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风雨飘摇的这些年,总有一位外表安静、处事低调的女性,在世界聚光灯外,帮普京守住了国家的经济“底线”。
相比总统的强硬和高调,这位女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的作用,却时常被普通人忽视。
![]()
一、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带来的阵痛并不是三两年能缓过来的。普通俄罗斯人都记得那会儿的生活有多难:工资经常发不下来,物价一天一个价,电视里老百姓在市场门口排着队等鸡蛋和面包。谁家里要是有个能“托人”进机关工作的,亲戚邻居都得高看一眼。
纳比乌琳娜就是在那个背景下开始她的职业生涯。她出身乌法的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学习刻苦,最后凭着一己之力考入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系。当时,经济学并不是什么热门专业,大伙儿更喜欢学理工或工程,觉得那才是有“铁饭碗”的路子。可纳比乌琳娜一门心思想研究“经济该怎么救活国家”,选了最冷门的方向。后来事实证明,这份冷静和独立,是她最大的资本。
苏联刚解体那阵,国家经济一团乱麻,金融秩序混乱,银行倒闭潮频发。她一头扎进了改革部门做基层经济分析,做了几年“数据工人”,比谁都清楚底层人的生活窘迫。早期,她参与的都是“幕后”工作,分析企业效益、提出产业政策建议,甚至亲自下厂区了解工人们的实际困难。就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让她日后对“底线安全”三个字有了特别深的体会。
![]()
2000年前后,俄罗斯经济基本走到了悬崖边。寡头崛起,国有资产流失,外汇储备紧张,汇率每天波动不止,普通百姓开始失去对卢布的信心。普京正是那几年被推上台的。很多人觉得他有铁腕,能搞定政局,却忽略了:没有扎实的经济基础,铁腕也架不住底下乱。
这个时候,纳比乌琳娜被调进了高层经济部门,参与最核心的金融稳定政策制定。她的风格跟身边的“硬汉”不一样,不靠拍桌子、喊口号,而是默默钻研政策细节。比方说,在别人都盯着能源价格波动的时候,她一遍遍推敲货币政策,时常提出看似不起眼的“风险点”。有同事回忆说,这位女性“开会时从不插嘴,但往往最后提的问题能让全场安静三分钟”。
她的崛起,不是靠背景,也不是靠胆子大,而是实实在在靠着专业能力和细致入微的分析。正是这样的能力,让她在后来的危机时刻,成了普京最信赖的“幕后支柱”。
![]()
二、
时间来到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让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急转直下。欧美国家相继祭出经济制裁,冻结俄罗斯海外资金、限制石油出口、技术断供等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对俄罗斯来说,这不是第一次面对西方压力,但这种全面、系统性的经济封锁,还是第一次。老百姓心里都没底,担心卢布崩盘,担心工资变废纸,商店里甚至出现了抢购日用品的现象。
普京总统在媒体上信心满满,但明白人都知道,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懂金融、敢担当、肯动脑子的人。纳比乌琳娜此时正好坐在央行行长的位置上。外界刚开始并不看好她,觉得一个女行长,外表温婉、讲话温和,哪扛得住这阵“风浪”?但实际上,她却是一手稳住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
![]()
那一年,卢布汇率一度暴跌到历史最低点,整个金融市场风声鹤唳。纳比乌琳娜拍板:一夜之间把央行基准利率升到20%,直接切断了“炒汇”的后路。许多金融机构都认为她“太冒险”,但她深知,再不狠下心,民众信心彻底垮掉,俄罗斯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通货膨胀。
除了利率大招,她还果断放开汇率浮动,让市场自己去调节卢布价格。许多老百姓对“汇率自由浮动”这个词不理解,心里犯嘀咕。但纳比乌琳娜坚持“市场规律”,她顶着骂名,不跟着市场恐慌起舞,而是一步步稳住金融秩序。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关键,帮助俄罗斯汇率逐渐稳定,外汇储备也没被消耗殆尽。
这次危机让她获得了“铁娘子”的外号,但她却说:“经济不能靠个人意志蛮干,最怕的是领导人冲动,不怕被骂,怕做错事。”她的理性和韧劲,渐渐让普京和整个团队信服。普京私下曾说过一句话:“纳比乌琳娜不是在陪我唱独角戏,她是真正在托起俄罗斯经济的人。”
![]()
到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制裁再次升级。海外资产被冻结、卢布遭遇新一轮冲击,出口也被重重设限。纳比乌琳娜没有慌,她迅速要求“非友好国家”用卢布结算天然气,同时进一步强化黄金和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大家看到,卢布不仅没有崩盘,反而逆势升值,这背后,其实就是她多年来默默布局的成果。
除了稳定货币,她还一口气整顿了几百家银行,把“假银行”“空壳公司”清理出金融体系。有人说她太狠,损失了一些就业岗位,但事实证明,留下来的银行更健康,整个俄罗斯的金融根基反而更牢固了。
在国际社会,她被称为“最难缠的对手”;在俄罗斯百姓心中,她是危难时刻能站出来扛事儿的“女司令”。
![]()
三、
许多俄罗斯普通人提起纳比乌琳娜,都觉得这个女人“不像个官”,不摆架子,也从来不张扬。她总是穿着简单的黑色套裙,戴一条花色丝巾,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时候寥寥无几。媒体喜欢问她“怎么看俄罗斯未来”,她从不空谈理想主义,而是实打实谈数据、政策、细节。
其实她本人生活也极为普通,家里没有豪宅,没有奢侈品。私下喜欢古典音乐,尤其喜欢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作品,没事会自己弹钢琴、看旧书。她有个儿子,也和她一样走上了经济学道路。有人问她为什么选择留在体制内,她说:“我的家庭出身不高,靠的是脚踏实地。国家乱的时候,总得有人帮着守住底线。”
![]()
在俄罗斯体制内,她既是“最有力量的女人”,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幕后人物”。普京几次在公开讲话中特别提到她,夸她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守门人”。可每次被问及个人功劳,她总是一笑:“这是团队的成果,我只是把专业的事做到最好。”
她还有个独特的习惯,每逢重大危机,不出现在前台接受采访,而是躲在办公室里和团队连夜开会,反复推演各种最坏情况。她不迷信权威,也不轻信市场,每次危机后都要把“经验教训”写成内部材料,供团队反思总结。
![]()
正是因为有她,俄罗斯才没有在几轮经济危机中“倒下”。普京的铁腕和她的冷静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一个是定海神针,一个是幕后司令,两人的默契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底气。即便面对西方的围堵、金融战、出口管控,俄罗斯依然能稳住汇率,维持经济增长。在国际社会,她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百大权力女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