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大批华人父母走在返贫边缘...

0
分享至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转学决定,因为我知道朋友住的是学区房,对口一所9分的公立中小学,质量不错、步行可达,转学回去正常。闲聊后才知道她背后的难处。

朋友的丈夫原本在物流行业做后端技术支持,前阵子被裁员了,失业后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她自己创业的小公司,也因为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冲击,已经摇摇欲坠。

更糟的是,两人原本的一部分积蓄投进了股市,结果嘛……最近的美股行情,大家都懂,俩人的积蓄被深度套牢。

多重打击下,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孩子四万美元一年的私校学费变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他们只好做出决定,让孩子回归公立学校系统。

朋友的经历不是个案。这几年,有孩子的中年中产夫妻,恐怕成了这世上最难熬的一群人。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留学全知道(ID:EduKnow),

作者:静思。

返贫,不用“三件套”,这一件足矣

在国内,人们常调侃中产“返贫三件套”:房贷上千万、配偶全职带娃、两个孩子读国际学校。

看起来虽然压力山大,但至少那是一种“体面”的返贫——好歹是住着大房子、背着名牌包去接娃。

可在美国,中产返贫根本用不着这么高配。不用豪宅、私校、二胎,只要一样东西就够了:医院账单。

图源pexels

在教育方面,美国的确很少有人会因为送孩子去一年十万美元的私校而返贫。有条件就读私校,没条件就安心上公立。

说到底,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体系里,从来不缺优质的公立资源——很多州立大学性价比极高,中学也有不少表现突出的公校。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不再执着于大学文凭,转而选择学一门手艺、做蓝领工人,一样能有稳定收入,生活照样过得踏实体面。

至于房子,只要不执念于“顶级学区”,美国还有大量生活成本低、环境宽松的地区可选。在这些地方,用热门学区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套更大、更新的独栋house,完全不稀奇。

真正能让大家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信用破产、走投无路的,是突如其来的医疗账单。

这里的医保不是兜底的保障,而是一场场“买了不一定用得上,用了也不一定保得住命”的豪赌。

在美国,看病不是救人命、而是贵到要人命。

Reddit上,有网友吐槽自己因癌症治疗陷入债务泥潭:光是第一次化疗,账单就高达 7 万多美元,即便有Medicare保险,也还得自掏腰包 8 千多美金。破产可能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癌症治疗费用高,那普通病的检查项目呢?也是贵到离谱。

社交平台上,有华人做了一次普通胃镜,环境和享受的服务是真的好。账单到手——总费用4万美金、保险公司报销后还需要自付2600美金。

当然,选的保险公司不给力,就是会支付那么多。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在高校工作,他做胃镜就不用交一分钱。但问题是,她每月自己交的保金高达400美金、一年4800美金,学校还要帮他支付给保险公司三万美金的保险。

所以,自付账单便宜的前提,要么你自己花了不少钱买了个好的保险,或者就是所在单位帮你支付了每年高达三、四万美刀的保金,你才能享受到一折的账单。

算下来,在医疗这块,即使没病没灾,自己每年也没少花钱。

除非你足够老(65岁以上),或者穷到快破产,才有资格享受政府的医疗保险——那时候看病才算“便宜”。可问题是,这些对弱势群体的“免单”,最后其实都摊到了中产头上。

大多数美国人既不够老也不够穷,做一份普通工作、买一份普通保险,一旦生病,就得自己硬扛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的医疗账单。

所以,美国的普通中产根本不用豪宅、私校“致负”,多上几次医院,就在返贫的路上了。

但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又有些例外,因为大家可能真的会因为孩子的教育投资而返贫。

美国的大众媒体将亚裔美国人描绘成在教育上投入巨资的“模范少数族裔”,论为孩子的教育“一掷千金”,华人排第二、其他族裔没人敢排第一。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亚裔美国家庭在K-12教育上的支出远超其他族裔,尤其是在辅导和娱乐课程等方面。

论时间投入与父母参与,华人父母更是一骑绝尘。

单从陪孩子去图书馆和博物馆参观这一项来看:2019年,63%的亚洲学生与父母一起参观了图书馆,而全国平均水平为43%;38%的人参观了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超过了28%的全国平均水平。

至于“砸锅卖铁”供孩子读好大学这一块,更是华人父母的“祖传觉悟”。在高等教育支出方面,位列第一。

所以,在美国,返贫根本不需要“三件套”,医疗这一块就能扼住你的喉咙。

如果你碰巧还是收入不高不低的中产华人,那么医疗和教育这两个巨坑,简直能把你吃干抹净、渣都不剩。

中产的努力速度,赶不上越返贫的脚步

中产父母为了保住当前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是相当努力的一批人。但无奈自己努力的速度赶不上返贫的脚步。

失业、物价、政策这三股合力让中产们再努力当牛马拉磨、再辛苦攒钱,也难以与瞬息万变的外部变量抗衡。

首先,美国中产阶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市场动荡。

过去,中年人尚且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可近两年,美国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制药企业乃至零售连锁,都在大规模“扫尾”裁员。

