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道德观念、公平正义理念,基本都强调中立无私、不偏袒自己人,而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大阻碍便是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利己倾向,以及对自己人特别是自己小孩的偏爱。
可以说,不认同公平正义是没良心,不承认偏私动机是没头脑。道德实践的难点和高贵之处正在于克服后者、实现前者。
这个观点并不复杂,但是经常容易被误解。
有时我们是在谈人的心理,比如谈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代”,我们也免不了会用自己的资源给自己的儿子、孙子行方便;我们痛恨“二代”“三代”,不代表我们如果自己身处他们的位置,就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相反,我们很可能像他们一样。
一些人听到这个话,会认为这是在为“二代”“三代”们辩护,乃至是在主张人不为己(为自己的后代)、天诛地灭。
完全不是这样。
对人性的现实主义描述和对正确观念的宣扬是两回事。
事实上,我们的种种教育、种种正确观念,基本上都是压制人性的。人性总体上是什么样的?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总体上利己,有有限的同情心和公理心。
正是因为有有限的同情心和公理心,我们对“二代”“三代”的痛恨才不完全是出自妒忌。我们的痛恨里面是有因为公平正义被违背而产生的义愤的。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公平正义的感召在利己动机面前是很弱小的。
置身事外时,我们很可能只关心公平正义,但当涉及自己的利益时,对公平正义的考虑往往敌不过对自己利益的关切。
怎么办呢?
一方面,我们需要道德教育,强化公平正义的感召力,控制利己动机。但基于人性,这种做法的效果是有限的。
主要还是得靠制度、靠制裁,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才能逼迫利己的人遵守公平正义的原则。
如果我是“二代”,只靠人性,很可能会沦为现在极力批判的那些垃圾,只有制度约束我,我才更有可能做个好人。
支持《三联生活周刊》!
大浪淘沙出的精品杂志,
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
碎片化时代仍然保持深度,
三联是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跨年刊订阅
全年52期每月4-5本,包邮
原价:780元
限时特惠价:390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