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广州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作品展第一场热力来袭

0
分享至



毕业季展览,是一次集体发声。今年的广美毕业展,共有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1585位本科生、431位研究生一起创意合奏。在学校“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教学导向与“惟实励新”的优良学风的浸润下,依托“创新赋能”的教学体系,2025届毕业生们的作品呈现出回归生活现场,回应现实问题的总体倾向。

第一期自5月18日开展,将持续至5月28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了中国画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的本科生毕业创作;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了绘画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创作。

目前,第一期展览得到了凤凰网、中国文化报、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各自媒体平台也纷纷打卡直播,热展持续,热度不停。


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现场直击










中国画学院


中国画学院的毕业生们,面对瞬息万变的当下社会,以自身的感知力窥探着时代的各种脉动,他们的作品中,有对城市化进程的迷思,对生态环境的注视,对人际关系的困惑,对自身价值认同的追寻……同学们用自己理解的传统笔墨描绘自己理解的当代生活,在纸绢上记录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困惑与思索。

展览中的每件作品都呈现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射。有些作品以传统山水为框架,却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符号;有的花鸟画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当代视觉观看的特殊视角;有的人物画作品则直接以二次元的形式表达这一代年轻人内心的迷茫与状态;书法作品中不乏有将对传统的敬畏化作自身的笔线墨痕去叩问岁月抹去的那份回味,壁画的层层透染研磨也彰显着岩彩润物细无声的浪漫;斑驳缺失的画作在保存修复的学生指尖正在若隐若现地重现当年绝美的容颜……这何尝不是在一点一点地迈向成熟,从而体现了年轻一代学子对传统尊重性转化和创新性推进的深浅不一步伐。


作者姓名:周珺霖

作品名称:《虚室生白》

指导老师:许晓彬、刘煜

作品尺寸: 230cmx82cmx2

作品材料:绢本设色

作品说明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画面由撞水撞粉和工笔相结合,石灯与梅竹交搭。天色昏昏,清逸安宁。


作者姓名:邹婷

作品名称:《息拂层古》

指导老师:陈伟明、邱佳铭

作品尺寸: 300cmx240cm

作品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说明:石笋每长一寸,人间已历千劫,我们只是在时间的缝隙里得以窥探一瞬息。


作者姓名:丁玉鑫

作品名称:《林间合奏》

指导老师:魏艳、陈朋

作品尺寸: 120cm×150cm

作品材料:纸本设色

作品说明:作品描绘了在林间弹琴、休闲娱乐的年轻人。场景选择了当下流行的娱乐方式——野营,选取了具有活力的千禧年代的形象特征,表达了过去与现在的交织,同时也愿当下的年轻人能够于自然之中重拾内心宁静,以饱满的生命力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作者姓名:张永同

作品名称:《湾区跃章》

指导老师:詹晓燕、陈文苑、袁溶

作品尺寸: 270cm×12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广州全运会是展现中国体育风采、传递奋进力量的重要舞台。作品以壁画形式再现运动健儿拼搏瞬间,诠释团结、超越的体育精神。值此盛会启幕之际,愿以艺术之美激发全民热情,共同展望新时代体育发展的壮丽图景。



作者姓名:冼松业

作品名称:书法作品:《魏体写意宋词一首》

篆刻作品:《杄堂篆刻》

指导老师:王忠勇、洪权

作品尺寸、材料:248cm×341cm 纸本水墨;105x215cm 石斑纸

作品说明:毕业创作以赵之谦大字行书的风格作为创作方向。在创作的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困难。比如上下字的字组关系,左右字的协调能力,墨色层次的表达,一行字以及整体的连贯等,简而言之欲完成一幅气韵通畅、结字自然不做作,表达出中国传统书画的笔墨精神的作品。面对挑战,我也是尽力去临帖,同时也在赵之谦的基础上,加入于右任的一些元素,使其简洁大方,写出一张带有理解、有创新,但不偏离经典的碑体行书。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视野更加开阔。

绘画艺术学院

绘画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们,以青春之姿回应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变;以青春之思关注自我、展现少年锐气;以青春之笔,叙中国故事、展广美情怀。同时,今年也是广美叙事性绘画实验班以整体姿态首次亮相毕业展,历经三年的教学实验,首届毕业生分别以文化传承、美好生活及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集体创作的方式,在对标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尺幅的前提下,真正深入生活,为时代写照,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实践艺术为人民的宗旨,展现了高等艺术院校绘画专业本科教学新的可能性。


作者姓名:唐志斌、郭伟文、王作鹏、张文智

作品名称:《秋分——渔汛时节》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2.5mx4m

指导老师:林锋、褚朱炯、谢郴安

作品说明:在全球网络化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渔村港口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海鲜交易方式,很多人认为这才能保证最新鲜和美味的口感。在这背后牵连的是当地的古老文化——水上婚嫁、咸水歌谣、疍家棚屋等等,都构成了当地所独有的色彩。作为艺术创作者,在前往当地实践考察的途中被其浓郁且独特的文化所深深吸引,通过在当地的实践考察收集大量素材与资料,再结合创作者自身的艺术处理创作出叙事性油画创作《秋分——渔汛时节》。


