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媒的粉红泡泡报道里,随着婚姻登记的便利化,民政局门口捧着鲜花的情侣们刷爆了朋友圈,北京大栅栏的观音寺前排起长队,杭州千岛湖边的颁证仪式美得像偶像剧。全国通办首日,结婚登记火爆得堪比网红奶茶店开业。
可你发现没有?领证现场连块“婚姻有风险,结婚须谨慎”的风险提示牌都找不到。当结婚变得比开张手机卡还容易,离婚却难如注销信用卡,这场关于爱情的游戏里,冲动的人最容易掉进制度挖好的坑。
你掏出身份证就能跨省结婚,景区登记点还白送门票红包,商家恨不得把“早结早优惠”喊成洗脑神曲。可是,你知道吗,法律上这张结婚证的重量,比房贷合同还沉。银行批贷款要看流水查征信,民政局发结婚证却连体检报告都不看。那些在5A级景区笑着拍照的小夫妻,可能还没搞清“夫妻共同债务”六个字怎么写,倒是先记住了酒店免费升级的蜜月套房。商家们把结婚登记包装成浪漫打卡,却没人告诉你离婚时分割共同财产有多扎心。
看着各地政府拼命给结婚登记开绿灯,离婚窗口却恨不得跟你玩躲猫猫的游戏,这事透着黑色幽默。结婚时三分钟拿证,离婚时却要漫长而充满变数的三十天冷静;结婚能选网红寺庙搞仪式,离婚只能在办事大厅排长队。多少人在520当天为抢预约挤破头,却在三年后的同一天,为算清共同还贷比例抓破头。婚姻登记处那些粉红色爱心气球,飘着飘着就变成了调解室里的叹气。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像开盲盒,这话真不夸张。景区婚姻登记点送你免费门票,可不会送你《婚姻法》解读手册;民政局工作人员递来热乎的结婚证,但不会附带婚前财产告知书。你知道网购有七天无理由退货,却不知道结婚证压根没有“试用期”。那些被“全国通办”感动的情侣,可能没想过跨省离婚得跑多少次法院。更魔幻的是,离婚冷静期天天上热搜,结婚冷静期却连个影子都看不见——难道法律觉得成年人领证时绝对清醒,离婚时才会犯糊涂?
看看现实吧,北京某个婚姻登记处统计过,疫情期间赶政策便利结婚的小夫妻,现在三分之一都在预约离婚。他们在景区登记时享受的免门票优惠,离婚时都变成了律师咨询费的开端。便利结婚政策像条滑溜的传送带,把人嗖地送进围城,等想出来时才发现城门装了旋转栅栏。那些省掉的户口本材料、免去的跨省奔波,最后都变成了离婚诉讼时要补交的证明文件。
商家们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结婚能拉动婚纱摄影、酒店婚宴、母婴消费,离婚只能便宜律师事务所。所以各地变着花样搞景区登记、网红颁证,把结婚证包装成爱情纪念品。可婚姻哪是什么限量款盲盒,分明是份需要终生履约的法律合同。你在千岛湖领证时拿到的免费船票,抵不过离婚时要分割的房贷利息;在大栅栏观音寺拍的恩爱合照,解不了孩子抚养权争夺的心结。
政策制定者可能忘了,结婚自由的背面是离婚自由。现在的情况却是:结婚大门敞开,离婚窗口限流。这哪是鼓励婚姻自由,分明是制造单行道的温柔陷阱。年轻人为躲天价彩礼匆匆领证,为买房资格突击结婚,这些被现实逼出来的“策略性婚姻”,最后都成了民政局的漂亮数据。可等爱情泡沫破了,法律程序立刻露出锋利獠牙——离婚要预约排期、要公示财产、要协商抚养费,哪像领证时扫码就能办。
更吊诡的是社会治理的双标。网贷平台借你两千块都要查遍通讯录,结婚登记却能跳过风险评估。多少小年轻在特殊日期跟风领证,连对方征信记录都没查过。上海有调解师见过最荒唐的案例:情侣为蹭520登记福利,认识三十八天就闪婚,结果蜜月没结束就开始抢着拉黑对方。便利化的登记程序像台失控的爆米花机,不断往外蹦未经深思的婚姻,炸得社会满地都是感情碎片。
是时候给结婚登记也装上“减速带”了。既然离婚需要冷静期,结婚凭什么不能有缓冲带?不需要搞什么复杂流程,登记前强制阅读十分钟权利义务告知书,系统随机弹出三道婚姻法律常识题,三天后再正式发证。听起来麻烦?比起离婚时要经历的撕扯,这点麻烦简直温柔得像婚前体检。银行卖理财产品都知道标风险等级,民政局发结婚证难道不该标注“法律后果自负”?
那些正在刷预约系统的年轻人,别被粉红泡泡迷了眼。你在景区登记点省下的128块门票钱,可能是未来分割共同财产时的一个小数点;你在特殊日期抢到的网红号段,可能是离婚调解时的案件编号。婚姻从来不是靠便利政策拯救的,那些省掉的程序、跳过的步骤,迟早会变成要补的功课。真正的爱情不需要政策催熟,经得起三天冷静期的感情,才配得上叫做婚姻。
下次路过婚姻登记处,建议你多走两步看看隔壁的离婚窗口。那里的每声叹息都在提醒:便利不等于廉价,冲动终将付出代价。给结婚加上冷静期不是限制自由,而是教会年轻人敬畏婚姻——毕竟,这世上最贵的免费证书,就是你手里那张结婚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