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前瞻·2025ICBC
“第二十一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将于2025年7月31日-8月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大会特别邀请了8位领域内顶尖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欢迎全国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相关的科技工作者莅临,欢迎您点击文末左下角
,注册参会!本期为您介绍的是来自西湖大学的管坤良教授与来自厦门大学的林圣彩院士,他们分别在mTOR和Hippo信号通路调控、细胞代谢稳态调控中取得了里程碑式成果。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学术世界,领略科研巨匠的风采。
管坤良教授
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现任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得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2007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助理教授1992年,副教授1996年,教授2000年,H. Christensen教授2003年);2007-202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授(2013年起为杰出教授)。管教授在细胞生长调控和肿瘤发生的信号转导方面研究已有三十多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管教授一直在研究mTOR和Hippo通路。管坤良实验室在建立mTORC1信号传导网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在生长因子、营养和能量应答中鉴定了TSC1/2-Rheb、Rag和AMPK作为mTORC1的上游调控因子,以及阐明ULK1和VPS34作为mTORC1在自噬中的下游效应分子。管教授共发表了300多篇研究论文,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总引用数超13万次,H指数168,谷歌学术)。
相关学术研究
• 核心机制解析与临床关联:
2025年3月,管坤良教授在中深度解读Hippo信号通路如何通过调控细胞维持器官稳态,以及该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为肿瘤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通路调控的多维突破:
2022年,管坤良教授与孟志鹏团队合作在
《Science Advances》发表 “The Hippo pathway mediates Semaphorin signaling” 研 究, ,将细胞成形素 Semaphorins 3和哺乳动物中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联系在一起;2018年,管坤良教授团队在
《Nature》上发表 “RAP2 mediates mechanoresponses of the Hippo pathway”研究, ,揭示 小G蛋白Rap2介导基质硬度对Hippo通路的调控并阐明分子机制,该研究填补了机械信号传递到Hippo通路中Lats1/2激酶这一关键机制空白,确证基质硬度对YAP/TAZ的调控通过Hippo通路激酶链。
• 应激与代谢的交叉研究:
2020年,管坤良教授研究组在
《Nature Cell Biology》发 表 “Heat stress activates YAP/TAZ to induce the heat shock transcriptome” 研究, 发现 , 揭示了Hippo信号通路在细胞热激响应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 更早在2017年,管坤良教授与熊跃团队 联合课题组在
《Molecular Cell》发表 “ C LOCK Acetylates ASS1 to Drive Circadian Rhythm of Ureagenesis ” 研究, , 揭示了CLOCK能够乙酰化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1从而影响尿素合成的节律性变化非分子机制。
林圣彩 院士
代谢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嘉庚讲席教授。1984年厦门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博士学位,1991年-199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博士后。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近年来,林院士以细胞代谢稳态调控为研究核心,针对细胞对营养物质与能量的感知机制以及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其研究成果“揭示营养匮乏引发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入选科技部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细胞感应葡萄糖水平并调控代谢的分子机制”入选中国科协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等。
相关学术研究
• 衰老干预的重大突破:
2024年12月,林圣彩院士团队发表,分别以“Lithocholic acid phenocopies anti-ageing effects of calorie restriction”和“Lithocholic acid binds TULP3 to activate sirturins and AMPK to slow down ageing”为题,揭示卡路里限制的模拟物石胆酸通过结合靶点TULP3激活sirtuin-v-ATPase信号轴和AMPK,从而在线虫、果蝇和小鼠中发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
• 代谢调控的深度挖掘:
2024年,林圣彩院士团队先后在
《Cell Research》上发表“AMPK-PDZD8-GLS1 axis mediates calorie restriction-induced lifespan extension” 研究,报道 ,揭示了由AMPK-PDZD8-GLS1轴促进的应激性的谷氨酰胺利用的生物学功能,为卡路里限制延长生物体寿命的机制提供了新的信号通路以及分子靶点;2022年,林圣彩院士团队在
《Nature Metabolism》发表 “The aldolase inhibitor aldometanib mimics glucose starvation to activate lysosomal AMPK” 研究, ,成功模拟辟谷对代谢的改善作用,为临床代谢疾病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 靶点解析与临床转化:
2022年,林圣彩院士团队在
《Nature》上发表 “Low-dose metformin targets the lysosome–AMPK pathway through PEN2”研究, , 推动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跨越。
大会注册正在进行中
请您留意下列重要时间节点
期待与您成都相聚!
参会重要时间
口头报告申请截止:2025年6月18日
摘要&墙报提交截止:2025年6月23日
注册早鸟价优惠截止:2025年7月5日
BSC
“第二十一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注册方式、摘要投递、会务信息将陆续公布,线上注册即将开启!欢迎您关注学会官方公众号,掌握学会动态,持续获取大会一手信息!
在即将举办的第二十一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中,管坤良教授与林圣彩院士又将为与会者带来哪些高屋建瓴的研究内容?让我们共同期待大会上的精彩报告!会议日程将于后续更新,欢迎您持续关注学会官方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大会资讯!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官方订阅号,为BSC会员及生物物理领域专业人士服务。
投稿及授权请联系:bscoffice@bsc.org.cn。
微信号:BSC-197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