作者姓名:周沁彬

作品名称:《行于寂静之地回望》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260x285cm

指导老师:韩建宇、李飒、王子芸

作品说明:作品的主体部分融合了创作者的生活印象,通过多层嵌套构图使画面成为一个“可进入”式的空间,搭建能够带来感官体验的平台,其中空间逻辑里存在的些许矛盾性提供陌生感和幻境感,同时在内容上更多的从生活记忆的定格出发,希望呈现略带有熟悉感的画面,构造二维和三维混合的超现实主义表达成为观者动态感知的触发点,以理性坚固的空间容纳宁静平和的情感,希望观者能在类似梦境的场景中发散思维,引发对画面内外的联想。


作者姓名:张真瑜

作品名称:《故土行记》

作品材料:黑白木刻

作品尺寸:200cm× 464cm

指导老师:赵千、吴壹华

作品说明:作品以粤西游神民俗活动为主体,采用微观叙事的方式表现,在这个“表演舞台”上的每个人都在忙碌却又各自独立,彼此既有联系又显得割裂。通过黑白木刻的语言表现粤西民俗文化的游神仪式中消解焦虑的集体智慧,揭示民间信仰通过戏剧化展演纾解无序焦虑的机制。以版画创作验证审美活动对精神秩序重建的积极意义,是个体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双重冲击下不可控的生存体验生存困境的视觉投射,更是通过民俗智慧的创造性转化。


作者姓名:莫阳志

作品名称:《联系》

作品材料:纸本水彩

作品尺寸:120cmx100cm

指导老师:陈东锐、陈坤伦

作品说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探究,人类对于地球的态度以及互动关系,古人类从陆地生物不断发展到天空和海洋空间,工业时代作为人类发展快速的一个阶段,使得人与其他生物的矛盾加剧,作者把这些元素转换为创作方向,把人类命运与自然交互关系联系起来。





作者姓名:王宏轩

作品名称:《热那亚的圣凯瑟琳——研究与修复》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121cm× 97cm

指导老师:贾鹏、苏恬

作品说明:《热那亚的圣凯瑟琳》是热那亚巴洛克晚期画家阿戈斯蒂诺·拉蒂(A. Ratti)创作的作品。画家在1756至1759年间在罗马学习和生活,深受当地浓厚巴洛克风格的影响。画作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它在意大利地区被大量复制,其历史影像至今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整个保护修复工作为期一年。作品经过了五个月的科学检测与分析,揭示了光油褪色、颜料层脱落、颜料变质等病害的成因。通过文献调查与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画作的光油层、颜料层、底料层、原始支撑载体、衬里粘合剂及历史填充物等成分。基于这些科学数据,修复工作分为物理结构修复、视觉恢复与预防性保护三个阶段,历时六个月。修复过程中,对画作的原始帆布支撑进行了加固和填充,以恢复其刚性、韧性及支撑力;针对支撑载体的纤维与底料层进行了浸渍加固;采用可逆且稳定的现代合成材料对画作进行了两层衬里托裱。如今,画作整体平整,具备了良好的拉伸强度和适应环境应变能力,各层级之间的结构关系紧密;褪色的光油、历史当中的过渡补色、填充等造成的物质影响和视觉干扰被安全移除,其原始色层经过低分子树脂的浸润色泽得到了恢复,画作目前的视觉状态已回到其原初的呈现面貌。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展共展出77位毕业生创作的69件/组作品。作品展示以专业与工作室脉络划分,分为雕塑与公共艺术两个专业,雕塑专业又设置具象雕塑工作室的“具象的理由”与实验雕塑工作室的“形骸之外·思辨未央”两个主题版块。具象雕塑,将“理性”暗含于心手相应的感性“状物”,作为学院教育的根基,今年也忽发新枝,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叙事与定格动画的媒介,将具象雕塑带入“另一个世界”。实验雕塑,张扬观念导向与科技导向,在观念与材料的持续拓展中,今年更注重对自我疗愈与人工智能方向的探索。公共艺术专业的主题为“公共生活谱系”,是对“何为公共性”的再思考,创作聚焦于公共生活中的寻常之物,尝试以谱系学的眼光,让公共性的“线索”重新显影。



作者姓名:冯春源、易姿含、戴丰骏、申帆、邓益隆

作品名称:《归未央》

指导老师卓莹、韩小囡

作品说明:作品改编自《夷坚志•毛氏父祖》,其中毛父的叙述鲜活地呈现了宋人的生死与亲情观念。动画作品《归未央》以此为创作原点,表现古人对生死重聚与灵魂之旅的美好想象,在人物造型与场景设计中,既有对传统的还原,也有艺术的创造,以不同色调分别展现墓室、家居与天界的三重空间。创作以传统文化为起点,以雕塑能力为基础,以定格动画为媒介,探索雕塑艺术可跨越的新空间。




