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渠道内出现低价、窜货现象已成为品牌发展过程中的常态问题。与其将其视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如将其转化为优化渠道管理的契机。低价并非完全负面的市场信号——合理的低价策略能够快速吸引流量、打开新市场,甚至成为吸引优质经销商的重要筹码。关键在于品牌如何以系统性思维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将危机转化为提升渠道韧性的机遇。
低价现象本质上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直接反映,品牌需以辩证视角拆解其双重属性。在市场开拓阶段,限时促销、新品体验价等可控低价策略,能够帮助品牌迅速渗透下沉市场。某国产手机品牌曾通过线上渠道推出限量低价机型,首月实现30万+的销量突破,成功打开年轻消费群体市场。然而,无序低价则会形成“价格黑洞”,吞噬品牌溢价能力。某高端化妆品品牌因未及时管控跨境电商平台的低价水货,导致专柜销售额同比下降22%,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因此,品牌需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区分良性促销与恶性低价,在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守住价格底线。
低价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监测-分析-干预-复盘”的全流程管理框架。以力维网络的实践为例,其自主研发的AI监测系统每日可扫描全网超500万条商品链接,通过图像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精准识别异常低价。值得注意的是,监测范围不仅覆盖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还包括抖音、快手等新兴直播渠道,以及拼多多、美团等垂直场景平台,确保无死角捕捉低价信息。
在分析环节,系统会根据低价程度、持续时间、销售规模等维度进行分级评估。针对轻微违规的授权经销商,优先采用沟通协商、返利调整等柔性手段;对非授权店铺的恶意低价行为,则启动知识产权投诉、未授权销售举报等刚性措施。某运动品牌通过该模式,将低价链接处理时效从平均72小时缩短至12小时,渠道价格违规率下降78%。
治理低价需整合法律、技术与商业手段,形成组合拳。在技术层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实时追踪窜货路径;在法律层面,完善合同条款,将价格管控与经销商返利、续约资格直接挂钩。某白酒品牌通过在包装盒植入RFID芯片,成功追踪到跨区域窜货的完整链路,对违规经销商处以取消年度返利、暂停代理权等处罚,有效遏制了窜货现象。
同时,品牌应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例如,设立“价格维护奖励基金”,对严格遵守价格体系的经销商给予额外补贴;针对市场反馈良好的低价促销活动,将其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操作手册,在全渠道推广。这种“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模式,能够引导经销商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维护市场秩序。
低价治理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可持续的渠道生态。品牌需将价格管控纳入战略管理体系,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召开渠道管理复盘会议,分析低价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产品库存积压、渠道政策失衡,还是竞争对手的策略冲击,进而优化产品定价、库存管理及渠道激励政策。
此外,建议品牌与专业第三方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力维网络等服务商不仅能提供技术支持,还能基于行业数据提供趋势预判。例如,通过分析历史促销数据,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价格战风险,帮助品牌制定预防性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低价与窜货治理已成为检验品牌渠道管理能力的试金石。唯有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正视问题,通过流程化管理、多维策略组合与长效机制建设,将低价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优化,品牌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打造出兼具活力与稳定性的渠道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