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济南市民俗艺术馆迎来了两件珍贵的文化瑰宝——由著名民间艺术家乔明生先生亲手制作的木雕作品《齐鲁第一大风箱》及《五龙潭景观》。乔明生先生于5月20日又向我馆捐赠了木雕作品《观澜亭》,这些作品不仅工艺精湛,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与风箱相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智慧。济南市民俗艺术馆谨以此文,向乔明生先生的慷慨捐赠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一、风箱:烟火人间里的文明印记
乔明生先生向济南市民俗艺术馆捐赠的《齐鲁第一大风箱》,以其恢弘的形制与精湛的工艺,见证了风箱这一传统器具的千年智慧。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明,风箱曾是家家户户灶台旁的“呼吸器”,为炊烟升起注入生命;在冶铁、铸铜等手工业中,它更是“工业之肺”,助推了古代冶金技术的飞跃。风箱不仅是生活与工业的纽带,更承载着“风生火起、生生不息”的民俗寓意,是齐鲁大地劳动人民朴素哲学的物质化身。
二、观澜亭:趵突泉畔的诗意凝眸
木雕《观澜亭》以趵突泉核心景观为蓝本,亭角飞檐、雕栏玉砌间尽显明清建筑之美。此亭原名“漱玉亭”,后取《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更名,暗合泉城“观水悟道”的人文传统。亭柱上镌刻的“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元代赵孟頫诗句),将趵突泉的气势与济南的山水格局融为一体。乔明生先生以刀为笔,复现了这一文化地标的神韵,成为传统建筑艺术与诗词文化交相辉映的典范。
三、五龙潭:灵水龙吟中的信仰图腾
《五龙潭景观》木雕溯源济南四大名泉之一的历史传说。据《水经注》载,此处为古大明湖残迹,唐代名将秦琼府邸沉没于此,后衍化为“五龙护泉”的民间信仰。五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五行相生、风调雨顺,潭畔的“五龙祠”至今香火绵延,寄托着百姓对自然之力的敬畏与祈愿。乔明生先生以木纹为波、以刻痕为鳞,将潭水幽深与龙影绰约定格于方寸之间,赋予这一水文奇观以永恒的艺术生命。
四、木载千秋:非遗瑰宝的时代价值
三件作品从生活器具、建筑美学、神话信仰三个维度,构建起济南民俗文化的立体图景。《齐鲁第一大风箱》是技艺传承的“活化石”,《观澜亭》是泉城文脉的“微缩盆景”,《五龙潭景观》则是民间信仰的“立体史书”。它们以木为媒,跨越时空,在机械复制的时代里坚守着手工的温度与文化的深度,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教育意义无可替代。
济南市民俗艺术馆谨向乔明生先生致以崇高敬意与真挚感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