作者姓名:张宇航

作品名称:《身物二相》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铝箔

作品尺寸:300×300×600cm

指导教师:谢国发

作品说明:身体与灵魂交错缝合,在边界与冲突中不断转变。个体在重塑中寻求突破,动物形态作为灵魂异化的具象,唤起对本能与自由的渴望。每一处缝隙与拼接,既回应外部挑战,也映照内心挣扎。形与灵在流动中延续,探寻存在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姓名:罗超毅

作品名称:《蚍蜉独白》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600×300×240cm

指导教师:张弦、殷烨

作品说明: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 —— 程颢《句》。磨盘在外界制约拉扯中旋转,其下粉末不断流出,在与世界的交缠中时而悲伤,时而幸福,时而麻木。以行为为媒介,将头发连同思绪寄存于磨盘,愿碎落的粉末终能沉淀为平静。社会体系烙下独有的身份标识,赋予标签也成为枷锁。




作者姓名:陈伟焕

作品名称:《加密的赫兹》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500×400×200cm

指导教师:洛鹏

作品说明:作品以“低科技”介入方式对植物展开研究,试图与这些“静默的智慧守护者”建立隐秘的对话。植物以无声的方式,维系着世界万象的延续与进化。作品借助简单科技设备,提取植物的生物电信号,转译成各种可视、可听、可感的符号。邀请观众共同沉浸于这个常被忽视的植物感知世界,重新发现自然生命的奥妙。




作者姓名:陈文敏

作品名称:《镬纹拓生

作品材料:公共艺术

作品尺寸:650×150×230cm

指导教师:刘佳婧

作品说明:作品提取碧江传统祠堂建筑中具有岭南特色的镬耳屋顶为元素,设计成可拼接式的模块。模块之间可相互拼接、堆叠,组合成造型各异的景观装置或功能性设施。这一传统建筑元素提炼的模块化设计具有空间灵活性与视觉语言的整体性,可用于碧江文旅建设以及乡镇空间的美化。








作者姓名:吕佳霖

作品名称:《Hi!网上邻居》

作品材料:LED屏、数字影像

作品尺寸:310cm×362cm×185cm

指导教师:郑晓雄

作品说明:“网上邻居”是旧Windows主要功能,如今逐渐没落于大众视野。作品将从"共享"这一互联网核心价值出发,试通过对“连接”“邻居”等关键概念的解构,在怀旧与创新之间找到文化与情感的连接点,并试激活Z世代集体记忆。

艺术与人文学院


艺术与人文学院的布展,以“返潮”这一南方地区常见的气候现象为主题,隐喻大学生涯中试图阐释研究对象时面临的困境——观看与阐释之间存在着无法弥合的缝隙,渗出水汽。当然,潮气退去的五月清明通透,就如同艺术研究回馈给探索者的清风,吹散了纠结与彷徨。


作者姓名:黄彤

作品名称:《醉里不知身是客》

指导老师:庄明

作品说明:宋人《槐荫消夏图》、元人《竹榻憩睡图》继陆曜《六逸图》之后,较为完整地延续了“边韶昼寝”与“毕卓醉卧”的睡眠姿态。画中的槐树与屏风元素,正是睡者精神世界的载体,反映了他因醉入眠,由真入幻,同自我晤语的状态。古代睡眠典故与诗歌共同透露出:醉眠被文人看作一种观照自我与叩问生命的方式。正是其意涵驱使后世画家选择性地继承了《六逸图》模式,并使“醉眠”成为画中连通真幻空间的关键节点。槐下之睡是何种睡、屏侧之睡是哪种睡、画家如何将“睡眠”的复杂涵义、真幻层次带入图像,本文就由此处谈起。


作者姓名:王千千

作品名称:《大卫·霍克尼与中国空间叙事——从 <彭布罗克工作室内部> 谈起》

指导老师:赵兴

作品说明: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空间叙事方式对大卫·霍克尼的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以其1980年代创作的“移动焦点”系列作品为典型。霍克尼在这一时期的尝试,作为一可种视觉机制的跨文化转译,为当代绘画注入具有本体突破性的再生动力。然而,影响霍克尼观看方式的因素是多元的,在表象形式上,中国视觉空间与其作品的关联性是相对隐秘而微妙的。本文以“移动焦点”系列作品之一《彭布罗克工作室内部》为切入点,由其艺术实践的形式语言出发并进一步延伸到艺术理论层面的构建,探究霍克尼所建立的观看之道与中国空间叙事之间的关系。


作者姓名:王伊菲

作品名称:日本清凉寺藏北宋《弥勒菩萨像》版画研究

指导老师:吴天悦

作品说明:日本京都清凉寺栴檀释迦瑞像胎内纳藏的北宋《弥勒菩萨像》版画,背后可能揭示了北宋建立之初开封都城内画家、文人从四方聚集与物质文化流动的隐蔽史实。本文通过分析佛教版画上署名的三位制作者——画家高文进、沙门仲休及越州僧知礼,结合版画中的持扇弥勒主尊形象和独具特色的边框,试图溯源《弥勒菩萨像》的风格谱系和跨地域合作现象。最后,再次重申日本入宋僧奝然携归栴檀释迦瑞像这一历史事件,进一步探讨《弥勒菩萨像》版画为代表的北宋时期“单叶印本佛画”的使用形式,以管窥一幅佛教版画的复杂社会历史语境。


