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锯
春天到了。周末,看到小区里的几个小朋友互相追逐,兴奋的大呼小叫;原来他们在玩一种游戏。问了一下游戏名,才知道原来是个无名游戏,他们自己自创的玩法。规则特别简单,大人肯定不会有人玩,但孩子们就玩得不亦乐乎。
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何尝不是也非常简单?!于是,小酉就“聊发少年狂”,整理了一些儿时玩过的游戏,希望能唤起各位看官对孩提时光的美好记忆。
1、“斗拐”,也叫“撞拐”,南方称“斗鸡”
斗拐
斗拐
这是种一对一的“单挑”游戏,融体能、智慧、技艺和观赏性为一体。据说,游戏起源于5000年前、河北涿鹿一带的假面具舞蹈“蚩尤戏”。
游戏时,两个人都要金鸡独立,一只脚盘起来、用一只手抓住脚脖子;然后,把这只腿的膝盖当做顶撞对方的武器。男孩子们最爱玩这个游戏,一般都是在冬天玩。因为冬天穿着厚实的棉衣,可以减轻游戏时、因冲撞而带来的疼痛感。
2、拉大锯(筛锣锣)
拉大锯
拉大锯
这种游戏可以两个小孩玩,但更多是一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子玩,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安全。游戏时,两个人对面坐下、双手拉住,也可以大人坐着、孩子站着;然后,两个人上半身轮流你坐我仰、交替进行,犹如木匠拉锯。游戏时,还要哼着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儿,你也去……
上面是普通话版本的,而我们当地管这种游戏叫“筛箩箩”。歌谣是:筛箩箩、箩躺躺,蒸馍馍、瞧姥娘,姥娘冇(读mǎo,没有的意思)呆(在的意思)家、气得妗子叫喳喳。还有一个歌谣的版本是:筛箩箩、打躺躺,磨麦麦、看姥娘,姥娘不管饭,给个驴粪蛋!
3、抬轿子(抬花媳妇)
抬花媳妇
抬花媳妇
这个游戏要三个孩子玩,两个孩子做轿夫,一个孩子做新娘。当轿夫的孩子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然后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腕,如下图:
握好以后,两个扮演轿夫的孩子蹲下,扮演新娘的孩子分别将两只脚跨入两个轿夫的双手臂之间,坐下后、将两只手搭在两个轿夫的肩上。接下来,“轿夫”就要站起身来、开始行走。
这个游戏也可以两组同时进行、展开比赛,走得远或走得快的一队胜。大家一边走、还一边唱着儿歌:吱呀吱呀动,七格七格蓬,花轿抬新娘呀,噼里啪啦轰。
4、“大老爷”
“大老爷”
这个游戏具有故事性,用现在的话说、是个群体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时,先画一条线,作为前沿阵地。然后,找一块较大的厚重石片(或砖头,要能站立)当作是“大老爷”,竖立在距离“前线”的最远处;在“大老爷”两旁,再竖立几块较小的石片作“二老爷”、“三老爷”等;在“老爷们”的侧面,再竖立几片更小的、距离前线更近的石片当做“衙役”……
竖立的石片一定要少于参加游戏的人数。游戏时,大家手持自备的瓦片,轮流着向“老爷们”投去。谁把“老爷”打倒、谁就不用再打了,打倒哪个“老爷”、自己就扮演那个“老爷”的角色。
最后,一个也没有打倒的,就是“犯人”。接下来就要开始“三堂会审”。投中“衙役”的、分列两旁,吆喊:“升堂……”,然后,“大老爷”带队、“众老爷们”依次入场,坐在被自己打倒的石片上。
“大老爷”一声令下:“带犯人!”
“衙役们”就押解着“犯人”进入大堂。“犯人”即便平时再顽皮、刁蛮,这时也得夹着尾巴,乖乖听“老爷”判决处置。
“犯人”要低声下气:“老爷,饶不饶?”
“大老爷”哪能会轻易饶过?他要大发淫威,故意刁难:“听不见,再大声些!”
于是,“衙役”们就会往下压犯人的头,“犯人”只好提高声音再重复一遍:“老爷、老爷,饶不饶?”
