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已进入新药审批!中国科学家用稻米“造血”,血荒成为过去式?

0
分享至

你听说过大米能"造血"吗?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一项重大科技突破。

4月6日,一家武汉生物制药公司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实现了"稻米造血"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这项看似"天方夜谭"的技术正在变为现实。

他们利用稻米作为生产载体,成功制造出了人血清白蛋白,不仅安全环保,而且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潜力。目前,这项技术已完成三期临床实验,进入新药审批流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稻米怎么就能"造血"了?真的有用吗?安全可靠吗?



"稻米造血"如何实现?

首先,我们得澄清一点,"稻米造血"并不是真的让稻米产生血液,而是利用转基因水稻作为"工厂",生产人血清白蛋白(HSA)这种重要的血液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蛋白的50%-60%,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当我们遭遇严重烧伤、大手术或肝硬化等疾病时,体内的白蛋白水平会急剧下降,这时就需要注射人血清白蛋白来维持生命体征。



传统上,人血清白蛋白主要从人血浆中提取。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有人捐献血液,然后从中分离出白蛋白。这种方式不仅依赖于血源,产量有限,而且还存在潜在的病毒感染风险。

这就是武汉科学家们的创新所在。他们选择了稻米作为生产载体,为什么是稻米呢?这可不是随便选的。



首先,水稻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技术成熟,产量高,成本低;其次,稻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备生产蛋白质的"基础设施";再者,稻米的生产过程相对封闭,污染风险小;最重要的是,水稻的基因组已经被完全测序,便于进行基因工程操作。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科学家们将编码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导入水稻的基因组中,然后让这些经过改造的水稻正常生长。当水稻结出稻谷后,这些人血清白蛋白就会在稻米中积累。接下来,科学家只需要从这些特殊的稻米中提取并纯化出人血清白蛋白,就能得到与人体内几乎相同的蛋白质产品。



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充满了技术挑战。首先是如何确保转入的基因能在水稻中稳定表达;其次是如何让产生的人血清白蛋白具有正确的结构和功能;再者是如何高效地从稻米中提取和纯化这些蛋白质。这些都是"稻米造血"技术需要克服的难题。

武汉的科学家团队经过多年攻关,终于解决了这些难题。他们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折叠控制、大规模提取纯化等环节,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成功转化。



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只能依靠人血提取白蛋白,而是可以利用稻田这个巨大的"蛋白质工厂"来满足医疗需求。

血液缺口的"救星"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们真的需要这种技术吗?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血液制品供应不足问题。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对人血清白蛋白的需求量约为400-500吨,而国内自给率不足40%,大部分依赖进口。这种依赖进口的状况不仅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更在面对全球突发事件(比如新冠疫情)时容易出现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与传统提取方式相比,"稻米造血"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安全性更高,由于不使用人血源,避免了血源性病毒感染的风险;其次是产量可控,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稻田,就能生产出足够的人血清白蛋白;再者是成本更低,初步估算,通过"稻米造血"技术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成本可能只有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最后是环境友好,整个生产过程基本符合绿色生产的理念。



目前,武汉团队已经建成了年产100万支注射液的智能工厂,正在建设年产1200万支注射液的规模化生产基地。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稻米造血"技术将能够为中国提供大量的人血清白蛋白,极大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

但是,规模化生产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首先是如何确保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水稻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次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蛋白质在稻米中的表达水平;再者是如何优化提取纯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其实国际上早有类似尝试。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也曾尝试利用植物生产蛋白质药物,但在产业化方面进展不大。中国科学家的创新在于,他们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还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这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都是一个重要突破。

"稻米造血"真的可靠吗?

那么,"稻米造血"技术是否真的安全可靠呢?这可能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根据武汉团队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通过"稻米造血"技术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人体内的白蛋白几乎相同,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验证。



目前,相关产品已完成三期临床实验,正在走新药审批流程,这意味着它已经通过了严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但要说这项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距离全面商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首先是监管审批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技术产品,"稻米造血"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需要通过严格的药品审批程序。



虽然已经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但从审批到最终获准上市可能还需要1-2年的时间。这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包括补充试验要求、生产工艺验证等。

其次是公众接受度的问题。由于涉及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引发一些公众的担忧和质疑。尽管科学数据表明这种方式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是安全的,但消除公众的顾虑需要大量的科普工作和透明的信息公开。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沟通问题。



再者是生产规模扩大的技术挑战。从年产100万支到1200万支,再到未来可能的更大规模,每一步扩大都会带来新的技术问题。比如,如何保证大规模种植中转基因水稻的基因表达稳定性?如何防止转基因水稻与普通水稻的混杂?如何优化大规模提取和纯化工艺?这些都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完善。

此外,"稻米造血"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生产人血清白蛋白。这种植物生物反应器的概念,有望拓展到其他医用蛋白质的生产。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稻米"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因子等各种治疗用蛋白质,为医药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总的来说,"稻米造血"技术的突破,是中国生物制造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解决全球性的医药产品供应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全球生物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样的原创性突破尤为可贵。

