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亮了又灭,刚公示的小林盯着乡镇工作群发呆。凌晨五点的闹钟还没响,宿舍门就被敲得咚咚响:“小王,跟车去村里收医保!
”迎新会上泡的茶还没喝,转头就被塞了本密密麻麻的脱贫手册,这哪是保护期,分明是上手就啃硬骨头。街道办两年的老张常说,乡镇就像个大杂烩,啥都得会点。刚报到的小李对着黑屏电脑发愣,整个办公楼转了三圈,才在仓库角落翻出半台能开机的。
“新来的,跟我去山上看果树!
”还没坐稳的小赵被拽出办公室,鞋上很快沾满红胶泥。都说乡镇有“新手缓冲期”,可现实是文件刚学一半就被喊去调解邻里纠纷。“电脑修好了?
那正好,把这二十户的养老认证全弄完。
”维修师傅刚走,所长又扔下一摞材料。
挂职三个月的小陈本以为能过渡,没想到正式上班第一天,就跟着队伍去河道清淤,裤腿全是泥点。农谚说“打铁要趁热”,可乡镇工作是趁热还得抗摔打。
有人抱怨刚从城市来,晚上连路灯都少见,蛙声比车声还吵;有人偷笑,办公室的硬板床,比出租屋的弹簧床睡得踏实。最让人意外的是,说好的“坐办公室”,结果不是在田间地头统计玉米倒伏,就是在村头路口守着防汛沙袋。“别想着有啥特殊待遇,老百姓不会管你是不是新人。
”副所长这话,让所有新人心头一紧。
医保催缴表上的红笔批注,防汛值班表上的名字,还有半夜接到的村民电话,都在告诉他们:这里不分新手老手,只看事办得好不好。有人偷偷在备忘录写“落差”,可看到村民领回补贴时的笑脸,又觉得那些磨破的鞋底、熬红的眼眶,好像都值了。我个人觉得,乡镇工作像块粗糙的磨刀石,磨的是娇气,练的是心气。
你说没有“保护期”吧,老同志会在你写错报表时悄悄提醒;你说有“保护期”吧,老百姓的急事从来不等你准备好。
最让人琢磨的是,明明累得腰酸背痛,可路过村口时,大妈塞来的一把新鲜豆角,又让人心头一暖。
都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可这课堂没有固定课本,每一页都是现场直播。
有人受不了天天往地里跑,有人却发现,蹲在田埂上和大爷唠家常,比看十份文件更懂政策落地。
那些关于“落差”的讨论还在继续,可真正在乡镇待久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忙碌不是瞎转,而是脚踩土地的踏实。至于到底有没有“新手保护期”,或许答案藏在每个凌晨的闹钟里,在每次磨破的胶鞋中,在老百姓那句“小王来了啊”的招呼声中。你问城市考来的落差大不大,其实真正的落差,不是办公楼的新旧,而是你以为在“干工作”,最后却发现,是在“过日子”——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过好日子。
这时候才明白,乡镇工作的“保护期”,从来不是让人躲在后面,而是推着你往前,在摔打中长出能担事的肩膀。余下的,就看每个新人,能不能在这没“保护”的日子里,自己闯出一片天,毕竟,土地不骗人,你流过的汗,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