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人文碰撞的时代,博物馆如何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是第49届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呼吁我们思考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以一系列精彩活动,从传统技艺到创新体验,带您感受博物馆的多元魅力!
澄怀观道 —— 澄泥砚文化遗产特展
在键盘替代毛笔的今天,你是否还记得 “文房四宝” 里那方承载着千年文脉的砚台?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推出《澄怀观道 —— 澄泥砚文化遗产特展》!当泥土与火焰碰撞出艺术史诗,当高校学府牵手非遗传承,这场展览注定要刷新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澄泥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以泥为材的 “非遗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它不同于端砚、歙砚的天然石材,而是以“河泥澄炼”为魂,经采泥、澄滤、雕胚、烧制等十余道工序,最终成就 “质坚如玉、贮墨不耗” 的传奇。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 60 余方历代澄泥砚精品,从唐宋的素雅形制到明清的繁复雕刻,全方位呈现其 “质坚如玉、贮墨不耗” 的工艺特色。在这里,您能看到唐代砚风的质朴、宋代追求的素雅以及明清时期对繁复精工的偏爱,每一方古砚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独特的历史。
✨ 冷知识科普:
唐宋时期,澄泥砚是文人案头的 “顶流”,甚至被列为贡品;
明清两代,工匠们将雕刻艺术推向巅峰,花鸟、山水、诗文皆可入砚,方寸之间尽显东方美学;
每一方古砚都刻着时代烙印:唐代砚风质朴,宋代追求素雅,明清则偏爱繁复精工,堪称 “行走的艺术史”!
在快节奏的今天,澄泥砚的“慢”与“精”显得尤为珍贵。当我们凝视一方古砚上的刀痕,看见的不仅是泥土与火焰的淬炼,更是中国人对“永恒”的执着——那些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的技艺与哲思,终将在创新与传承中,照见更璀璨的文明未来。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澄怀观道」,在澄泥砚的光影里,寻找属于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
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系列活动一览
1. 澄怀观道——澄泥砚专展
地点:黄海学院博物馆展厅
时间:5月16日起
内容:展出历代澄泥砚精品,解读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感受“砚田笔耕”的文化底蕴。
2. 临展“纸间生长”
地点:黄海学院博物馆四楼研学文创展销区
时间:5月16日起
亮点:以纸为媒介,展示现代艺术与生态主题的碰撞,思考可持续发展中的文化角色。
3. 非遗文化进校园——“仿”烧蓝工艺
地点:青岛市少年宫
时间:5月17日9:30—11:30
互动:博物馆老师现场授课,带领青少年体验“仿”烧蓝技艺,触摸传统工艺的匠心。
4. 创意手工皂DIY
地点:黄海学院博物馆
时间:5月17日17:00—21:00
趣味:将科学与艺术结合,亲手制作天然手工皂,解锁博物馆的“可触摸”乐趣。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博物馆既是历史的守护者,也是创新的实践者。这个博物馆日,欢迎您走进黄海学院博物馆,在传统与未来的对话中,共赴一场文化之约!
更多活动敬请期待
文字:袁琪冉
图片:郭瑞姝、李安旭 、董佳琦
编辑排版:袁琪冉
审核:郭瑞姝、毛波、巩玉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