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第3576期
12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一顶四舍五入的地主帽 三代人的悲歌
作者| 李英健写于京华静居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甘肃庆阳人平弟。平弟的祖父生活在庆阳乡下,世代靠种地务农为生。因勤劳朴实,持家有方,在那一带属于日子过得很殷实的人家。
解放初期,当地搞土改。上级给当地土改工作队下了,要完成划一个地主成分指标的任务。土改工作队,认真调查了解,发现按相关政策,当地的富户没有一户能够划成地主成分的。
土改工作队,真是犯难了,怎样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呢?经过土改工作队员们的集思广益,土改工作队领导们的昼思夜想。逐渐把目标集中在当地的富户,平弟祖父身上。于是多次开会动员,想办法要把平弟祖父划为地主成分。
工作队对平弟祖父讲,按你家现有土地情况,可以划为富农成分。富农和地主成分都属于剥削阶级,也是对立阶级。给你划个半个地主成分,你就是半个剥削阶级,另一半不是剥削阶级。比划富农,成为整个剥削阶级强。
在工作队反复说服动员下,平弟祖父也觉得,划半个地主成分,比划整个富农强,毕竟只是半个剥削阶级。为了自己是半个剥削阶级,也为了工作队完成工作指标,老人家就应允了。土改工作队,用基层智慧和发明,终于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标。
当地土改结束后,土改工作队将给平弟祖父划为半个地主成分的材料,与当地全部划完成分的材料,一并报上级批复。
上级领导说,土改划成分的文件中,没有半个地主的成分划分。于是将半个地主成分,四舍五入晋升为地主成分。
土改工作队的基层智慧和发明没有被上级认可,平弟祖父的成分就这样稀里糊涂,由半个地主,晋升为地主成分。
在之后的岁月里,平弟祖父和后面三代人,只能顶着地主成分的帽子。子孙后代,在填表时也只能填上地主成分。
每到政治运动来时,都是如实得到地主成分的政治待遇。至于半个地主成分,只不过是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时政治运动来临时,也有人考虑到老人家被错划为半个地主,批斗时,手下也会留点情面。
平弟的父亲小时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该考中学时,学校认为是地主的儿子,还上什么中学。只能放弃学业,回乡务农。
好在,平弟的父亲一直在劳作之余,读书自学。又能写擅画,文革后期被借到县里搞宣传。
1977年恢复高考,已不准用成分限制考生报考。只是平弟父亲想自己没读过中学,怎么敢去考大学。
当77年考题公布后,平弟父亲看过后,觉得就这难度的考题,他也能考。于是,集中精力复习准备。
1978年参加高考,想到已结婚生子,年龄偏大,又没上过中学,只报了庆阳师专。
没想到,一发榜,竞以庆阳市高考第四名的成绩,被地处兰州的重点大学,西北师大中文系破格录取。
毕业时,因学习成绩优秀。兰州已有好单位,主动要留他在兰州工作。可这位半个地主阶级的孝子,因当时半个地主父亲身体不好。主动提出放弃兰州的工作,回庆阳市中学教书,便于照顾半个地主的老父亲。
真是阶级感情深!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做为半个地主的孙子平弟,自幼聪慧,读书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高考物理满分成绩考入北方工业大学。
平弟的女儿也是聪明好学,现在庆阳的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就学。将来的目标是,能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
结语
这顶“四舍五入”的地主帽,承载了三代人的荒诞悲歌。“四舍五入”的荒谬逻辑横空出世,硬生生将平弟的祖父拔高为“完整地主”。
这顶帽子,就此扣在三代人头上,摘不下来,甩不掉。
这帽子有多重?
每逢政治运动,它化作批斗的靶子、羞辱的道具,沉甸甸压碎无数人的尊严。
它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冷酷与荒诞:政策的高压、指标的荒谬、基层的“灵活操作”,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普通人推向命运的深渊。
可叹又可敬的是,平弟一家以三代人的顽强,书写了抗争与希望的微光。
这幅讽刺画卷警醒世人:时代的错误能轻易碾碎个人,但人性的坚韧,总能在废墟中绽放出不屈的花朵。
李英健其它作品链接
近期发表
汇编 ↓↓↓ 百篇一网打尽
【行走如歌】100个国家·1000座城市
【带你深度游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