从"稻米造血"到未来可能的更多生物技术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生物制造业将继续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健康挑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入一线、抽查暗访!6省份已迎来执法检查组

深入一线、抽查暗访!6省份已迎来执法检查组

政知新媒体
2025-09-19 22:15:50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8 16:27:41
马杜埃凯展现双边能力,一项数据领跑阿森纳,可当英格兰秘密武器

马杜埃凯展现双边能力,一项数据领跑阿森纳,可当英格兰秘密武器

臻体育
2025-09-20 00:00:43
为什么女人偷情发生关系的地点,反而会选择在人多的地方?

为什么女人偷情发生关系的地点,反而会选择在人多的地方?

思絮
2025-08-25 08:45:12
专家解读“小学春秋假”:每年或新增消费5000亿—8000亿元

专家解读“小学春秋假”:每年或新增消费5000亿—8000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13:53:23
iPhone 17全网最强评测:性能与散热均惊艳,这点不如Pro

iPhone 17全网最强评测:性能与散热均惊艳,这点不如Pro

雷科技
2025-09-19 22:50:09
落选大名单,全红婵本人发声,官宣决定,中国跳水队批准

落选大名单,全红婵本人发声,官宣决定,中国跳水队批准

懂球社
2025-07-09 00:09:09
马斯克畅想:如果我们走出地球,可能会发现大批灭绝的文明!网友:先把地球上的烂摊子收拾好

马斯克畅想:如果我们走出地球,可能会发现大批灭绝的文明!网友:先把地球上的烂摊子收拾好

大白聊IT
2025-09-18 16:50:15
人口学家梁建章警告:如果不尽早干预,40年后印度人口将是中国3倍

人口学家梁建章警告:如果不尽早干预,40年后印度人口将是中国3倍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5 09:41:04
中吉乌铁路,给了中欧班列更多可能?早开通20年也就没波兰啥事了

中吉乌铁路,给了中欧班列更多可能?早开通20年也就没波兰啥事了

历史摆渡
2025-09-19 22:30:02
上海生育率跌破东京,两对夫妻生不出1个娃?小学要成片消失?

上海生育率跌破东京,两对夫妻生不出1个娃?小学要成片消失?

二大爷观世界
2025-09-19 12:38:54
实探:香港65公斤黄金劫案打金工场日常紧闭大门 警方:16人控制现场、1人转运黄金,可能涉及商业纠纷

实探:香港65公斤黄金劫案打金工场日常紧闭大门 警方:16人控制现场、1人转运黄金,可能涉及商业纠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21:27:04
2场丢9球!三镇2-5河南队近11轮仅1胜 阿奇姆彭2射1传卢永涛双响

2场丢9球!三镇2-5河南队近11轮仅1胜 阿奇姆彭2射1传卢永涛双响

直播吧
2025-09-19 22:03:26
原来他早已逝世,一天吃几十片止痛药当饭吃,去世半年公众才知道

原来他早已逝世,一天吃几十片止痛药当饭吃,去世半年公众才知道

晓焎科普
2025-09-18 23:14:33
随着国足选帅进入到最后一天,4位候选者当选概率如下!

随着国足选帅进入到最后一天,4位候选者当选概率如下!

田先生篮球
2025-09-19 21:42:19
上海人的十大怪规矩!外地人看了“直呼离谱”!

上海人的十大怪规矩!外地人看了“直呼离谱”!

今日搞笑分享
2025-09-19 02:27:45
一声巨响,胡塞用导弹证实,卡塔尔被炸是沙特不开火,美军不拦截

一声巨响,胡塞用导弹证实,卡塔尔被炸是沙特不开火,美军不拦截

优趣纪史记
2025-09-15 20:40:13
仅播4集,收视直逼第一,央视这回又抓到王炸了!

仅播4集,收视直逼第一,央视这回又抓到王炸了!

蓝莓影视推荐
2025-09-18 13:50:36
葡媒:穆里尼奥保留了前任拉热教练组里的两名成员

葡媒:穆里尼奥保留了前任拉热教练组里的两名成员

懂球帝
2025-09-19 10:58:11
明星卸妆后,把人看得一愣一愣的!曾黎和闫妮就像村里老阿姨似的

明星卸妆后,把人看得一愣一愣的!曾黎和闫妮就像村里老阿姨似的

黄小仙的搞笑视频
2025-09-19 18:24:07
2025-09-20 02:03:00
百科密码 incentive-icons
百科密码
专注趣味科普人文百科。
2403文章数 54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房产
游戏
公开课

教育要闻

外国新闻史重点背诵清单。

数码要闻

格力朱磊: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魔兽世界:封号潮持续,超3万账号被封禁,玩家却开始吐槽了起来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