那些年薪几十万的资深员工,往往因为“成本高”“不再年轻”而首先被请出局。

朋友夫妇定居美国多年,丈夫年薪近40万美元,在华盛顿DC有自住房、两辆车,俩娃在私立小学读书。按理说他们是中产偏上,却依然囊中拮据。

年收入近40万,税后到手约26万,每年要支付10万房贷、10万学费和兴趣班费用、4万日常开销,只剩2万多可支配。全家一年也就周边短途游一两次,衣服只买打折款,账本上每笔支出都清清楚楚,却几乎存不下钱。

图源pixabay

结果去年,她丈夫一纸裁员通知到手,家里瞬间失去了主要经济支柱。再就业市场上,年龄歧视让他难以找到同级别的岗位,只能被迫接受更低的薪水——曾经的中产铁饭碗,就这样粉碎成了碎片。

如此一来,即便是看似入账高达几十万的家庭,也难以承受失去主收入来源的骤变,“返贫”只在一线之间。

其次,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成本的持续上涨,正一点点蚕食中产的安全边界。

美国的房贷利率从几年前的3%一路飙升到如今的6%以上,房价涨幅更是远远超过工资增长(工资仅增 2%–3%)。

旧金山、纽约等大城市,一套普通两居室租金往往超过3000美元,动辄就占去家庭收入的大半。

至于日常生活开销,从2019年至今仅仅过去了五年,美国民众手中的百元美钞购买力就减少三分之一。

根据尼尔森的计算,5年前100美元,老百姓可以买到肉、蛋、果、蔬、清洁用品等近30种食物和生活用品;但按照今日价格来算,100美元的预算你只能买到其中20样物品。

这期间只用了短短5年啊。

对此,我家深有体会。

我家每两周去一次Costco购物。2020年前,一家四口两周的食物和日用品开销,200美元出头就管够。这两年,吃的和用的没变,每次花费都400美元以上,价格再也打不下来了。

五六年前,我们加的是1.88美元/加仑的油,现在一样的加油地点、一样的油,要3.3美元左右。

前两天,还有一位华人家长发朋友圈,吐槽美国的一元店(Dollar Tree)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

过去店里大部分商品只要一美元,极少商品是三、五美元。现在你去逛,不仅商品价格的上限提高到7美元了,一美元能买到的物品也越来越少了。

最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行政令,也成为压垮中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幅提高进口关税,让超市货架上的食物、衣物、日用品统统涨价。专家测算过,关税调整后一个普通家庭每年要开销会多出3500美金。

此外,联邦赤字飙升,必然以削减各类联邦援助、缩紧医保覆盖为代价。手里存不住钱、养老金减少,不仅中产现在的日子难过、照此下去,晚景也堪忧。

在Reddit上,有网友提问:为什么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产,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养活全家、供房供车、供子女的教育、还能存下养老钱?现在的中产阶级,双职工家庭都达不到这种财富自由?

与过去相比,今天美国的中产是一种“伪中产”,大家表面上过着宽裕生活,实际上却在用信用卡、房贷、投资账面、和子女教育投资多重压下努力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内部变量或外部环境稍有变化,看似体面的中产生活方式瞬间崩塌。

华人家长的执念:可以苦自己、不能穷教育

因为日子难熬,所以如何节流就成为中产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华人圈,三不五时就有人询问当前的环境下,开源无望,如何节流防止滑坡?

少用进口产品,少外食、三餐和家务自己动手、不旅游、应需购买,这些法子与世界上其他中产无异。

大家出谋划策,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进行节流,但少有人说要在孩子教育上省钱的。在财务上战战兢兢的华人中产必须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儿上。什么叫刀刃儿?对华人家长来说,就是孩子的教育。

可以苦自己、不能穷教育,是刻在华人DNA里的执念。

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执念走到天涯海角、无论环境几何,也难以抛弃。我认识的一对华人夫妻朋友,生活在美国加州科技公司云集的地区,两人都从事互联网行业。

女方在一家中型软件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年薪15万美元;男方在一家初创企业做工程师,年薪20万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当地不算顶尖,但也足以让他们跻身中产阶层。

夫妻俩育有两个孩子:大孩子12岁,原本就读于当地一所不错的公立中学;小孩子6岁,刚到上小学的年龄。

他们攒下了60万美元,本打算用这笔钱支付房子的首付。当地的房价虽然高得离谱,但拥有一套好学区的房子一直是他们的目标。

然而,2025年政策发生变动后,事情出现了转折。

美国政府大幅削减了公立教育经费,他们所在的高质量学区也受到波及,公立学校的班级规模变大,师资力量缩减,老大的中学甚至取消了一些AP课程和课外活动。

于是,夫妻俩决定放弃买房计划,将这50万美元转而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图源pixabay

他们的具体安排是:大孩子从公立中学转入一所私立中学,每年学费约4.5万美元;小孩子直接进入私立小学,每年学费3万美元。两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再加上兴趣班、夏令营等额外开支,一年共需要10万美元。首付这笔钱至少能坚持到老大读完初中和高中、老二读到初中。

