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体检都正常,还需要专门检测艾滋病吗?”
“只有高危人群才需要检测吧?”
……
事实上,全球每年仍有数百万人因忽视检测而延误治疗。本文结合中国疾控中心、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最新数据,告诉你定期检测的科学依据和必要性。
触目惊心的数据,你离风险有多近?
中国现状:
- 2022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约10.7万例,其中30%感染者因未及时检测而发展为晚期(数据来源:中国疾控中心,2023);
- 2023新增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初步统计约 11.0万例(截至2023年10月数据,全年预估增幅约3%);
- 25-35岁人群占比超40%,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十年间增长30倍(数据来源:UNAIDS,2022);
- 60岁以上老年感染者占比达15%(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3年12月通报)
全球风险:
- 2022年全球新增感染者:约 130万例(同比下降3%),为历史最低水平;
- 2023年全球新增感染者:预估 125万例(较2022年下降4%),但部分区域(如非洲南部)仍面临高传播风险;
- 1/5的HI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导致每年约99万人死于可预防的艾滋病相关疾病(数据来源:WHO,2023);
- 50%的感染者通过性伴侣感染,而定期检测可使二次传播风险降低76%(数据来源:UNAIDS,2021)。
“无症状”不等于“安全”
窗口期的欺骗性:
感染HIV后,病毒需2-6周才能被检测到(数据来源:《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此期间即使检测阴性也可能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的隐蔽性:
HIV潜伏期可达8-10年,期间无明显症状,但病毒持续破坏免疫系统。早期发现并治疗,感染者寿命可接近正常人(数据来源:NIH研究,2020)。
定期检测=生命保护伞
✅早阻断,成功率超95%:
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成功率高达99.5%(数据来源:CDC,2022)。
✅U=U理论的科学支撑:
当感染者接受规范治疗且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时,性传播风险趋近于零(数据来源:国际艾滋病协会,2023)。
✅母婴传播可阻断:
孕产妇检测并治疗,可将母婴传播率从15%-45%降至2%以下(数据来源:WHO,2022)。
谁需要检测?比你想象的更广泛
必检人群:
- 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者
- 共用针具或医疗器具者
- HIV感染者配偶/伴侣
- 孕产妇及性病患者
建议检测人群:
- 长期异地伴侣、多性伴性行为者
- 纹眉、穿耳洞等有创服务使用者
- 所有18岁以上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数据来源:《中国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1)。
定期检测不是恐艾,而是用科学对抗风险。你的每一次检测,都在践行三个“负责”:
✅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 对伴侣的责任负责
✅ 对社会公共卫生负责
文章数据来源:
①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22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
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22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
③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全球艾滋病防治技术指南》
④《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⑤国家卫健委《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内容来源 | 甜小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