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那场贸易战,至今想来也依旧让人感慨。
这是一场明目张胆针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霸凌,好在中国扛住了压力,还从国外严防死守的困境中找到了自主发展的动力。
就在大家都以为研发芯片已经没有压力,中国已经迈向一个新台阶的时候,中科大的大佬又来给我们泼凉水了。
中科大研究生院的副院长朱士尧教授说,中国永远都没办法把光刻机给造出来。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朱士尧教授为什么会发表这样的言论?
2002年9月,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迎来了一个重大的突破。
龙芯一号正式上市,中国在此前几乎一片空白的芯片研发领域迈出了一大步。
越是小微精的技术产品,对一个国家的技术要求就越高。
在龙芯问世之前,中国的科学研发能力并不被其他国家所看好,甚至还有人断言,中国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让属于自己的芯片诞生。
22年前,龙芯打了他们的脸。
22年后的今天,华为等运用中国芯片的企业,再次将中国高新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可以说,芯片技术的未来是一片大好,无数中国人都对中国芯满怀期待。
然而,就在大家热情高涨的时候,中科大的高层朱士尧教授给以相当无情的态度,给人们来了一场当头棒喝,声称中国永远也不可能造出光刻机。
光刻机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外行其实并不太清楚。
大伙儿只知道,这个所谓的专家在贬低中国,用“永远不可能”的话语来给中国设限,这是大家不能接受的。
于是,网络平台上一时之间出现了很多攻击朱士尧的言论。
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攻击朱士尧毫不留情。
他们说:“现在的专家别的本事没有,只有说屁话最在行的。专家的话说十分,咱们普通老百姓听个一两分就够了。”
还有人说:“国家培养专家,就是把他们培养出来胡言乱语的。”
但也有人会发现,朱士尧这位专家和经常在各种公开平台大放厥词的伪专家们不同,他是真正的业内人士,也是很有发言权的大咖。
能够成为中科大的物理学教授,朱士尧靠的可不是一张嘴巴,而是实打实的学术能力。
他在量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方面有很多前瞻性的研究,并且发表过的论文也是可以直接用来当作参考文献的水平。
对于芯片,朱士尧也是关注多年。
他说过,中国要想自主研发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比爆炸一颗原子弹还困难。
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他是真的能明白芯片技术的人。
另外,除了学术领域的成就,朱士尧还在华为公司担任要职,而华为又是走在芯片技术开发前沿的企业。
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朱士尧所说的话,完全是从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存在贬低任何国家,也不存在夸夸其谈。
他丰富的经历和专业的判断,足以支撑他斩钉截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他的采访,我们能发现,抛开主观的色彩,他的话其实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首先我们得明白,掌握了芯片技术也不等于就能掌握光刻机的研制技术。
因为光刻机是比芯片更加复杂的东西,没有光刻机,就不会有芯片的出现。
光刻机具体的工作原理,咱们对物理学不太了解的人,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
简单地说,光刻机是精细化零部件和精密化技术结合起来的成果。
它对原材料、加工技术、组装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实践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某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光刻机都不可能正常工作。
这个道理就是我们在工厂中看到的机器一样,就算只有一颗螺丝钉发生移位,机器也会出现倾斜和难以发力之类的问题。
制造业的重要性,就体现在标准化和零误差上面。
普通的机器都有这么高水准的要求,更不用说光刻机这种直接对标核心技术的机器了。
正因为如此,有了中国芯这件事固然可以令中国人高兴,但危机意识还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至少到目前为止,光刻机对于中国科学家而言还是一个需要重点攻克的领域。
至于朱士尧说中国不肯定自己造出来,这也不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妄自菲薄。
因为他后面还有一句话,就算是高新技术水平比中国更高的美国,也造不出光刻机。
美国的芯片技术实力不用多说,还记得贸易战开打之前,中国有很多产品类企业都会向美国进口芯片。
说起来,特朗普打贸易战这一招,当真是损人不利己。
他以为自己断了中国人的后路,却没想到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其实是美国的芯片公司。
这些老板失去了中国庞大的市场,季度财务报表简直难看,恨不得跑到白宫哭天抢地骂特朗普是个祸害。
而中国反而是大受激励,你不卖芯片给我,没关系,那我自己想办法造出来就行了。
很显然,中国的芯片技术起步比美国要晚,而且发展的成熟程度也很难和美国相提并论。
他们的市场化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
因此,要说这个世界上谁最有可能单枪匹马把光刻机给造出来,那答案应该是美国吧。
但在朱士尧看来,这个宏大的目标,美国自己照样也完成不了。
如果拿中国和美国来作对比的话,那么中国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同样也是美国无法比拟的。
中国是响当当的世界制造业大国。
上到航空航天优质材料,下到小老百姓家里的一个电水壶,不同的工业产品,不同的零部件,基本上都能实现标准化的生产和组合。
而光刻机,偏偏又对制造业的要求非常高。
光刻机的结构太过复杂,每一处的电路板,每一个接口的大小,每一个细节的形状,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一个无法完成制造业上中下游全覆盖的国家,肯定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对光刻机零部件的生产组装。
哪怕美国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或者劳动力优势,他们也很难克服这个问题。
相比之下,唯一有可能克服这个问题的,大概也只有中国。
因此综合来看,中美两国其实各自都有短板。
当然,这也很正常,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尤其还是在光刻机这么复杂的命题上。
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说过木桶效应,影响一个木桶容量的根本因素,并不是这个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板子,而是最短的那块板子。
但如果两个或者很多个同样参差不齐的木桶能够进行组装,结合起来,说不定你的短处,恰好就可以由我的长处来覆盖,来弥补。
看到这里才明白,朱士尧教授话中的重点,其实根本就不是某一个国家,而是“独自”这个概念。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经济全球化自然是不用多说,政治文明和社会文化也在大范围内快速流动,闭门造车万万不可取。
在面对一些暂时超出能力的任务时,如果能够积极寻求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能够在合作伙伴中间取长补短,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看看2015年正式开启的“一带一路”,看看如今越发热闹的亚太经合组织,很多现象,都能完美地诠释这一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