作者姓名:周洪宇

作品名称:走向“深层时间”:“未来考古学”的路径与发展

指导老师:沈森

作品说明:媒介考古学作为这一学术思潮的重要分支,凭借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被接受并引发深入思考。在媒介考古学领域,齐林斯基是一位无法忽视的重要理论家,其著作《媒体考古学》是首部以“媒介考古学”命名的作品。该书通过对历史沉淀的深入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媒介世界。

本研究聚焦于齐林斯基媒介思维的演进历程以及其在艺术学领域的跨学科应用。首先,本研究梳理了齐林斯基从早期的媒介研究到提出“深层时间”概念,再到基于“深层时间”概念的媒介考古学、变体学,直至最终提出未来考古学的学术发展脉络。最终探讨媒介的历史积淀与艺术变体如何面向未来、如何通往未来的核心议题。与此同时,以展览《对话:雷蒙·卢尔的组合艺术》为例,分析齐林斯基基于媒介研究的独特策展方法,进一步思索其在艺术学领域的应用。

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现场直击









研究生—绘画艺术学院

绘画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们,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创作出一批风格各异、内涵丰富的艺术佳作,既体现了对传统绘画技艺的传承与尊重,又展现了年轻艺术家对绘画形式、内容和媒介的大胆创新与探索。展览以“融绘未来”为主题,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创作风格的交流与融合;并在二楼高厅设立独立空间,以双个展方式展示93位毕业生提案中脱颖而出的方案。




作者姓名:韦瑞男

作品名称:女书系列《喃喃之书1-3》、《2025w01-05》、《记忆切片》

作品材料:丙烯、油彩、仿毛纤维

作品尺寸:100cmx80cmx2、200cmx150cm、100cmx50cm、50cmx40cmx2、100cmx100cm、30cmx20cmx2

指导老师:范勃

作品说明:我的艺术创作关注于符号学、心理学与古典文化的研究,艺术实践涉及绘画、织物装置等媒介。

女书文字与织物的隐喻性,使“线”作为主体符号从物质性向隐喻性所指的拓扑学转化,消解其本身的物质性,在梅洛庞蒂所强调的“身体图式”下,认知身体的意识性意义。感知本我的诗性空间,是对生命本体状态的考古。





作者姓名:黎欣欣

作品名称:《麻木的遗迹》《眼睛上的倒影和眼睛内的倒影》(部分)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150cmx180cm、110cmx170cm

指导老师:范勃

作品说明:我的创作关注神经科学、心理学与佛学等跨学科的角度来认知“主体”的复杂生成机制。无论是被绩效指标还是成功学叙事所编写的欲望,还是脑化学作用下的敏感纠结,身体作为实验场揭示“自我”是复杂的生命经验、社会叙事等的混合。绘画创作过程中注重身体混沌的、挣扎的节奏,也是我对固定主体的批判方式。



作者姓名:林瀚

作品名称:《城市节奏》2、《城市节奏》3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 210x147cm,210cm×180cm

指导老师:郭润文

作品说明:作品以地铁站这个特定的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个人的视角和构成形式将特定的场景和典型人物组合,构成一系列体现当代城市生活的作品,以探讨扁平化的生活状态与绘画作品中空间构成的趣味关系。




作者姓名:吴暠宇

作品名称:《出口未开放》《导航信号弱》《 E S C A P E T O R E L A X 》

作品材料:油画

作品尺寸:120cmx150cm

指导老师:邓箭今

作品说明:本组作品探讨空间与心理之间的错位关系,展现当代个体在城市结构、童年记忆与现实压力间的游移状态。

三幅作品分别象征方向丧失、路径阻断与逃避倾向,借助异化场景营造“失效空间”体验。

作品通过对游乐元素与现实建筑的并置,反思人在制度化环境中的精神迷茫与幻象依赖。



作者姓名:朱惠聪

作品名称:《巴别塔再造计划》

作品材料:丙烯、亚克力

作品尺寸:120cm×150cm

指导老师:郭祖昌

作品说明:作品以巴别塔为原型,将其重构为九重跨越时空的视觉寓言。古老神话中“语言分化”的困境,在此被解构为多维度的对话实验——艺术史的风格博弈、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协作博弈。每一块亚克力板既是文明的切片,亦是沟通的棱镜。




作者姓名:劳家辉

作品名称:《肖像画中的情感演变》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刘可

作品说明:十年前,我借鉴毕加索从非洲面具提炼立体主义的手法,从三维技术图像中提取视觉美学特征,将其融入肖像创作。数字技术赋予肖像理性框架(如硬边、直线、模糊等),却引发数字与人类情感的矛盾。为激活人类主体性,绽放情感,在情绪迭代中强化色彩表达,我通过手动着色、液化等手法重塑肖像,最终使作品脱离具象,呈现抽象的“灵魂情感本体”。这一探索既是对人类认知的追问,也指向数字时代人机共融的后人类绘画形态。





