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华一小的成长中心座无虚席,以“跨学科之力、育未来公民之魂”为主题汇报隆重举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综合研究员金京泽博士莅临现场指导。现场活动聚焦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创新实践,通过现场展示、专题汇报、跨学科沙龙、案例交流、专家点评等环节,全面展示了学校项目化学习的丰硕成果,为未来公民教育注入新动能。
【新课程·新实践】教育新样态需要“破界”与“融合”
活动伊始,副校长魏明敏以《新课程呼唤教育新样态》为题,系统阐述了学校项目化学习的顶层设计与实践路径。她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需打破学科壁垒,以“真实问题”为纽带,推动学生从知识积累转向能力生长。
学校通过组建跨学科项目化小组,构建“问题驱动—学科融合—实践迭代”的闭环模式,目前已孵化出20余个跨学科项目,覆盖全学段、全学科,重点打造了6个跨学科项目。“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正是点燃学生思维火种的关键。”魏副校长的发言掷地有声,为活动定下创新与实践的基调。
【沙龙·对话】跨学科如何“跨”?一线教师交出实战答卷
随后的沙龙环节由孙璟老师主持,项目化小组成员轮番登台,分享实践智慧:曹家晗老师以“玉兰花开”项目为例,揭秘如何通过“校园玉兰生态观察”这一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串联科学、地理、文学等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生命与美。
丁欣然老师以“跨越时代的桥”项目为例,展示美术与语文的二次融合:怎样学习桥梁知识,绘制一款桥梁明信片进行展览,将美术的视觉、绘画碰撞出全新理解。
谢文雯老师、黄沁老师则聚焦了数学与英语学科的迭代升级交流了“我是小小调色师”、“拍照制作字母表”的项目,在真实场景中实现双学科能力跃迁。
王海星老师创新“三星级评价体系”,通过“基础—拓展—创新”三级任务,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奇妙的童话王国”的项目中找到成长坐标。
陈贤老师则提出“学科微项目”概念,倡导在日常课堂中嵌入短周期跨学科任务,让融合常态化。
【项目·亮点】“启航吧!纸飞机!”用数学丈量毕业季的梦想
压轴登场的徐文静老师带来毕业季特别项目——“启航吧!纸飞机!”。学生需运用数学统计、科学、劳动等知识,设计能承载寄语且飞行最远的纸飞机,并在毕业典礼上集体放飞。这不仅是一次知识整合,更是一场情感教育。纸飞机上的每一句毕业赠言,都是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专家·视角】跨学科不是“拼盘”,而是“化学反应”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综合研究员金京泽博士高度评价学校实践:“真正的跨学科,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真实问题引发‘化学反应’,催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他特别点赞了学校的6个重点项目,认为这些设计“既有理性之光,又有人文温度,真正指向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
【校长·寄语】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校长张勤凤在总结中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解决问题、关怀社会的未来公民。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正是将‘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关键路径。”她指出学校将继续推进项目化学习,进一步打通师资、课程与资源壁垒。
这场汇报会,既是成果展示,更是一次教育创新的宣言。当学科界限被打破,当知识回归真实生活,教育便不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的成长旅程。未来,航华一小将继续以跨学科之力,点燃每一名学生的灵魂之光,让教育真正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