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苏轼在黄州贬谪期间写下的千古绝唱。那天深夜,他醉醺醺地摸回家门,却发现家童鼾声如雷,敲门不应。换作一般人早该火冒三丈,可这位 “东坡居士” 倒好,干脆拄着拐杖走到江边,听起了滔滔江水声 —— 这一听,竟听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黄州三年:苏轼的 “心灵重生之旅”
元丰三年(1080 年),因 “乌台诗案” 险些丧命的苏轼,带着满身伤痕来到黄州。这个长江边的小城,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初到黄州时,他也曾写下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的孤寂,但三年后,他却在江边悟出了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的洒脱。
这三年里,苏轼经历了什么?他开荒种地,学会了自给自足;他夜游赤壁,写下了《赤壁赋》;他与朋友饮酒作诗,在山水间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正如四川大学伍晓蔓副教授所说,黄州时期是苏轼 “心灵成长” 的关键阶段,他从怨愤走向超脱,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旷达风格。
苏轼的 “自洽方案”:被贬黄州如何治愈现代人的焦虑
在这首词里,最耐人寻味的是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在问:我们的身体和灵魂,究竟属于谁?为了功名利禄奔波忙碌,何时才能真正为自己而活?
这种困惑,放到今天依然戳中人心。现代人每天被 KPI、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内卷” 成了常态。但苏轼的 “躺平”,不是消极逃避,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态度。他在《定风波》里写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面对生活风雨时的洒脱。
苏轼的 “自洽方案”,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不比较、不计较、不执着。他在黄州发明东坡肉,把贬官生活过成了美食探索;他夜游赤壁,在江风中领悟天地境界;他与农夫、僧人交朋友,在烟火气中找到心灵慰藉。这种 “摆烂哲学”,实则是一种高级的生命智慧。
小舟从此逝:在喧嚣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词的最后两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堪称神来之笔。深夜的江面风平浪静,苏轼突然想驾着小船,从此消失在江海之中。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寻找心灵的自由。
现代人何尝不需要这样的 “小舟”?或许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许是一个安静的阅读角落,又或许是一项能让自己沉浸其中的爱好。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一片 “江海”,让心灵得以栖息。
苏轼的这首词,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古今人们共同的困惑与追求。他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 “躺平”,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当我们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时,不妨学学苏轼,拄着拐杖去江边听听 “江声”—— 说不定,就能在涛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 “小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