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谈到如何保持婚姻长久,什么是伴侣最重要的quality时提到:
“不是聪明、不是幽默、不是性格、不是美貌,都不是”,而是“降低你的期望(you look for low expectations)!”
这是个玩笑,不过回到婚姻本身,双方都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的确很关键。
再结合富兰克林说的:婚前睁大眼,婚后闭只眼--
婚前睁大眼,是指降低期望值,关注那些最重要的基本品质,例如诚实,善良......而不是太在意那些面上的东西;
婚后闭只眼,是指对两个人类在一起生活不可避免要产生的磕磕碰碰别太计较,别对彼此的言行有太高的期望值。
说起来, 期望值,是一个很多元很复杂的概念,既有数学意义上的,也有如上关于生活的“预期管理”,更有关于投资的基本原则。
1、降低期望值,其实是关于人生的底线思维
设定并坚守那些看似基础却至关重要的“期望值”——如诚实、善良、尊重和可靠 。
这些品质是关系稳固的基石,比耀眼的才华或魅力更为重要。
如我此前写过,价值投资的本质是放弃一切幻想。
适当降低期待,就像给人生装上一个“过滤器”,滤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保留住踏实可靠的部分,回归到人生的本质 。
2、小心贪心过头,期望变失望
贪欲往往让人高估回报、低估风险,结果把好好的期望值变成了失望值。
3、期望的反比定律幸福感与期望值成反比,与现实成正比。 当现实÷期望>1时,人感到满足; 当<1时,人感到失望。 期望值越低,惊喜越多;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降低期望不是放弃理想,而是为幸福创造空间。 当现实超出预期时,即使是小事也能带来巨大喜悦。
4、横杆理论
降低期望值,绝非没有野心。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与其寻找六英尺高的横杆,不如找到很多个一英尺高横杆的人。
简单、稳定、可预测的商业模式,往往比令人眼花缭乱但难以持续的更有价值。
5. 幸福方程式
“幸福=效用/欲望”的公式 ,在智能手机时代获得新诠释。
社交媒体制造的"完美人生"幻象,实质是通过提高比较基准(分母)降低个体的幸福指数。
据说,每天浏览朋友圈超过2小时的人群,其生活满意度比轻度用户低23%。
这验证了期望管理的必要性——主动构建合理的比较框架,比被动接受算法推送的"美好生活"更重要。
6、管理期望值,就是管理欲望
贪,是“贪嗔痴”之首。
有些贪,很隐蔽。例如你是一个好人,你对别人的确无私付出,但是却遭遇背叛,你感觉世界辜负了你......
这可能也是一种“贪”,为什么所有人都要配合你去做一个好人呢?
7、管理好别人的期望值
顺着上一条的话题,为什么人善被人欺?因为你没有管理好对方的期望值,激发了对方的贪婪和邪恶。
最后:
孟德斯鸠写道:“如果你希望自己幸福,这很容易;但如果你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幸福,这就很难了,因为我们总是高估别人的幸福。”
给我们带来不必要麻烦的“期望值”,许多来自不切实际的比较。
但我们自己原本是比较动物,所以,一个秘密是:
我们能感受到的幸福,并非仅仅源于现实的丰盈,更多是源于现实状况与我们内心期望之间那个恰到好处的“间距”所带来的感受。
既然如此,设置、并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可能是获得幸福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了。
下面是我的一个私人分享社群
围观老喻朋友圈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