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渐远,浅夏初至。“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上音迎来一场充满欢乐与温馨的活动,由“叠艺”组合携手众多教职工子女共同演绎了一场钢琴二重奏盛宴,让孩子们在音乐和亲情的滋养中感受成长的快乐与生活的美好,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报名参与。
音乐会以“盲盒”曲目揭开序幕——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在钢琴二重奏的改编之下幻化成轻盈的舞会剪影,流淌出舞池里的流金岁月。两位老师圆满开幕后,舞台留给了孩子们尽情享受。
5岁的陈若严在父母的同台演奏下,以稚嫩的指尖奏出《伦敦德里小调》,其中忧伤却作晨露般清透,童真的演绎赋予其新的注解,一家人共同演奏的幸福洋溢不可言说。
孩子们虽然年龄都还小,但灵感激情不少。16岁的王景行将自己改编的《玉盘》带上舞台,与5岁的妹妹王澜霏同奏。“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难道不是对童心最好的诠释吗?谭淇尹以“玉盘滚珠”为灵感的原创旋律,在兄妹俩的演绎下玲珑剔透地重现了白居易笔下“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画意境,将古典诗词意象转化为钢琴语汇,奏出了生动的文脉延续。
《郊外去》与《土耳其进行曲》的并置,堪称神来之笔。6岁的陆奕心奏出《郊外去》的活泼音符,和爸爸一起将丁善德笔下中国孩童郊游的欢快图景徐徐展开,与贝多芬异域风情的进行曲形成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捉迷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中式童趣与西式古典情怀,激荡出纯粹无瑕的音乐火花。
11岁的戴言之和7岁的高智宸带来了由戴言之爸爸戴维一改编的《Yoyo ragtime》,以“悠悠球”为灵感。切分节奏模拟悠悠球的起伏,爵士元素与童真趣味融合,展现多元音乐风格的魅力。
8岁的印乐跃和妈妈倾情演绎了《A大调奏鸣曲》与《看戏》,带给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无穷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赵澍砚与赵天墨共同演奏的《春节序曲》与《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则将中西节庆的热烈推向高潮。如陕北秧歌的锣鼓声在琴键上敲响,仿佛能看见黄土高原上舞动的红绸,紧接着充满吉卜赛元素的奔放旋律喷薄而出,恰似多瑙河畔燃起的篝火。无论是东方的团圆喜悦,还是西方的自由狂欢,对生命热烈的歌颂,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原乡。
10岁的王思雅和妈妈演绎《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回旋曲“活泼的快板” - 选自 <青春之乐> Op.163,No.1》,勾起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经典儿歌,迪阿贝利的《青春之乐》组曲专为青少年创作,充满活力,小朋友的演奏展现满面扑来的儿童朝气。两首作品串联起童年回 忆与成长的活力,旋律中流淌着永不褪色的纯真。
11 岁的顾云铎和妈妈给大家带来《安妮特拉舞曲》《在妖王的宫殿中》(选自《皮尔金特》组曲 I,OP.46)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诗剧《皮尔金特》创作的配乐,描绘主人公的奇幻冒险。《安妮特拉舞曲》展现阿拉伯公主的优雅,《在妖王的宫殿中》充满神秘与紧张感。两位演奏者的默契配合如同戏剧中的角色对话,引领听众沉浸式体验童话中的善恶交锋。
音乐会进入尾声,叠艺精心准备的“彩蛋”返场曲目——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在八手联弹中震撼登场,由赵澍砚、赵天墨两位“小音符”与叠艺两位老师演奏。八手翻飞默契协作,民间舞曲的奔放与故土旋律的深沉如江河汇流,共同掀起德沃夏克独特的澎湃浪潮。钢琴艺术不仅仅是独奏者的舞台,更是协作共生的艺术,四双手在琴键上的相遇,不仅是技巧的叠加,更是灵魂的共振,是艺术精神在代际间奔涌不息的浪潮。
“小音符”们的童真为经典注入新鲜血液,演奏家的积淀为音乐奠定基石,恰似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时光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小音符们表演圆满落幕,上海市教委妇工委副主任张芳,上音工会常务副主席、妇委会主任、音乐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小诺为孩子们赠送了精心准备的六一礼物,并向小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节日祝福。此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工会、妇委会主办,叠艺组合策划担任艺术指导,旨在为学校教职工子女搭建一个融趣味和传统、充满爱与温暖的平台。难忘的儿童节亲子音乐会丰富了教职工家庭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教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供稿:工会、妇委会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