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冬日的一天,四川一个叫双石铺的小镇,已经很久没有动静的公社大喇叭,突然又响起来:
“地主分子卢定义,速速到公社来报到!”
乡亲们窃窃私语,正在吃饭的卢定义,惊得险些连碗都摔了。
![]()
在去公社的路上,卢定义忐忑不安的想过各种可能。但却怎么也没有料到,他那十几岁便离开家乡的幺叔,竟是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连毛主席都对他念念不忘------
他的叔叔是谁?
一张珍贵的照片
1965年初,毛主席到各地去调研,到5月时,他又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井冈山。
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毛主席故地重游。一天,在黄洋界的崇山峻岭中,他睹物思人,神色凝重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还能不能找到卢德铭?”
![]()
当时,正在中南局任职的张平化,也一起随行亲耳听到。找到卢德铭,从此便牵挂在他的心头。
但由于卢德铭牺牲较早,没有照片,也没有家乡地址详细事迹,只留下了一个名字。以至于数年里,都没有什么进展。
就这样到了1977年。这一年,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50周年的纪念,自然要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已经任职中宣部部长的张平化,向当地做出了“卢德铭,要展出“的指示。
这一下,省宣部犯了难,他们对卢德铭所知甚少,甚至连张照片都没有,该拿什么展出呢?为了明确卢德铭烈士的事迹,向世人展出他的真实形象,江西方面特地成立了调查组,专门推进此事。
![]()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没想到竟也是大海捞针。
通过走访卢德铭曾经战斗过的芦溪镇等地,走访与卢德铭一起共事过的韩浚、何长工、赖毅等人。调查组不但详细了解到了许多卢德铭的事迹,并且得知,卢德铭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毕业后,还留校在政治部工作了一段时间。
那么,查找黄埔军校的档案,就非常有希望,找到他在校时的留影及资料。
有了线索,调查组马不停蹄的立刻行动起来,先是奔赴北京,结果又被告知,查看黄埔军校资料,应该去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
![]()
黄埔军校的档案,果真在这里。
从1924年建校,黄埔军校总共开办23期,培养的学生有32万之多。自然,这些资料,也是浩如烟海千头万绪,几个调查员,毫不犹豫地便一头扎了进去。
![]()
黄埔军校
耗时数日一期一期挨个查看,就在他们大失所望时,调查员陈明训,突然一下子惊坐起来。
因为,他在一本同学录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集体照片。而这张照片的背面,赫然写着一行字:
“组织科员卢德铭,继雄、二十、四川直宾双市铺邮局转”,
短短的一行字,却透露出了大量的信息,这说明:这张照片里,有一个人是卢德铭,他当过组织科员,继雄是他的别名,四川直宾双市铺,有可能是他的家乡!
调查组的几个人大喜过望,立刻便带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四处走访老同志,希望他们能够辨认出来。
![]()
黄埔军校政治部职员合影
“最右边这个,应该是他吧,老喽,过去了50年,快要认不出来了!”
一连拜访了几位老将军,他们竟然都不能十分肯定,但此事,又万万马虎不得。因此,他们决定去找聂荣臻,因为当年,聂帅也在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任职,应该对卢德铭比较熟悉。
聂帅看后,十分肯定的指出,“前排右起第一个,便是卢德铭。”
![]()
前排右起第一卢德铭
这已经是非常权威的答案了,一个几乎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因为这样一张泛黄的照片,又重新鲜活起来。
这张照片,后来又经过卢德铭的副手韩浚辨认,他也一眼就认定,前排右起第一个,就是卢德铭。
他们都是当年与卢德铭比较熟悉的人,照片的事几乎可以确定下来。
照片上的年轻人,身姿挺拔意气风发,他还有一段模糊的青春,等着后人为他书写完整。于是,调查组决定,到他的家乡去一探究竟。
照片上的地址,是“四川直宾双市铺”,但我国并没有这个地名呀,这又该怎么办呢?