“大老爷”当然要八面威风,此时,往往要大喝一声:“不饶!”接下来,就开始对犯人进行惩处。“老爷们”惩处“犯人”的方式主要有:屁股蹲、刮鼻子、弹脑门、敲脑壳……
“大老爷”提审结束后,“二老爷”还得再次提审。这样,一直到所有“老爷”提审完了、才算告一段落,方可重新再来。当然,如果“老爷”和“犯人”的关系特别要好,有时也会手下留情、放“犯人”一马。
5、打尜(gá),也叫打梭儿(打苏儿)
打尜
打尜
打尜要选择在较宽敞的空地上进行,一般都是两组小伙伴一起玩。“尜”是一个直径约2厘米、长约10厘米左右的木棍。木棍的两头削尖,放在地上;地上的尜,中间着地、两个尖头悬空。
打尜的工具是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棍或木板,叫做“尺”。游戏前,先在地上画一一尺见方的“城”,然后将尜放在城中。打尜的孩子用尺对着尜的尖头轻击,于是,尜就会向上飞起。此时,玩家要趁着尜在空中、用尺对其猛力一击,尜就会飞出很远。
当尜被打出后,另一组的小伙伴要过去把尜捡起来,使劲往“城”里扔。如果扔进了“城”,接下来就由他们那组来打尜;否则,继续由原来的一组继续打。
打尜的玩法可不止这一种,还有很多复杂、有趣的玩法。
6、翻绳儿,也叫“手操”、“线翻花”、“翻花鼓”、“解股”、“挑绷绷”等
翻绳儿
翻绳儿
游戏用的绳,可以用橡皮筋,也可以用毛线、麻线、尼龙绳或棉纱绳。一根普普通通的线绳,到了孩子们手上就可以变化出很多、很复杂的花样,如:“面叶儿”“老牛槽”“鸡屁股”“线穗子”……
一般是两个人玩:一人将线绳套在双手上,做出一种花样;另一人用双手去翻,将线绳翻到自己手上、成另一个花样。翻绳的技巧有翻、挑、勾等。二人轮流来翻,直至一人束手无策、或者将绳的花样翻乱后,宣告结束。
7、挤香油
挤香油
这个游戏是多人一起玩的,多在冬天玩。课间休息时,在教室外、几个或十几个孩子背靠墙站好;左面一排、右面一排,大家一起往中间挤,一边挤、一边喊口号:挤呀、挤呀,挤香油,挤出香油换糖球(即冰糖葫芦)……
双方一般都势均力敌,所以中间的孩子往往坚持不住、被挤出队伍、成了“香油”。被挤出去的孩子并不会就此罢休,会跑到队伍的后面接着挤。
8、滚铁环,也叫“推轱辘圈儿”
滚铁环
这也是一个男孩子喜欢玩的游戏。铁环多是用一根钢筋弯成的,可在“车把”(也叫“推子”)的推动下,持续往前滚动。
“车把”多是用一根粗铁条、前头扭成一个铁钩做成。技艺高超的孩子推着铁环,经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水坑也一直不倒。尤其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小伙伴们一边走路、一边推着铁环,真可谓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
9、打陀螺,也叫打冰嘎,或者打冰猴
打陀螺
这也是男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游戏。陀螺是一个梨形圆锥体,尖头安有一颗钢尖。游戏时,可以用手指转动,也可以用细绳拉动或用鞭子抽动,使其旋转。尤其到了冬季,等河面结冰后,孩子们会三五成群来到冰上,玩起打陀螺的游戏。
10、摔瓦屋,也叫“摔泥泡”
摔瓦屋儿
摔瓦屋儿
摔瓦屋儿
这个游戏是玩泥巴,可以两个人玩,也可以多个人玩。首先选取一块大小适中的泥巴(最好是“胶泥”,粘性大),捏成小碗的形状,这就叫“瓦屋”。捏好后,要把“瓦屋”拿起来、把碗底给对方看,然后问:“透底吧?”
透底,即底上有洞的意思。玩泥巴的孩子通常不会作弊,所以,对方看了以后,就会说:“不透底。”这还不算完,接下来还要再问:“透帮吧?”对方检查后也会回答说:“不透帮!”
等对方确认无误后,就要高高地举起瓦屋、大声唱起歌谣:“不透底、不透帮,摔得瓦屋杠杠响!”唱完歌谣,将“瓦屋”底朝上、口朝下,用力摔在地上;这时,就会爆出炮仗燃放一样的声响。
摔了以后,如果碗沿完好无损,碗底震出一个窟窿,就说明成功了;对方要拿出自己的泥巴来补这个窟窿。窟窿越大,用的泥越多。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直到一方将另一方的泥巴全部赢光,即可分出输赢。
如果摔“瓦屋”时碗沿也破了,那就算失败了;接下来就要由对方来摔。
11、跳房子,也叫“跳沙包”
跳房子
跳房子
这是一个女孩子爱玩的游戏。先在地上用木棍或粉笔画出7个或9个方形相连的格子,这就是房子。沙包通常是用6块七八公分见方的棉布布头缝制而成,而布头通常是大人从剪裁衣服时剩下的边角余料中挑选的。缝在沙包里的通常是玉米、高粱或大豆等。
游戏开始,第一人先将沙包抛进第一格,单脚跳进第一格;接着用单脚将沙包踢进第二格,然后双脚跳进第二格;再将沙包双脚夹进第三格,用单脚跳进第三格……这样单脚、双脚地交替踢沙包,直到沙包踢出最后一格,双脚跳出最后一格,算成功一次,可得10分。然后,再从第一格重新做起。在某格失误,可在下一轮时,从失误的那格开始。几轮过后,得分最多者取胜。
12、编花篮
编花篮
编花篮
编花篮也是女孩子喜欢的游戏。参与游戏的人数要在3人以上。游戏时,每个人都要左脚站立,右腿向右后方斜伸、呈弯曲状,脚脖子搭在右边小伙伴腿的膝盖弯曲处。小伙伴都把腿搭好后,一个完整的“花篮”就编成了。无论几个人参与,大家都必须这样来搭腿;人数越多、花篮越大。
花篮编成后,大家的右腿都悬空了,就用左腿一起朝一个方向蹦跳。这时,最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只有小伙伴们的步调一致,才能使花篮在旋转起来始终保持完整状态、不会散开。
大家一边蹦跳,一边唱着编花篮的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坐小孩儿,小孩的名字叫花篮。站得稳,跳得齐。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
13、跳皮筋,又称“跳橡皮绳”
跳皮筋
这也是个女孩子爱玩的游戏。所谓的“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一般长3米。橡皮筋可以栓在树上,也可以让两个小伙伴拉着,然后大家依次在上面踏跳。
这个游戏一般都是要3个人以上玩;跳皮筋的动作,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掏、压、踢等十多种花样。
14、木头人
木头人
这个游戏锻炼的是令行静止。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嘴里念:"不要动、不要动,谁也不许动一动”,或者是“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摆个姿势就不动了,谁能坚持住到最后谁就胜。
和这个游戏类似的,还有“冰糕化水”、“死不动”等。上小学时,每次到课间休息,小酉就和同学们玩这个游戏,乐此不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