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这片土地上,中日韩三国各自孕育出了不少极具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它们的发展历程各具特色。
日本的三菱集团坐拥21万亿资产,业务范围涵盖重工、汽车等多个领域;而韩国的三星集团则以2.1万亿资产称霸电子芯片行业,不过围绕其财阀身份也存在不少争议。
相比之下,中国有一家从清朝末年一路走来的企业,最初从航运起步,如今已成长为全球基建领域的巨头,总资产更是超过了11.68万亿元!
这家中国顶尖财团究竟是谁?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呢?
日本三菱:军工巨擘的百年传奇
提到三菱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汽车、电梯或者空调,但实际上,这个日本企业巨头的真实面貌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故事要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当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风起云涌之际,岩崎弥太郎毅然变卖祖业,投身商海。
一般来说,创业初期做些小生意慢慢积累是常理,但岩崎弥太郎却独具慧眼——他盯上了政府的军事订单。
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打着“保护侨民”的幌子进行侵略,岩崎弥太郎当机立断,将自家商船全部投入军事运输。
凭借这一举动,三菱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与日本政府建立了深厚联系,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
尝到甜头后的三菱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便一路借助战争的东风狂飙突进。
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这些对近代东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三菱均未缺席。
当其他企业还在绞尽脑汁生产日常用品时,三菱早已垄断了军工生产。
到了二战时期,三菱更是肆意扩张,日本臭名昭著的零式战斗机便是三菱重工的“杰作”。
这些战斗机被日军用于偷袭珍珠港、轰炸东南亚等地,犯下累累罪行,背后无不闪现着三菱的身影。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遭到制裁,三菱一度元气大伤。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年之后,它竟又借一场战争重振旗鼓。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作为参战方急需在亚洲寻找“后勤基地”,日本自然成为首选。
美国的“特需采购”订单如同雪花般纷至沓来,三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通过为美军提供各类物资和装备,三菱不仅偿还了债务,还成功盘活了生产线,实现了灾后重生。
如今,三菱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只需一个数据便可说明:三菱集团总资产超过21万亿日元,堪称商业巨无霸。
其核心业务三菱重工更是日本军工领域的领军者。
日本自卫队三分之一的军舰、半数潜艇均由三菱重工打造。
仅军工订单一项,每年就能为三菱带来上百亿美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三菱与日本政界的联系也极为紧密,许多政客背后都有三菱的支持,因此有人将其称为“国策企业”。
简而言之,它与日本政府深度绑定,众多政策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从依靠战争起家,到成为左右日本军事力量的巨头,三菱这百余年的历史正是日本近代军事扩张与经济发展交织的缩影。
韩国三星:芯片帝国的财阀迷思
在韩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韩国人一生无法摆脱三件事:死亡、税收,以及三星。”
乍一听像是玩笑话,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三星这个财阀巨头超乎寻常的影响力。
或许你只认为三星是个卖手机、电视的品牌,但实际上远远不止如此……
谁能想到,如今举足轻重的三星,当初竟是从一家不起眼的小米店发展而来。
上世纪30年代,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韩国,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于大邱开设了一家小粮行,主要从事大米、水果等贸易。
真正让三星实现质变的契机,则是朝鲜战争。
当时美军驻扎韩国,军服订单源源不断,李秉喆抓住机会,果断从米商转型为服装厂老板,靠给美军制作军服赚取了第一桶金。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70年代全球半导体产业刚刚兴起,李秉喆大胆决策——投入相当于今天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建设工厂、引进人才。
前三年,三星半导体亏损严重,10亿美元的投资几乎打了水漂。
换成其他企业,恐怕早就认命放弃,但三星却咬牙坚持,到了80年代,一举逆袭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黑马”。
现在的三星到底有多牛?简单来说,其总资产超过2.16万亿美元,占韩国全国GDP的20%。
而且三星的业务范围极其广泛,从手机芯片到军舰潜艇,从酒店到娱乐公司,几乎涵盖了韩国人的整个生活。
在全球市场中,三星同样表现强势。
就拿芯片来说,全球40%的内存芯片市场份额牢牢掌握在三星手中。
欧盟对其垄断行为不满,多次开出巨额罚单,最高一次罚款高达10亿欧元。
但对于三星而言,这些罚款不过是九牛一毛,交完钱后依然我行我素。
有人评价三星是在搞“芯片殖民”,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将竞争对手死死压制。
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夸张,三星在芯片行业的强大实力确实令许多国家既羡慕又头疼。
中国招商局:红色资本的全球布局
在中国,有这样一家企业,它诞生于晚清,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仍蓬勃发展,总资产超过13.6万亿元,甚至超过了日本三菱和韩国三星的总和。
它就是中国招商局,一个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红色资本”巨头。
1872年,李鸿章向朝廷上书创办了招商局。
随后,它迅速组建起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商船队,并成功并购了当时称霸中国江海的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迫使英国轮船公司与其签订平等协议。
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更是义无反顾地沉船阻敌,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抗战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招商局成为了连接香港与世界的桥梁。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大地,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型工业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应运而生。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这里传播开来,响彻大江南北,蛇口也因此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先锋。
如今的招商局,其版图之广令人惊叹。
它掌控着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金融巨头,你日常使用的银行卡或购买的保险可能都与招商局息息相关。
此外,它还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油轮船队,在海上运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基建项目背后,也有招商局的身影,称其为“基建狂魔”的得力助手毫不为过。
招商局今日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它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场活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职业经理人制度打破了铁饭碗的传统,让有能力的人得以施展才华。
尽管身为央企,但它却没有那些财阀的弊病,反而被誉为“国企改革教科书”,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典范。
展望未来,招商局更是雄心勃勃。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它已经在全球150个国家进行了战略布局。
从港口到物流,从金融到园区开发,招商局的业务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
相较于日韩财阀,招商局拥有更强大的支持和更广阔的前景,说它是日韩财阀的终极挑战者一点也不为过。
从晚清走来,经历百年沧桑,招商局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步前行。
它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
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招商局正以独特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参考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