作者姓名:杨欣煜

作品名称:《秩序的裂变》

作品材料:木板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20cmx20cmx2、150cmx120cm、 30cmx40cmx2、60cmx50cm、20cmx10cmx4、

指导老师:刘可

作品说明:以图像与空间为媒介,聚焦冰冷城市建筑与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间的微妙张力,创作了“秩序的裂变”系列抽象作品。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在画布上交锋、渗透,恰似现代都市中钢筋森林与自然生态的博弈与共生。画面以明确的线条呈现,象征着现代都市的疏离与刻板,代表着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冰冷秩序。而通过一些鲜活的元素穿插其中,以灵动的颜色、柔和形态,彰显蓬勃生命力。

它们的组合,映射出城市中人造环境与自然生态的碰撞与融合。作品不仅是视觉语言的解构重组,更是对人类生存空间矛盾与和谐的深刻叩问。



作者姓名:郭昌镐

作品名称:《日常碎片》系列(部分)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木板丙烯

作品尺寸:100cm×60cm、50cm×25cm、30cm×30cm 、30cm×20cm、20cm×15cm

指导老师:林锋

作品说明:作品聚焦生活中有趣的瞬间。通过将现实与想象组合重构时空序列。每件作品既是具象的物证档案,又是抽象的情感拓扑图——裂纹暗合记忆的剥落轨迹,叠影映照时间的透明肌理。这些漂浮在时间之河的文明切片,邀请观者用自身的经验填补留白,在工业化时代的速朽中打捞永恒的诗意。




作者姓名:区晓彤

作品名称:《分衍集》

作品材料:木板油画、PETG材料、乳胶漆、木材

作品尺寸:180cm×120cm、120cm×90cm、尺寸可变、64.1cm×64.1cm×102.6cm

指导老师:刘可

作品说明:此系列创作为本人长期研究艺术形式语言的阶段性成果。本人沿袭极简主义至后极简主义艺术脉络,以简素的几何单元为起点,通过错位、堆叠与组合等手法,使其生长为具有内在逻辑的复杂形态系统。这些作品——包含绘画、雕塑与装置——共同构建了一个承载个人形式美学的视觉体系。

在创作中,本人专注于几何形态的生成逻辑与视觉表现力的探索。作品中刚性结构的精确控制,与正负空间的相互渗透形成对比,使作品在秩序中蕴含呼吸感。不同媒介的作品之间保持着形式语言的连贯性,既是本人审美追求的具象表达,也是对造型可能性边界的持续探索。




作者姓名:王梓安

作品名称:油画绘画层加固材料的老化性能研究

作品材料:墙面文字+图片展板+布面油画(修复案例)

作品尺寸:130cm x 300 cm

指导老师:贾鹏

作品说明:油画绘画层的开裂和起翘是油画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本文选取明胶,兔皮胶,鱼鳔胶3种天然加固材料和Lascaux®Medium for Consolidation(后称Lascaux加固乳液)、Aquazol 500、Plextol B500和Paraloid B72这4种人工合成加固材料上述共7种油画绘画层修复常用的加固材料。在相同固体浓度下,以温度80°C,相对湿度65%的环境条件下对加固材料样品进行湿热老化,使用色差仪和数显推拉力计测定加固材料在老化前后的颜色和粘接强度变化,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老化过程中加固材料表面的结构变化。



作者姓名:陈希瑜

作品名称:《模型制作家1-6》《模型制作家4》

作品材料:版画

作品尺寸:90cm×70cm、38cm×57cm

指导老师:宋光智

作品说明:几何体、积木、树木和蛋糕,这些排列统一的图式,是对日常物品的重组与归类。我将自己代入身份“模型制作家”,把世界拆解为可观测的“切片”——宇宙的形态,城市的片段,自然的标本,自我的痕迹。画中多次出现规则方正的柜子是框架,是承载着这些切片的载体,它也代表了我身上的一部分特质。作为“模型制作家”,我既在整理这些“切片”,也把自己装进了这个分类系统。这种分类未必蕴含深意,但规整的陈列本身已构成了一种秩序。




作者姓名:吴宜卓

作品名称:《锦灰堆》系列(部分)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140cmx90cm、53cmx90cm

指导老师:蔡拥华

作品说明:系列作品包括《风入松》《永遇乐》《鹧鸪天》和《燕归梁》四幅版画,通过蓝色山峦、人物、小船和机械设施的组合,重新解构工业文化与人与自然的关系。采用饾版技法,打散再重组,体现传统版画的自由精神。作品在本科毕设基础上发展,深化对工业文化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旨在引发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者姓名:王嘉雯

作品名称:《逐光曲》系列(部分)

作品材料:丝网版画

作品尺寸:90cmX61cm

指导老师:黄启明

作品说明:作品以手影为诗行,将“逐光”解构为五种生命意象。通过鸟、蝶、花、叶、树影的拓扑变形与光斑叠印,让青春在光流中显现——既是物理的追逐,亦是精神的衍射,是生命在浩渺存在间与光的回响。在这场光影与生命交织的交响乐章中,青春以千万种姿态与光的同频共振谱写成逐光之曲。





