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多雨,湿邪易侵袭人体困脾,常表现为身体疲劳、四肢困倦、食欲不振、头昏脑胀、大便黏腻等。芳华未来推荐 6 个健脾化湿的穴位。
一、中脘穴
【位置】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
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主治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脾胃湿困症状。
【按摩手法】
洗净双手,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着力于中脘穴,力度适中,由轻渐重,按顺时针方向环形揉动。每次揉动1-2分钟,频率约每分钟60-80次。这种方法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腹胀、食积等不适。
二、丰隆穴
【位置】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功效】
祛湿要穴,能有效化解痰湿,主治肢体困重、水肿等湿浊内停症状。
【按摩手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穴位,中指用力,先按后揉,垂直向下按压至一定深度后使用揉法,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结束时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后重复动作。
三、解溪穴
【位置】
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
之间。
【功效】
祛痰除湿,尤擅解除下肢水肿,主治足踝肿胀、下肢沉重等症。
【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指尖或指腹按揉该穴3~5分钟左右,注意按摩力度适中、均匀,逐渐由轻到重,以局部酸胀微痛为宜。
四、足三里穴
【位置】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
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健脾和胃,祛湿化痰、补中益气的作用。
【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 5~10 分钟,每分钟按压 15~20 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五、阴陵泉穴
【位置】
在小腿内侧,由胫骨内侧髂下缘与胫骨内侧缘形成的凹陷中。
【功效】
健脾祛湿,改善因湿浊困脾引起的肢体困重、水肿、大便黏腻。
【按摩手法】
可用拇指指腹环形按压,每次按压持续3-5秒,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摩3-5分钟。在按摩时,可配合足三里穴,增强健脾利湿的效果。
六、承山穴
【位置】
小腿后侧,腓肠肌肌腹下凹陷处(踮脚尖时肌肉最突出处下方)。
【功效】
祛湿利水、舒筋活络,缓解小腿沉重、水肿、湿气导致的疲劳。
【按摩手法】
用拇指指腹点揉承山穴。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承山穴交替点揉。
以上就是健脾化湿的6个穴位,你还知道有哪些穴位吗?欢迎评论区告诉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