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复旦大学发布消息,该校经济学院改革再升级,开启“本博融通”育人时代。
作为国内顶尖的经济学人才培养高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十余年来改革创新——从2019年启动本科生“2+X”培养模式,到2022年开设“国际贸易+大数据”本科双学位,再到2025年即将启动的本博融通班,始终立于时代潮头。
复旦教育教学改革3.0版的点睛之笔,莫过于“本研融通”的全面推进。对经济学院而言,核心举措便是设立“数理经济拔尖班(本博融通)”。该班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显著”的国际化、研究型人才,面向理科试验班(相辉学堂)及经济学类专业开放遴选,入选者100%具有保研资格。
本博贯通班的前身为2005年创立的数理经济班。多年来,数理经济班以严谨的数理培养和小班化模式著称,对学生的数理基础有较高要求。“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文理交叉的存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强调。
据悉,2009-2024届数理经济班毕业生平均深造率和就业率达100%,其中平均国内深造率约为35.9%,平均国外深造率约为46.5%,平均直接就业率约为17.6%。数理经济班的人才培养经验,为本博融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新项目将延续数理基础、国际化教学与导师机制,并计划通过前沿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和广度。
近年来,国际贸易学科招生与就业压力凸显。2022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动破局,与大数据学院携手,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双学位项目,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保障大宗资源和交易安全的需求,培养既熟悉大数据技术又了解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2024年,学院再度发力,推出“经济学+人工智能”双学位,2025年还将推出“财政学+人工智能”、“药学+经济学”等本科双学位项目,数字经济、智慧税务专硕项目已正式获批。
国际交流同样深入推进。依托复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正式合作协议,学院计划推出经济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生双学位项目。复旦负责经济和管理课程,新方提供人工智能、区块链、加密币等前沿课程,学生将有机会亲赴新加坡深造。同时,筹建数字经济系、拓展与海外顶尖高校合作已提上日程,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秉持“压缩水课、淬炼金课”的原则,经济学院全方位推动课程迭代升级。近年来,学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分总量降至历史新低,二级学科基础课程全面贯通。2024年起,经济学类专业实施自由分流,让学生真正拥有选择心仪专业、发展方向的自主权,避免因专业壁垒限制成长空间。
学院本科培养体系“2+X+Y”中的“Y”,代表学院给予学生的无限探索空间——实习实践、海外交流、地方调研,赋予个体自主探索、成长的无限可能。
来源:复旦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