作者姓名:江静宜

作品名称:《行迹·浮痕》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60cm×80cm、90cm×60cm、60cm×80cm

指导老师:顾亦鸣

作品说明:在这次创作中以“轨迹”为灵感,可以借用轨迹的意象来探索事物的深层含义和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迷失在众多的选择和方向中。然而,若能仔细追踪过往的行踪轨迹,或许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这些轨迹或许并不起眼,但它们组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通过审视自己的轨迹、追踪事物的行踪轨迹,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对生命轨迹的思考和感悟,都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问。


作者姓名:方婷

作品名称:儿童图画书《植物的奇妙冒险》

作品材料:胶版喷印、水彩

作品尺寸:28.5cm×43cm

指导老师:肖勇

作品说明:作品其故事围绕“鸟传粉与植物的循环生长”,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动植物相互依存、生生不息的深刻感悟,将鸟传粉的奇妙过程与植物循环生长的壮丽画卷呈现给读者。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之处,唤起儿童对生命的尊崇及对自然环境的守护意识。




作者姓名:李凤如

作品名称:《有自主权的枕头》

作品材料:版画装置

作品尺寸:19cmx40cmx14张

指导老师:邓耀明

作品说明:

枕头是私密性空间中人意识层面最柔软的象征物品。

若枕头有选择主人的权利,那么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人机关系模式。

在关系美学的语境下创作的微型乌托邦里,

作者邀请了两位独立演员以两种极端的方式演绎,

并作为绘制14张丝网版画的主观创作源泉。

通过装置以开放形式把主体性地位让渡给观众,

观众以声音触发枕头的图像回馈。

从“你观察艺术”到“艺术观察你”,

创作主体性和观众主体性共同组成“回音版画”的闭环。




作者姓名:张樊生

作品名称:《褶皱》

作品材料:影像装置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陈朝生

作品说明:通过日复一日、定时定点的劳作,让一本原本光滑的书发生形变,从而记录了时间的隆起、褶皱和弯曲。




作者姓名:卢伟杰

作品名称:褶皱·城市系列(部分)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绘画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张振江

作品说明:城市并非凝固的景观,而是持续演进的生命体。建筑在生长与坍圮间摇摆,记忆的碎片被新生的符号覆盖,又在裂缝中悄然浮现,这种动态的异化,构成了城市最真实的呼吸。异化不是断裂的悲剧,而是生成的必然。城市拒绝被固定为某种“结果”,它只存在于过程中——拆毁、重建、渗透、逃逸,如同一块痉挛的物质团块,在包裹与爆炸的循环中不断变形。

体验,是城市留给人的唯一坐标。我们无法捕捉它的全貌,只能在流动的瞬间与它碰撞,这些片段没有边界,没有轮廓,却嵌套着城市的全部强度。它是一段永动的记忆,一场未完成的叙事,而我们终将成为它异化链条中的一环,在过程中溶解,又在过程中重生。



作者姓名:郭倩茹

作品名称:静默生长

作品材料:纸本水彩

作品尺寸:216cmX198cm

指导老师:陈海宁

作品说明:无垠的宇宙面前,都不过如沧海一粟,看似渺小得微不足道。可事实上,人能以思想为羽翼,打破认知的局限,用智慧和创造力开拓未知;植物能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巨石的重压,在贫瘠之地绽放绿意;小动物能依靠本能的坚韧,穿越漫长的迁徙之路,于险境中延续生命。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精彩。渺小只是外在的表象,内里蕴含的坚韧、智慧与勇气,让我们拥有了不被小觑的力量。我们于静默中成长,于平凡中积蓄能量,用实际行动证明,看似渺小的我们,其实拥有着无限可能,并不渺小。




作者姓名:窦雨晨

作品名称:《那是一种潮湿的观望》

作品材料:纸本水彩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王少浩

作品说明:我的创作来源于日常所积累的图像档案,这些图像多取自网络流通的视觉片段,是大众文化的产物,也承载着我个人的情感与记忆。它们虽由他人拍摄、创作,却在我的观看中激发出独属于我的感受与回响。

在与这些图像的持续对视中,我意识到自己始终无法真正“在场”——我总是透过屏幕、隔着时间与现实,在一种被延迟、被滤过的状态中与它们相遇。形成一种具有距离与不确定性的“观望”;而“潮湿的”则是我主观情绪的显影,是一种情感渗透、水气弥漫的心理氛围。

这一意象不仅回应了我内心观看的方式,也呼应了我所使用的水彩材料特有的流动与潮润。在图像的重组与绘画的再现中,我试图在时间的断层与媒介的缝隙中,建立起一种柔软的、属于当下的凝视方式。




作者姓名:张婧

作品名称:《唐三彩系列》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30cmx110cm

指导老师:李育勤

作品说明:作品将唐三彩元素与当代创作手法结合,对限定的图像进行拆解与融合,结合具体的创作方向,将个人的探索与研究融入其中并进行适当的转换和改造,体现了作者对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作者姓名:肖乐仪