现在夫妻俩就祈祷保住工作,这几年能再把老大读大学的费用和老二的教育经费攒出来。

现在,一家四口继续租住在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每月4500美元的租金。虽然放弃了自住房,但朋友觉得这个决定值得。

用买房的钱投资孩子的教育,能不能换来一个光明的前途暂且不说,至少做家长的问心无愧。

至于房子,她和丈夫早就看开了:在国外,大多数老人的晚年归宿是养老院或老年公寓,房子迟早要卖掉来支付晚年生活的费用。与其执着于房产,不如把资源倾斜给孩子的未来。

要知道,买房也是咱们中国人一生必办的人生大事,当买房的执念和教育的执念不可兼得时,华人家长对名校、学历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还是占了上峰。

在财富增长举步维艰、支出却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今的中产只剩一个朴素的心愿:不盼发横财,只求别返贫!

多说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机制,很多小伙伴反馈说经常看不到我们的更新,这里建议大家将我们的公众号加一个星标,以免错过我们的推送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桑启红原
2025-11-15 16:03:29
川超凉山队球员冲击当值裁判,赛区执委会致歉!警方介入调查

川超凉山队球员冲击当值裁判,赛区执委会致歉!警方介入调查

南方都市报
2025-11-16 17:51:03
两个小药丸儿,一个助硬,一个延时长,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买到

两个小药丸儿,一个助硬,一个延时长,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买到

中医陈旺医生
2025-11-14 10:43:05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是现象级大爆剧,肖战魅力大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是现象级大爆剧,肖战魅力大

农城浪子
2025-11-16 17:19:42
当菲律宾网友质疑中国“只亮剑不拔剑”,加拿大网友:中国不拔剑,非不敢而是不值

当菲律宾网友质疑中国“只亮剑不拔剑”,加拿大网友:中国不拔剑,非不敢而是不值

雨先森观察
2025-10-20 04:11:07
李湘傻眼了!给王诗龄营造了十多年的名媛人设,被一张照片毁了!

李湘傻眼了!给王诗龄营造了十多年的名媛人设,被一张照片毁了!

汤圆说娱乐
2025-10-06 11:41:21
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全澳哗然!

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全澳哗然!

难得君
2025-11-15 20:21:58
北电校花好漂亮, 身高169cm,体重50kg 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北电校花好漂亮, 身高169cm,体重50kg 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0-27 09:18:12
大批日籍华人开始回国,还希望“祖国”接纳,中国会不会接受?

大批日籍华人开始回国,还希望“祖国”接纳,中国会不会接受?

红色国际
2025-08-26 23:15:03
内蒙古包头举办“躺平大赛”,54人已躺超24小时,主办方:比赛无截止时间,有人穿纸尿裤参赛

内蒙古包头举办“躺平大赛”,54人已躺超24小时,主办方:比赛无截止时间,有人穿纸尿裤参赛

极目新闻
2025-11-16 13:37:28
降息,突变!美联储,大消息!

降息,突变!美联储,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11-16 15:37:10
下一个恒大!又1民企地产强势进军中甲:将自建专业足球场

下一个恒大!又1民企地产强势进军中甲:将自建专业足球场

篮球国度
2025-11-16 10:39:04
国际观察|“日本被首相拖入国家危机”——起底高市早苗之“祸”

国际观察|“日本被首相拖入国家危机”——起底高市早苗之“祸”

新华社
2025-11-16 23:39:03
2025年,倒闭的店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快撑不住了

2025年,倒闭的店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快撑不住了

深蓝夜读
2025-11-16 18:26:32
日本议员称,如果日本反制不买中国商品,会导致中国很多人失业

日本议员称,如果日本反制不买中国商品,会导致中国很多人失业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6 14:20:12
日本敢不敢先打

日本敢不敢先打

求实处
2025-11-16 00:27:27
“穷人家太子爷,真搞笑”,一双2600块球鞋,诠释了慈母多败儿

“穷人家太子爷,真搞笑”,一双2600块球鞋,诠释了慈母多败儿

熙熙说教
2025-11-16 19:15:10
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4号留学预警:建议中国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安排

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4号留学预警:建议中国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安排

界面新闻
2025-11-16 13:03:33
斯诺克赛程:19局10胜决出冠军,小特拒绝决赛3连败,新王或登基

斯诺克赛程:19局10胜决出冠军,小特拒绝决赛3连败,新王或登基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16 08:01:12
刘恺威要是看到这照片,估计得懵。

刘恺威要是看到这照片,估计得懵。

陈意小可爱
2025-11-17 01:44:46
2025-11-17 04:16:49
留学生日报 incentive-icons
留学生日报
世界名校留学生们的根据地,留学生家长们的教育内参,200万中国青年长期订阅的优质读物。
1121文章数 1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亲子
手机
家居
本地
公开课

亲子要闻

一分钟教你判断孩子的咳嗽代表什么

手机要闻

古尔曼:苹果iPhone正经历史上最大变革,iPhone 18/Pro分开发布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