![]()
卢德铭
秋收起义总指挥
不确定具体是哪里,调查组便决定,先到四川再说。
到了四川,通过翻阅旧县志、行政图册,向当地的老人打听等,最后终于弄清楚。卢德铭的家乡,应是:四川省宜宾市双石铺镇。
双石铺,属于仲权公社所辖,公社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刻便说:“他还有个后人,叫卢定义。”
调查组的人,自然急于见卢定义,于是,公社干部就用大喇叭,吆喝起来。
当时,卢定义正蹲在院子里的屋檐下,捧着一碗米粥,惬意的一边吹热气一边吸溜。谁知村头哑了许久的大喇叭,突然响起高亢又冷漠的声音,点名要他去。
![]()
卢德铭故居
卢定义不由忧心忡忡。
他的成分不好,以前吃了不少苦,说实话,他有些怕。但思来想去想不出个所以然,只能步履沉重地出门向公社走去。
到了公社,村干部便迎出来,一脸和善地说:“卢大爷来了,快进来坐,军区首长要找你。”
卢定义有些懵,但也不敢问,只按吩咐坐在了椅子上。然后,调查组的同志,又拿出那张照片让他辨认。
他们从没有见过面,但卢定义还是一下子就认出来,指着照片右下角的位置,笃定地说道:“这个,是我幺叔,卢德铭。“
![]()
为了保证百分百的正确率,调查组又找来村里几个年纪大些见过卢德铭的老人,大家也都一致认为,前排右起的第一个,是卢德铭。
卢德铭是卢定义的幺叔,其实也算是他的父亲。在卢定义的叙述下,卢德铭一生的画卷,一下子清晰起来。
卢德铭,1905年出生。他的父亲卢安炳,曾在自贡盐号做账房,不但识文断字并且很有头脑,后来又经商、购置土地,卢家因此成为富裕的地主家庭。
因为家境好,卢德铭从小就开始读私塾,后来又上公学。1924年,听说黄埔军校建校,卢德铭便毅然离家去广州报考。
![]()
数千里之遥,交通又落后,等卢德铭赶到,竟然招考都结束了。经人推荐,他见到了孙中山,当场写下一篇文章,文采飞扬忠肝义胆,令孙中山大为赞赏。
就这样,卢德铭被当场录取,破格进入黄埔二期步兵队。入学第一年,他便加入了我党。
东征、北伐--------卢德铭一入疆场,便因为出色的军事能力,接连建功。
1927年6月,升了军长的张发奎,委任卢德铭做了他麾下警卫团的团长。卢德铭下定决心,要为我党掌握好这支部队。
![]()
张发奎
一个多月后,南昌起义打响。8月2日的深夜,身在武汉的卢德铭,接连收到两封急电。
张发奎电令:连夜九江集结。
我党周逸群:速来南昌支援。
星夜启程,借着张发奎的调令,卢德铭带着警卫团直接赶往南昌,路上,还收编了一大股土匪武装。后来因为张发奎的围追堵截,还是晚了一步。
紧接着,秋收起义爆发,卢德铭带出的这支警卫团,武器装备齐全,成为主力部队。同时,他也是秋收起义的总指挥。
![]()
起义军进攻长沙,遭受失败损失惨重。此时,毛主席又一次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放弃长沙这样的大城市,向山区农村进军。
但这个提议,却备受争议。
作为总指挥的卢德铭,关键时刻鼎力支持,他说:“继续攻打长沙,很可能全军覆没。我们到农村去,是避敌精锐,是休养生息待时反攻------”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能统一思想,卢德铭起了重要作用。
![]()
卢德铭
牺牲在芦溪
9月23日,仅仅过去不足半月,卢德铭便在芦溪战斗中,因掩护部队撤退了英勇牺牲。
这一年,他才22岁!
毛主席听闻消息,悲痛地仰天长叹:“还我卢德铭!”
从19岁离开家乡,他便再没有回去过,只有一封封家书,诉说着牵挂。
早在1916年,卢德铭就与一个叫颜瑞琴的姑娘,定下了娃娃亲。
![]()
离家后,颜瑞琴收到过他三封信。一封告诉她要读书不要缠脚,一封说等他安定下来就完婚。因为耽搁太久,1927年6月,卢德铭写信回去,希望大哥卢德丰,能送颜瑞琴到武汉去完婚。
颜瑞琴高兴得,几个晚上睡不着,但因为兵荒马乱,终是不能成行。
几个月后,就收到了他牺牲的消息。
颜瑞琴在卢家等了整整8年,卢德铭的兄长卢邦柱,把才出生三天的卢定义,过继给了颜瑞琴夫妻。
![]()
因为一张照片一行字,一个差点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又重新鲜活起来。
少年从军、血染疆场,这是卢德铭的革命故事,更是国家危亡时刻,千万热血青年的缩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