作品名称:《共生》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130cmx280cm

指导老师:李育勤

作品说明:作品《共生》直观地揭示了人类、动物、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与发展,都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就像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或失衡,都可能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最终危机到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命。

研究生—工业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2025届研究生毕业设计展汇聚了53位硕士研究生(MFA34位,MA19位)的创新设计成果。展览通过关注健康福祉、智能技术协同、人文情感构建、文化传承演绎和可持续未来规划等议题,展现了研究生们以设计介入社会的重要能力,以及对现代设计的深度思考。

作品覆盖了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等专业领域,呈现出从技术推进到意义深掘的多维探索趋势。研究生们通过对问题的敏锐洞察,以科技为工具、以文化为载体,以开放的创新视角解读了技术与人文的平衡点。他们的设计深入探讨了人机交互的边界、情感设计的表达以及生活场景中的服务创新,不断用设计语言建构属于未来的图景,也为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洞察力。同时,部分设计成果已进入企业研发的初始阶段甚至已实现转化落地,充分体现了创新设计与实际应用的联动特点。





作者姓名:杨一鸣

作品名称:《静谧之境》

指导老师:李勇

作品说明:在快节奏时代,人们渴望在短途出行中找到片刻宁静与放松。“静谧之境” 由此诞生,通过开放通透的布局,让乘客在行驶途中享受舒适惬意的时光。

设计围绕关键词“舒适”与“静谧”展开。提取现代建筑中对光源的运用手法,通过光影变化自然地划分不同的乘坐空间。二排为静谧禅意的空间,为乘客提供放松休息场所与宁静的商务会谈场所;而前后排则为广阔的开放空间,增强乘客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行驶过程中,自然光线透过玻璃格栅,在内饰中投射出流动的光影变化,为乘客带来宁静舒适而又富有韵律感的出行体验,在静谧之境中探寻内心世界,回归本真,重新感受生活。




作者姓名:管雪玲

作品名称:《可降解明胶基薄膜材料在可持续时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指导老师:卢麃麃

作品说明:本系列作品聚焦传统中草药与生物基高分子明胶材料的创新结合,通过草本活性成分与明胶基材料复合,开发出具备天然药物特性与可降解功能的环保薄膜面料。研究通过调整配方比例及加工工艺,使材料可呈现从仿皮革纹理到透光蕾丝肌理的多样化表现——高浓度复合配方经溶液浇铸工艺形成细腻皮革质感,低浓度溶液结合镂空模具可制成蕾丝般的透空结构。

材料突破传统面料的单一功能性:皮革质感单元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与草本缓释特性,适用于服装主体结构;蕾丝纹理模块在透气性提升的同时保留中草药的自然芳香。每件服装皆构成可呼吸的“第二层皮肤”——薄膜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湿度响应机制释放草本精华,在穿着过程中形成动态的芳香疗法场域。

作为可持续设计实验,该实验不仅验证了生物基材料在服装领域的应用潜力,更通过跨学科实践重新诠释了中医药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物质转化可能,将中医药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穿戴体验,探索功能性与美学平衡的绿色时尚解决方案。




作者姓名:谢小惠

作品名称:《“蛇影流光”可旋转通花小夜灯》

指导老师:霍康

作品说明:本系列创意灯具是集创意与实用性照明相结合的陶瓷产品,是一种提供放松方法,创造舒适的心理健康的产品,产品专门针对年轻群体或者生活工作经济压力较大的群体设计的一系列缓解焦虑和应对注意力不集中的解压灯具。其设计灵感来源于通花工艺艺术形式,搭配蛇年主题祥和如意、事事顺利的美好寓意,通过内置旋转轴承和LED触摸发光模块巧妙实现旋转和光亮,通过光照色温和旋转力度形成光影流动般的视觉效果,造型美观,提供多样的照明方式和灵活可玩的交互方式,满足使用者对“放空、放松、解压”的精神诉求,营造松弛氛围感。




作者姓名:张桐瑜

作品名称:《COMANDANTE C40电动模组设计》

指导老师:王涛

作品说明:专为COMANDANTE C40 手摇磨豆机设计的电动模组,通过等离子技术减少静电与残粉。设计采用无损嵌合方式,可徒手装卸,自由切换手动与电动模式。外观延续C40设计语言,融合圆形与方形几何,搭配“上进豆”设计,操作简化为一键磨豆,简化使用流程。该设计使C40磨豆机具备手磨和电磨两种模式,丰富C40产品的使用体验。




作者姓名:周慧敏

作品名称:《快乐的形状》

指导老师:张剑

作品说明:棒棒糖的“棒棒”不仅是一个把手,它的存在让吃糖这件事不再只是吃甜味,而更具有娱乐休闲性质。将一根棒棒糖拿在手中,不用吃掉它,吃糖的快乐就已经开始了。借鉴平面的形式,将棒棒糖的形状与颜色设计的更加多变,用不同的手部姿势将明艳的棒棒糖拿起时,无关味道,吃棒棒糖的快乐也会增加。

文字:教务处 研究生院 宣传部

各二级学院

现场照片:宣传部

版面编排:GAFA学生融媒体中心

洪一可、彭歆淼、李思洁、张扬

编辑:江粤军 袁梦婷

核稿:刘颖倩

审定:刘 滴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

本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分享

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收评:今天A股调整到3820,不出意外的话,下周一很有可能这样走

收评:今天A股调整到3820,不出意外的话,下周一很有可能这样走

小嵩
2025-09-19 11:55:58
上海生育率跌破东京,两对夫妻生不出1个娃?小学要成片消失?

