市场规模锐减
这两年房地产市场的颓势,直接把建筑行业拖进了“寒冬”。2024 年的数据一出来,好多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房地产开发投资直接降了 10.6%,新开工的房子面积暴跌 23%,就连盖好能交付的房子面积都降了 27.7%。这三大核心指标,齐刷刷创下历史新低,相当于整个行业的 “饭碗” 一下子小了快四分之一。
恒大爆雷这事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某排名前十的房企,现在停工的项目占了快40%,直接连累了 500 多家下游的中小建筑企业。有个中部建筑公司的老板跟我吐槽:“2024 年干完的活,工程款只拿到 40%,剩下的要么拿商票抵,要么就拖着不给,商票逾期的金额占了应收款的 28%,等于每 100 块工程款,就有近 30 块不知道啥时候能拿到手,搞不好还打水漂!”
土地市场也是冰火两重天。一线城市的土地溢价率低得可怜,只有3.2%;西安、成都这些以前的热门城市,土地成交规模也降了 6% - 8%;像徐州、南通这些三线城市,降幅直接超过 30%。全国 300 个城市加起来,2024 年土地成交的建筑面积,比 2020 年高峰的时候少了整整 62%。现在房子不好卖,开发商拿地也更谨慎了,行业彻底进入了 “以销定产” 的存量竞争时代,新开工的项目比以前少了 40%,很多企业都面临 “没活干” 的尴尬局面。
![]()
二、头部镇痛,中小企濒危
别以为大企业就好过,行业龙头也在勒紧裤腰带。中国建筑 2024 年的利润总额降了 13.9%,房地产板块的毛利率从 2019 年的高点直接跌了 35%,现在只有 17.3%。上海建工、北京城建这些区域龙头,为了找活干,省外业务占比都超过了 60%,天天全国各地跑项目。
中小建筑企业就更惨了。合肥建工、南通六建这些老牌企业,说倒就倒,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2024 年,全国注销、吊销的建筑企业超过 3 万家,占整个行业的 12%,相当于每 100 家企业,就有 12 家撑不下去了。
现金流问题更是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前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 98 天,到 2024 年,直接延长到 140 天,平均坏账率涨到了 8.7%。有个华东的中型建筑企业,账面上 “应收账款 + 应收票据” 占了流动资产的 68%,但手里的现金只够撑 3 个月。虽说地方政府发了 4.4 万亿专项债,但这些钱大多用来保交楼、还旧债了,真正能落到中小建筑企业手里的,连 5% 都不到。
![]()
三、转型成本高
1. 绿色建筑强制化催生 “阵痛期”
现在政策对绿色建筑抓得特别严,重庆、广西等12 个省份明确要求,2025 年所有新建建筑必须达到绿色标准,星级高的项目,70% 的建材都得是绿色建材。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中小企业苦不堪言。鄂尔多斯有个商业项目,花了 500 万装光伏一体化系统,结果一年就发 1.2 万度电,成本回收得 15 年。关键全国能拿到绿色建筑补贴的项目,连 15% 都不到,很多企业根本不敢轻易尝试。
2. 智能建造形成 “技术鸿沟”
中建海龙的装配式技术确实牛,能把工期缩短 80%,但一条生产线设备投入就要 1.2 亿,这哪是中小建筑企业能玩得起的?现在全国只有 15% 的头部企业能用 BIM 技术全流程干活,70% 的中小建筑企业还在用 CAD 画图,跟十年前没啥区别。山东、广东搞智能建造试点,听起来挺好,但中小企业遇到一堆难题:技术人才缺口 40%,软件采购成本占年利润 12%,而且各地标准还不统一,投了钱可能还得再投,简直是进退两难。
3. 劳动力断层加剧用工荒
现在建筑工人的年龄结构,真的让人愁得慌。平均年龄 47 岁,50 岁以上的占了 42%,90 后年轻人干这行的连 8% 都不到。大竹县有个建筑公司,好不容易接了 3 个总造价 5000 万的项目,结果招不到年轻工人,只能眼巴巴放弃。北京、上海这些地方还限制 60 岁以上工人进工地,这下全国建筑用工缺口直接扩大到 300 万人。现在木工、钢筋工一天工资都突破 400 元了,比 2020 年涨了 60%,人力成本在项目总成本里的占比,从 25% 涨到了 38%,老板们直呼 “受不了”!
![]()
四、区域突围与海外试水
1. 城市更新成为 “救命稻草”
一线城市现在都在搞城市更新,这成了很多企业的新出路。上海锦沧文华广场改造,把 30 层酒店改成 21 层写字楼,层高从 3.2 米提到 4.5 米,成本花了 18 亿,是原造价的 3 倍,但改造后出租率达到 95%,确实很诱人。济南、西安推出 “城市更新评定分离” 招标,2024 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数量涨了 55%,不少地方中小建筑企业就靠这个 “续命”。
2. 省外市场呈现 “冰火两重天”
因为本地没活干,很多企业开始往外省跑。安庆大观区的建筑企业,2025 年一季度省外产值暴涨 145.9%,有的企业省外业务占比直接到了 100%。但出省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个湖北企业在东北接了个项目,结果甲方资金链断了,3000 万工程款打了水漂,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维权维了整整 2 年,真是有苦说不出。
3. 海外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基建需求挺旺盛,2024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快 2 万亿。中建一局在伊拉克中标光伏电站,中国能建在阿尔及利亚签了大燃气电站项目。但海外工程也不好干,平均利润率只有 6.5%,比国内低不少。陕建股份在沙特接了个 11.47 亿的别墅项目,因为劳工签证、材料通关等问题,工期延误了 180 天,再加上汇率波动,额外损失了 500 万美元,真是 “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五、数据总结
咱再用几组数据总结一下,这些数字真的很扎心:
资金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多了 42 天,坏账率 8.7%,企业一年的资金成本平均涨了 2.3 个百分点,相当于利润又被啃掉一块。
技术投入: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 3.2%,中小公司不到 0.5%,这技术差距越拉越大,以后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用工结构:50 岁以上工人占 42%,年轻工人缺口 300 万,人力成本每年涨 22%,以后活还怎么干?
政策效能: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才 37 个,绿色建筑补贴覆盖率 12.7%,政策红利看着挺美,真正能拿到手的没多少。
来源:行业政策资讯
添加小编微信可进行业交流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