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除渣及电镀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封装后期的精修与功能提升工序,主要目的是:
清除塑封残渣:防止残胶干扰后续引线功能和贴装可靠性。
引线电镀保护层:增强引脚抗腐蚀性、可焊性,适应表面贴装(SMT)制程。
符合环保与RoHS要求:采用无铅纯锡电镀,避免铅污染。
通俗来说:
“除渣”是清洁整理;“电镀”是穿上防护衣,准备上战场(贴片焊接)用的。二、整个工艺分为哪几步? 第一阶段:除渣(Deflash)
塑封完成后,模具闭合处或芯片边缘容易形成多余塑封料残渣(毛边),若不去除,会:
干扰电气连接区
引发焊接不良
增加贴片时机械干涉风险
使用250 kg/cm²的高压纯水喷头
对准封装表面及引线框架边缘进行全角度冲刷
喷头角度与路径编程:确保不遗漏残渣区域
水压稳定性:压力不足冲不干净,过高会损伤封装体或引线
过滤与回收:防止杂质反复污染
电镀是指在封装引线框架(通常是铜或铜合金)上,沉积一层金属锡(Sn),目的是提升其表面性能,包括:
抗氧化(裸铜极易氧化)
可焊性增强(利于SMT焊接)
环保合规(采用无铅工艺)
清除表面氧化层、油污、微尘
保证金属表面活性,为电解沉积做好基础
电镀液中含有锡离子
通电后,锡从阳极(锡球)释放,迁移并附着在引线框架(阴极)上
形成均匀的金属保护层
参数
标准值
控制意义
电镀厚度
约 10 μm
太薄影响焊接可靠性,太厚可能影响尺寸配合
电流密度
稳定设定(视设备)
影响镀层均匀性和附着力
镀液温度
通常25~40°C
温度过低反应慢,过高会造成镀层粗糙
电镀时间
依据厚度控制
配合流速、电流调节
搅拌与过滤
必须持续
保持镀液均匀、防止杂质沉积
四、环保与无铅要求
现代封装工艺必须满足RoHS、REACH等环保法规,故:
采用纯锡电镀
不使用含铅合金(如SnPb)
这种工艺称为无铅制程(Lead-Free Plating),在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已成为强制标准。
五、品质检验怎么做? ✅ 镀层检测
厚度测试:XRF(X射线荧光)、FIB截面分析
附着力测试:剪切/剥离实验
外观检查:是否有针孔、粗糙、剥落
高倍率显微检查边缘/焊盘区
外观标准符合IPC封装规范
问题
原因
对策
镀层不均匀
电流分布不良、电极位置不当
调整治具、电解参数
镀层脱落
表面清洁不足
强化前处理流程
高压水损坏封装
喷头过近/过压
优化水注角度与路径
毛边残留
喷射死角存在
增设多角度喷头或超声辅助
七、总结要点(工程师笔记版)
除渣是清洁,电镀是功能强化,两者缺一不可
除渣水压控制、无死角清洗是关键
电镀锡厚度精确控制在10μm左右,保障焊接品质与尺寸配合
整个电镀工艺需满足无铅环保标准
强烈建议设立完整的制程监控点(Process Control Points),确保长期稳定性
欢迎加入行业交流群,备注岗位+公司,请联系老虎说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