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列位看官,今日且说曹魏名将徐晃。此人为人精明,斧劈山河,曾与虎痴许褚酣战五十回合未分高下,堪称曹营翘楚。
然细观其生平,却有一桩怪事:襄樊城下,他敢与武圣关羽鏖战八十回合;汉水岸边,赵云枪锋未至,徐晃竟与张郃双双退避,仓皇如惊弓之鸟。
![]()
同是五虎上将,徐晃何以对关羽逞威,遇子龙却怯?莫非这“精明”二字,竟能令猛将生出两副肝胆?
今日,且随笔者四场战役来分析,为诸君剖解其中玄机。
襄樊鏖兵:伤虎须下,徐公明的“算盘”
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华夏震动。曹操麾下诸将闻关云长之名,皆面如土色,唯徐晃昂然出列,请缨迎战。
![]()
看官或问:“徐晃虽勇,岂不知关羽刀下颜良、文丑之魂未远?何以敢捋虎须?”
实则徐晃心中早有三分计较:
其一,关羽右臂中毒箭,虽经华佗刮骨疗毒,然筋肉未愈,运刀之力仅存五六成;
其二,曹仁死守樊城,关羽大军久攻不下,锐气已挫;
其三,东吴吕蒙白衣渡江之计将发,荆州腹背受敌,关羽必难久持。
![]()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有载:“关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两军阵前,徐晃挥斧猛攻,专取关羽伤侧。战至八十回合,关平见父帅面色惨白,冷汗涔涔,急鸣金收兵。
徐晃此战,恰似猎户围猎伤虎,看似凶险,实则步步为营。
汉水惊魂:长坂银枪,徐晃的“三寸惧”
![]()
昔年汉中之战,徐晃却是另外一副面孔。老将黄忠劫粮遭张郃、徐晃围困,赵云单骑来援。但见汉水岸畔,白袍将军横枪跃马,一声暴喝如霹雳裂空:“常山赵子龙在此!”
再看徐晃如何应对?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写得真切:“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赵云左冲右突,枪影如梨花纷落,竟在万军中救出黄忠,从容而退。
![]()
看官且思:同是五虎上将,徐晃何以独惧赵云?
细究根源,实有三重忌惮:
其一,长坂坡前,赵云所向披靡,枪挑曹营五十四员上将,血染征袍如修罗降世,徐晃在阵中亲睹此景;
其二,赤壁败逃时,赵云乌林截杀,三合之内透阵斩将,徐晃护曹操遁走,耳畔犹闻银枪破风之声;
![]()
其三,汉水空营,赵云匹马单枪立于营门,张郃、徐晃率重兵而至,竟被其气势所慑,“拨马便走”成千古笑谈。
徐晃之精明,正在于此:
逢关羽伤虎落平阳,便敢争功搏名;遇赵云全盛如日中天,即刻保命为先。
结语
![]()
若说张郃畏赵云是因“胆魄消磨”,徐晃之抉择则更似商贾拨算——锱铢必较,分毫必争。
赵云,自穰山救主至汉水退敌,三十载威名不堕。徐晃这等“人精”,岂会算不清账目?与其说惧赵云武艺,不如说惧败——一败则前功尽弃,再败则性命堪忧;避而不战,反倒能在乱世中存身立命。
读至此处,或有看官讥徐晃欺软怕硬。
![]()
然则放眼三国,颜良阵前逞勇,二十合败徐晃,终成关羽刀下鬼;文丑恃强追击,亦被青龙偃月斩落马下。
徐晃却能避赵云而全须全尾,斗关羽而赚足名声,被曹操夸:有周亚夫之风!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倘使诸君生于建安年间,愿做长坂坡上七进七出的白袍将,还是当个拨算如飞的保命侠?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