上海生育率跌破东京,两对夫妻生不出1个娃?小学要成片消失?

二大爷观世界
2025-09-19 12:38:54
路易吉案背后:美国医保出了什么问题,让人模糊了枪声与正义|907编辑部

路易吉案背后:美国医保出了什么问题,让人模糊了枪声与正义|907编辑部

澎湃新闻
2025-09-18 19:34:28
【关注】官媒发声:调整公立医院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应为公务员2倍以上

【关注】官媒发声:调整公立医院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应为公务员2倍以上

魏子柠说
2025-09-17 00:12:47
20年前,那个抓着飞机起落架从昆明到重庆的14岁男孩,现在怎样了

20年前,那个抓着飞机起落架从昆明到重庆的14岁男孩,现在怎样了

不写散文诗
2025-09-19 11:11:29
瓜帅讽刺:想对阿尔特塔说若夺冠只因烧钱,当初也这么指责曼城的

瓜帅讽刺:想对阿尔特塔说若夺冠只因烧钱,当初也这么指责曼城的

直播吧
2025-09-19 21:09:02
已成主力!罗马诺:曼联认为霍伊伦将被买断,5000万几乎确保进账

已成主力!罗马诺:曼联认为霍伊伦将被买断,5000万几乎确保进账

直播吧
2025-09-19 19:04:02
中超最新积分榜:提前保级球队+1,河南队上岸,6队争4个保级名额

中超最新积分榜:提前保级球队+1,河南队上岸,6队争4个保级名额

中超伪球迷
2025-09-19 22:05:48
如果美军援台,中国压根赢不了?我们的最大错误,就是妄自菲薄

如果美军援台,中国压根赢不了?我们的最大错误,就是妄自菲薄

顾史
2025-09-19 22:21:33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懂球帝
2025-09-19 19:27:05
短短7天!金发科技市值突破620亿!宇树科技将上市,金发会突破1000亿?

短短7天!金发科技市值突破620亿!宇树科技将上市,金发会突破1000亿?

新浪财经
2025-09-19 17:22:23
17年前,河南一保安娶26岁美国外教,婚后移居海外,如今却已分居

17年前,河南一保安娶26岁美国外教,婚后移居海外,如今却已分居

法老不说教
2025-09-18 17:06:06
农妇辱骂法官被罚10万,涉事法院撤销罚款决定 知情者:确有拍到其与法院工作人员发生纠纷

农妇辱骂法官被罚10万,涉事法院撤销罚款决定 知情者:确有拍到其与法院工作人员发生纠纷

红星新闻
2025-09-19 22:08:16
欧冠梅开二度!西媒:巴萨签拉什福德是“神来之笔”,能各线争冠

欧冠梅开二度!西媒:巴萨签拉什福德是“神来之笔”,能各线争冠

直播吧
2025-09-19 22:30:05
中方担心的发生了,300辆列车滞留边境,白俄增兵,中欧班列已断

中方担心的发生了,300辆列车滞留边境,白俄增兵,中欧班列已断

壹知眠羊
2025-09-16 19:30:06
如何判断一个人真有钱还是装的?网友:广东人很难看出来吧

如何判断一个人真有钱还是装的?网友:广东人很难看出来吧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8-22 00:10:05
揪心!女子自缢后续:最后告白一字写3遍,身份和涉事公园均曝光

揪心!女子自缢后续:最后告白一字写3遍,身份和涉事公园均曝光

小兰聊历史
2025-09-18 17:53:36
贝小七瘦身成功,颜值神似父亲贝克汉姆:难怪老贝对她格外疼

贝小七瘦身成功,颜值神似父亲贝克汉姆:难怪老贝对她格外疼

缘缘人生观
2025-09-19 20:02:59
全红婵参加完开学典礼不到两天,恶心一幕出现了,郭晶晶说的没错

全红婵参加完开学典礼不到两天,恶心一幕出现了,郭晶晶说的没错

阿笎评论哥
2025-09-17 22:52:14
特朗普干将说了实话,就算大陆收回台湾,美国也不会伤筋动骨

特朗普干将说了实话,就算大陆收回台湾,美国也不会伤筋动骨

通文知史
2025-09-16 13:00:05
2025-09-19 23:43:00
浪设计 incentive-icons
浪设计
设计
2950文章数 20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阳光招生后,南京民办初中更“偏爱”哪些学生?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旅游
游戏
军事航空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空轨1st》双版本特别好评!在线人数近万人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